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启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陶行知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陶行知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启示

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综合了当时我国各派以及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众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在我国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今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所建立的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理论体系,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1](P428)

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2](P594)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3](P650)

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些学校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与抓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校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欠缺,并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的现状。在此影响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要求高、任务重、人手紧、压力大、出路窄,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后个人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2·目标定位片面。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求新求强,对于信息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但是对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却有所忽视,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有所放松。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认为,知识决定一切,其它属“空谈误国”,由此校园里“考证族”、“考研族”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然而他们却不同程度地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在考试中缺乏诚信,在生活中缺乏勤俭,在交往中缺乏宽容,在公共场合缺乏修养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有悖于我们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与我们的时代精神不相符合。

3·教育手段单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具体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界限分明,教育者一般以领导者、高觉悟者的身份讲话,“我讲你听”,“我要求你照办”,像行政长官下命令一样,单向要求多,双向互动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更多地是采用单向机械灌输的方式,较少地考虑到受教育者的需求、反应和效果。在教育民主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受教育者有可能会迫于对教育者的权威和对教育者的尊重而表面接受,但在内心深处可能并未认同,这就使得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4·教育形式化。在教育内容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仅仅满足于德育知识点的灌输,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育形式上,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坐而论道的现象,缺乏联系实际、深入社会与生活的作风,缺乏深入细致、求真务实的精神。久而久之,一部分人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热衷于哗众取宠,应付上级,敷衍群众;满足于形式上热热闹闹,等等。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5·评价简单化。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这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德育课的成绩由考试决定,谁考得好,谁的德育就好。这种评价显然是片面的。德育课的考试成绩充其量只能代表其德性培养过程中“知”的环节,而德性的考核主要应“观其行”。当前,虽然我国德育课程已在进行改革,但未见实质性变革。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成,这难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断而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评价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③出于就业压力、人情世故等原因,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评价过程中只拣好的说,从而使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丧失。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际,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远、大、虚、空”的弊端,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陶行知在1919年7月指出:要坚持“全部发育”原则,“身体和精神,要全体顾到,不可偏于一面。”[5](P614)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状况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不偏于一面”就使得“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生活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为我国当今的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道路。素质教育应当面向社会、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不仅是一技多能或多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是“建筑人格长城”的“真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要求的那样,做到“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6](P560)#p#分页标题#e#

启示之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才有接受教育的基础和愿望,才能接受教育。陶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7](P491)思想政治教育要提供给学生的是德性的养成、人生的指导,要给学生提供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灌输大道理,而且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用陶行知的话说,“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来说: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社会革命的生活即是社会革命的教育。”[8](P559)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过道德的生活,让学生受道德的教育;如果他们过的是不道德的生活,就是读再多的道德的书,也不是受道德的教育,也是徒劳无益的。

启示之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紧密联系。当前,一些人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相联系的过程中,深深地为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负面现象所困扰。网吧、歌厅、舞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道德现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着无情的冲击,对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那就是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学校即社会”的现象。陶行知先生打了一个比方,“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他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用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里去。”[9](P491)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10](P506)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否则把学生关在笼子里,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11](P507)针对一些人所忧虑的社会上存在的负面现象,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12](P506)陶先生还指出,“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而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13](P34)在社会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这对我们如何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旋律,发挥高校先进文化的先锋作用,从而引导社会文化潮流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陶行知指出,“老教育坐而听,不能起而行,新教育却是有行动的”。[14](P147)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启示之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倡导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15](P43)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只教学生道理,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做,更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训斥学生,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又使得师生相近,从而可以自然而然地带动学生学习、进步。

在有些学校中,往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表率作用做得并不好;有些教师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能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中,有些部门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作为学校机构的教育功能。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强调“身教重于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针对教学分离的流弊,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16](P435)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在校园中倡导“真正的教育”。

启示之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对于如何通过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陶行知指出,“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17](P80)思想政治教育的书是应该读的,作为学生应重视课本的学习,但学习不等于背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标准只能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口头上讲得再好,书上的内容背得再熟,如果不按讲的和背的去做,还是无效的。陶先生强调:“书只是工具,和锄头一样,都是为做事用的。”[18](P148)因此,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19](P550)我们要认识到,“活的书只可以活用而不可以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树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社会。”[20](P152)在“做”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非师生共同动手做事不可。”[21](P411)陶行知先生还强调要从小事做起,他指出“扫地抹桌,是养成扫除肮脏的习惯。”[22](P16)这对我们一段时期以来,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不重视劳动教育、忽视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批驳。

综上可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既适合于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要学会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