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漫对阅读教学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漫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历来是最受重视的,也是被研究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板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已成为时下一个时髦的话题。的确,在阅读教学领域我们已摸索出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范式,每一个教师都多多少少能说出一些与“阅读教学”这个名词有关的内容。也正是由于阅读教学在课改的浪潮下被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中学课堂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泛阅读化。我们的许多老师只是把阅读教学想成一个朦朦胧胧的意象,然后就运用到教学当中。当下比较流行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读课文是被安排好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预设好的,在看似热烈的讨论背后,都是跟随教师的引导指向一个“有意义的”固定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讨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伪对话”。教学环节中的师生对话实质是教师在设置、引导学生走上教师的思维模式,得出教师想要的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从文本中真正有所感悟而得到的体会。   真正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应是被控制的、被预设的,而是真正意义上每个个体平等的交流过程。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时最先提出了“对话”理论。在研究陀氏的作品时巴赫金这样表述:“……但是由于作者拿出一个客观的同主人公无所不包的意识相抗衡,这个客观世界便是与之平等的众多他人意识的世界。因而每个主人公都不过是众多声调中的一个,而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就是复调。”“复调小说具有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对话中时有双声语出现;二是主人公主题意识中会产生许多不同思想的交锋;三是许多价值相等的主人公意识,作为某一他人意识而非客体,以对立形式,不相混合地结合 在某一统一的实践中。”从巴赫金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再强调对话的关键:对话的个体应该是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对话的过程应该是独立个体思想交锋的过程,在思想交锋中对对方的意见给予肯定、否定,或补充,这一过程中对话主题的观点和价值观应是多元的;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未完成待开放的过程。从以上这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应是一种不断创生的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   用一切可以为学生服务的条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真正的沉浸到问题中去,去思考问题、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碰撞,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从真正意义上获取到知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再碰到类似情景的情况时能自由地运用知识,这才是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有时候我们的教师在执行这种理念的时候远远没有电视剧做得好。以时下比较流行的卡通片《黑塔利亚》为例,我们在看动画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此动漫在选材、制作模式、话语特点等多方面会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第一、大话题,小生活《黑塔利亚》作者为日本动漫作家日丸屋秀和,其作品在选材上,选择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主题:世界历史。其中又以一战和二战期间各个国家关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世界历史是任何一个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部分知识,二战期间涉及国家名目众多,各个国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多数中学生来讲要理清头绪无疑是一个难点。要讲述这样的题材,如果资料详实有据、严谨周密,那拍出的一定是纪录片,未免乏味;如果完全杜撰,又会被社会嗤之以鼻,因此巧妙地处理这一题材,选择一个新颖的形式,应该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黑塔利亚》做到了。作者把宏大的结构解构为以国别体命名的单个的独立的人,以及把复杂的国家关系融入到家庭模式的生活化叙事单元之中。   具体来说,基本上一个人物代表一个国家,同时这一个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又会出现一个国家的国民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精神。更有意思的是同一个人一般有两种以上命名方式,观看者可以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进行记忆,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记忆的难度,同时在人物不断重复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时了解到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种方式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起了兴趣,增加了情趣。举个例子:比如日本有很多爱称:宅菊、小菊、尼轰,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妥善处理”“考虑考虑”等,其实其答案都是否定。小菊做事严谨,只要是交代的任务,无论多艰难都一定完成,这就完全体现了日本人的一贯作风和传统。   在淡化细节、减少人物和不断重复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二战之间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逐渐显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大话题,最终会使人越看越想看。另外和大话题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是对叙事技巧的处理,即小生活。当下阅读教学提倡得最多的就是老师要求学生情感体验,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记叙文都无一例外,这导致现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泛情感化。学生经常会感到困惑:我怎么读不出这样的情感?怎么样才能读出这样的情感?是的,情感的基础是学生要有类似的生活体验或大量的阅读体验以储备相关知识,现在要让学生在头脑空白的情况下去一味体验,只能造成学生的困惑和反感。《黑塔利亚》在处理宏大题材时,不是单纯地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僵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叙事时也不是把血腥的战争场面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是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处理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正常的交往状态,多了一些和平,多了一些友谊,多了一些趣味。比如,德、意、日三个轴心国之间,除了军训外多是生活,意大利依靠德国,德国对意大利之间甚至有一丝暧昧成分,虽然意大利经常会给德国惹麻烦,但是德国对意大利一直不离不弃。通过这种方式即写出了轴心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反观三个国家二战期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其处理方式又诙谐幽默,像很好的朋友,又有那么一点暧昧。这种经验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有的,也是很好理解的,因此很易于接受。#p#分页标题#e#   《黑塔利亚》把题材做生活化处理,这一点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们的教学不应是强制的灌输,而应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进入情境,为愉快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第二、一颗童心看世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为显得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再解构,以强调其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等等,徒增了许多困难。《黑塔利亚》在讲述历史题材故事时,始终站在孩子能够理解的角度去讲述,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时刻相伴的兄弟,德国很强大,很深刻;意大利很弱小,很脑残,德国有时也会嫌弃意大利,也会咆哮,但是两人始终还是在一起。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作为同盟国的重要成员,经常会开会,开会的时候互不服气,怪招频出。法国的浪漫和耍酷,英国的神秘主义(经常会发动神秘力量召唤神鬼)等等,这一切不像是世界大会,更像是“各怀鬼胎”的游戏。意大利和神圣罗马的关系看似是主仆,但是神圣罗马在离开之前告诉豆丁意大利自己已爱了她900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则是兄妹关系。这一切,都是从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去阐释问题,但是在这种叙述背后,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二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于弱国被欺凌,而不得不以献身(结婚)、依附(恋爱)、结盟(兄妹)等各种手段来维持国家的生存。但是这是孩子可以理解的思考方式。   第三、后现代课程观的运用二十世纪课程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和哲学思想都在向课程进军,课程改革者试图把一些理论应用到课程的实践当中去,这种尝试在各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人本主义呼声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教学中开始注重个体意识的觉醒,强调课堂教学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一切因素,让学生主动去建构和获取知识。   后现代教学思想强调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主动建构、对话互动、动态生成。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开放性、生成性、多元性、不确定性。   《黑塔利亚》在呈现时很好地抓住了现代人的思考方式尤其是当下学生的接受特点。《黑塔利亚》自播放以来,大家对编者呈现重大历史题材的方式毁誉参半。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就这个主题本身,有人认为呈现战争的方式过于柔和,抹杀了战争的残酷性,美化了日本和德国……有人极力反对这种叙述方式,认为战争给人们留下的伤痛是事实,不应该在下一代的孩子们心中留下这样淡化的印象。有的人就反驳上述的观点,认为电视只是叙述的一个角度,它通过这种简单的让人感兴趣的话题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存在的客观事实,战争本身的事实就在那里,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在这个轮廓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等等。   这对当下的阅读教学来说是最具有启发意义的。《黑塔利亚》在呈现时是以最重要的史实和最简单的框架结构出现的,对于其它的细节则留下大量的空白,大量的不确定性让观看者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争议时能查阅资料,最终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对话的过程,是主动思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留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太少,设置的问题过多,过于精细,过于强调答案的一元性和固定性,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黑塔利亚》虽然是一部动漫片,多数人可能也会觉得它与我们的教学无关,仔细品味,其在题材处理、叙事方式、思考方式等多方面是多么的贴近孩子的情感和需要,这些也正是我们的教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的教学中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