职教中的三创教育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教中的三创教育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教中的三创教育发展

 

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已有许多年了,这里不乏有许多做得非常成功的例子,但对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上仍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观点:一是部分领导、专家包括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下,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良好,在大中型企业中找份工作并不太难。同时,部分小型企业面临着生存困难并出现了大量的倒闭现象,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没有必要。二是认为“创新、创业”连大学毕业生都很难做到,更何况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与大学生相比,认为中职学生没有必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产生这些观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尚不够深入,或者是将高等教育中的“三创教育”等同于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由此产生疑问在所难免。然而,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高职院校的“三创教育”,也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它必须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中职教育的规律,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塑。   一、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的内涵界定   高职院校近几年开展的“三创教育”,一般是指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而我们所提出的“三创”是指创意、创新和创业,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就是要将创意、创新、创业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扶持和帮助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领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就业条件和环境,实现间接创业的教育活动。   1.创意教育。我们认为创意是创新的一种特定形态,是创新的思维表现形式。在“三创教育”中,创意是指一种构思,一种有创造性的好的想法。创意教育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教育,是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引领,它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法,也就谈不上创新。创意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造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及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塑造与熏陶。因此,我们提出的创意教育是指以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为基础,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激发为实施手段,以为创新、创业提供原动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   2.创新教育。创新是创意基础上的发展,是在操作上和流程上具有可行性的创意,是促进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从学生主体角度看,主要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因此,我们提出的创新教育是创意教育的外在体现,是在创意教育基础上的一种行动实践,是引领学生将创意成果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准确地说,创新教育其实就是创新实践,是一种大胆的实践,是今后学生创业的源泉和基础。   3.创业教育。我们理解的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自己的企业,也即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而广义的创业是指通过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造自我实现的平台,增加与雇主谈判的筹码,提高工资待遇或获取企业股份,从而改善自身待遇和生活质量的行为,也可以称之为间接创业。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每个人都做老板是不现实的,但他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理性规划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和发展路径,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平台,从而实现间接创业的目的。   因此,我们提出的创业教育是指在实施创意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事业心,提升学生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的教育活动。   4.创意、创新、创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创意、创新和创业三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与共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逐渐递进的关系。创意是基础,是前提,是实施创新和创业的起点,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有可能付诸实践进行创业。而创新和创业是创意的外在表现,是创意的实践结果,也是创意的最终归宿。如果创意是种子的话,那么创新就是嫩芽,创业就是果实。因此,我们认为创业来源于创新,创新离不开创意。   三者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层面和侧重点。创意仅是在意识和思维层面,创意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创新是在行动和实践层面,创新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业教育是创意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升华,是创新能力的社会检验,是创意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如果创意是一种好的想法,那么创新就是一个作品,创业就是一种产品。   二、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的必要性   1.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以创新为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仅对现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也预示着对未来教育也将产生重大变革。职业教育作为现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培养建设性人才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现行教育体系是以应试为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被扼杀。中职教育应该也必须在唤醒学生的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有所作为,而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也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2.企业的诉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正面临企业发展的转型时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的创新离不开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员工。而中职学校的职责就是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员工,从某种角度讲,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不仅是企业的诉求,更是中职学校的责任。   3.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常说“兴趣+勤奋+正确定位=天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人皆为天才”的坚定信念,中职学生虽然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缺少创造力,他们缺少的只是信心和适宜的土壤。事业的成功与学历无关,优秀的企业家同样与学历无关。中职学生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有不怕失败的精神,他们不甘现状、好折腾,这些正是草根创业者们所必须具备的可贵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职学生更具有创业的天分和优势,扎扎实实地在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一件很有必要、很有作为的工作。#p#分页标题#e#   三、试水“三创教育”的实践举措   1.利用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为学校的“三创教育”服务。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地处镇海庄市街道,庄市人杰地灵,是宁波商帮的发源地之一,大名鼎鼎的五金大王叶诚衷、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等都出自庄市。记录有宁波商帮先贤艰苦创业历史和突出成就的宁波商帮博物馆就在我校附近。为此,我们与宁波商帮博物馆联系并把它作为学校的“三创教育”基地。2011年8月,我们就利用军训远足拉练时间,组织17个新生班级,参观了宁波商帮博物馆,追寻宁波商帮成功创业者的足迹,学习家乡老一辈创业典范的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开拓、创新、创业精神,成功开设“三创教育”第一课。今后,还将继续利用宁波商帮博物馆这一“三创教育”活动的校外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三创教育”活动,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宁波商帮先贤爱乡爱国的情怀和创业创新的智慧。   2.利用本土“发明大王”成果设立发明工作室。   土生土长的“发明大王”陈际军已经拥有300多项专利,《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学校得到这一信息后主动与他联系,聘请他为学校的创新课指导教师,同时在学校设立“陈际军发明工作室”,以此工作室为龙头,组织实施“发明专利与实践”课题研究。最近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的“轮胎安全气囊”“空调换气装置”等专利,就是我校教师与陈际军合作研究的成果。由他为该校学生开设的“发明专利与实践”选修课程也在正常地开展。   学校同时还正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发明专利与实践》,力争成为宁波精品课程建设的品牌。   3.成立“三创教育”校讲师团。发动教师开展深入调查,组织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当地艰苦创业的成功人士成立镇海职教中心“三创教育”讲师团,学校给全体讲师团成员颁发聘书,同时邀请他们为我校的学生举办创业讲座,用身边的成功实例引导和激励学生。   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形成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根在课堂教学,土壤则是全校的教师,为了提高“三创教育”的实效,作为浙江省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我校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堂内容,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渗透于专业技能知识教学之中,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三创教育”的可操作性,提高“三创教育”的实效。   我校在注重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三创教育”外,还将传统的创业就业指导讲座课程升格为贯穿三年中职教育的主干课程,并引进NFTE(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创业课程。同时,增加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与弹性,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精神,发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另外,我校还专门组织力量编写有关“三创教育”方面的校本教材。   5.搭建各类平台积极开展“三创”活动。为配合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各种创业能力,提高“三创教育”效果,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三创教育”活动,搭建多种形式的“三创教育”平台。如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创业设计比赛、创业创新方案答辩赛、创意达人赛等各类比赛活动。同时,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三创教育”系列活动,如我校目前成立的“千里马”快递服务部、彩影工作室、唯美工作室、创新发明工作室等,均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活动。   6.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我校的“三创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无形的理念创业,到模拟创业,再到实战训练的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校在校内专门开辟了创业孵化基地,为已经毕业的中职生提供创业便利,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培养了一批中小企业家,如设立在校内的镇海“亚昌”金属制品公司,其年产值从两年前的不到50万元增至现在的年产值500万元,同时还带领了一批优秀毕业生走向自主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