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现代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概念特点及现代教育在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基础:第一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第二是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前提的。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因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研究对象,现代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学,而不是研究教育的方方面面,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的是教育学一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优化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有五个具体研究内容或研究范畴,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方面,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框架,就是教学设计。例如,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媒体教学软件(不管是单机版或网络版)如果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进行设计,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了人灌外,还要加机灌、网灌,肯定将学生“灌死”,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余地,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不等于应用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落脚点,是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的实践意义是用来区分和摒除那些以应试为目的的、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和违背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当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仍是一个大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此应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五大特征: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这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2.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一是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科研潜能的开发。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4.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一是受教育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方面的素质应当全面发展,具体到教学活动而言,既要重“认知过程”的教育,又要重“情感过程”的熏陶和冶炼;二是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作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必须特别受到重视。
5、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一是由于素质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内容要宽,应有相应广阔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二是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突破校内、课堂内和书本内的局限,要求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促进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三个面向”,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推进学校现行教育体制的变革,加速教育目标的实现。
1.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弊端很多。无论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内容陈旧,方法机械单一、智力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充分发挥;“应试教育”、忽视能力和素质、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体系,成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羁绊。
现代教育技术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回顾历史,教育发展史上“四次教育革命”都是由教育媒体的变革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以印刷术为例,活字印刷发明以后,印刷的书籍(新媒体)替代了手抄本,不仅优质、价廉、量大、差错少,还大大缩短了出书(知识累计)的周期。由于书籍量大面广,使知识传播的范围明显增大,推进了知识社会化;由于知识分子摆脱了繁重的抄书劳动,使他们能集中精力研究教育,开发智力。媒体的这一变革,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产生了重点变化。五花八门的课本代之为内容丰富、统一标准的教材;师徒式的个别教学,过渡到班级授课制形式,使教育向前迈了一大步。这说明,教育媒体———作为教学系统中一个重要因素,它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改变了教学手段,同时,会对教育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文字系统的出现如此,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是如此。广播、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如此。
第二、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进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媒体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媒体。显然,媒体的这一变革,将对传统教育进行猛烈的冲击,为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国务委员陈至立曾强调“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也要求“必须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占领‘制高点’”。这正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p#分页标题#e#
第三、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Internet的建成,正在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美国硅谷Adobe公司总裁访问中国时说:“印刷术的出现,造就了西方科学技术革命的基础,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可能由Internet引起”。美国IBM公司董事长郭士纳说,“开放的因特网是改变世界的核动力。”Internet的出现,不仅仅给教育带来一场革命,还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无疑,这场革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契机。
2.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又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赋有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包括著名科学家、卓越领导者、出色企业家等)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托因比(AmoldToynhee)强调:“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按人口比例看是相当少的那种杰出的创造力是人力最重要的财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跨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通常也简称之为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五个环节: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辩证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育强调“三中心论”(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模式、方法去思考问题,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意识,缺少进取精神,久而久之,束缚了思想,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湮灭了“创新”潜能。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除此以外,由于建构主义主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并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发现式”、“探讨式”学习策略。基于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一些较好的课件开发平台,“几何画板”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一个。“几何画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国外引进的工具平台类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其最大特点是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是实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简称Z-L训练)的理想工具。教师利用该工具平台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可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1993年“中心”推出几何画板的汉化版以来,很快受到数学教师的欢迎,经过“中心”近几年举办多期有关几何画板的应用培训班及部分学校的积极试验,目前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革新的思想已开始为教师们所接受,并已逐渐在全国不少中小学的教学中应用和推广。由于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柘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对数学喜爱和乐意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这说明,每一个国民都应该承担振兴国运的重任。因此,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应该培育民族创新精神,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技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应该培育亿万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每一个国民在各自的岗位上爱国敬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创造了多方面的条件:
第一,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应当从幼儿教育着手,贯穿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传统的教育体系受体制、规模、内容、模式等的制约,根本无法对付“量大面广、需求繁多”的全民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了多媒体、视音频、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扩大了教学规模,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但能适应各类学校、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还能通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推进社会化、大众化、终身化教育,为民众提高学历层次、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等提供了各种学习、再学习的机会,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条件。#p#分页标题#e#
第二,宣传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千年传统文化既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又留下了迷信、愚昧的痕迹。由于文盲的大量存在,部分地区生产力落后,迷信活动仍在泛滥。现代教育技术是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广泛使用,本身就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也是对愚昧落后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除了为国民创造众多的学习科学文化的机会,还为传播科普知识和科技信息提供各种渠道。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多媒体终端浏览各地的图书馆、网上书店、电子阅览室,选择需要的书刊,调看科普知识和科技影视,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终端,选听科普讲座,询问科技疑题。培养人们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学习知识技能,掌握服务本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也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知识、技能、创新能力成为国民参加工作、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技术频繁更新,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否则,将会被淘汰。现代教育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条件,也为各类专业、各种技能、各个层次的培训,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