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学生的人文内涵体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科学生的人文内涵体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科学生的人文内涵体现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的人才后备军,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实践的中坚力量,其医德素质培养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人文内涵素质培养的一个核心就是人文内涵的培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使医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相应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必将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情况。因此,在社会需求和理论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医学与人文内涵相融合的视角进行医学生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首先需要对医学生的人文内涵进行本质分析,之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与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1医学生的人文内涵   谈到人文,可以说无论东西方古已有之。西方社会的人文更多指的是人文精神,英文为humanism,通常又可以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最初的人文精神即狭义上的意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而广义上的人文精神则是指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与科学与艺术相并列的人文。我国教育界中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在我国,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易•贲》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主要指礼教文化;所谓“文明以止”,就是要求人们内以践行道德伦理,外以恪守立法制度。   但是在近代以来,受西方“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人们在注重医术与器械的同时,逐渐忽略了医学的人文内涵,忽略了医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由此导致了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也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医学与人文相分离的状况[1]。其实今天我们倡导医学的人文精神,主张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内涵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不过是医学本质的回归和复兴。这种医学人文内涵的回归是医学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呼唤,因此重建医学人文精神是当代医学工作者的共同责任。由此可知,医学人文内涵的本质不是体现在医学方面,而是体现在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点之上的。简单叙述就是,医学人文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关注人的生命、倡导保护个人的权利,重视人的自身价值,强调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则是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医学发展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医学才能成为人的医学。所以,在社会需求和理论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医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视角进行医学生的培养,对医学人文内涵的本质解读就显得尤其重要。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2],与医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了这两种精神的医学生才是合格的、值得信赖的未来医生。正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2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内涵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医学生的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应该是一门融科学、哲学、人文、学科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应该具有的特点就是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具有医学方面丰富的素材。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如何在阐述知识点的同时,把人文内涵教育融会其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实现人文内涵的升华,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教学背景而言,医学研究生大多来自单科院校,本科阶段局限于专业范围,人文社会科学的底子相对欠缺,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任务繁重非常的繁重,过多的关注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人文素养的提升,忽视了人文内涵方面的教育,导致形成了重“医”轻“文”,重“技术”轻“人文内涵”的现状。然而“医者德为先”,从历代名医的相关著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凡是卓有成就的医学家无一不是医术精湛、人文内涵高尚的人。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3]。这就说明,我国从古代起对从医者的选拔和任用就有十分严格的标准,非人文内涵高尚者不得行医。所以转变医学生原有的专业能力本位观,树立起全方位的以人文内涵教育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本位观,既是医疗事业时展的需要,更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现代医学因其负载着新的人文价值而正在发生着变化,与传统人文内涵相比增加了新的内涵。特别是面对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由此引起的种种忧虑和不安,以及面对人类对健康、尊重、和谐等等的美好期盼,使得医学教育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培养新时代医学生的人文内涵比掌握医疗技术本身更值得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和谐医患关系添砖加瓦,才能够让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期许走向更高的境界。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力求将医学与人文内涵,敬德与修业两个个方面进行结合,努力形成突出人文内涵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以思想政治课课程为平台,加强医学生人文内涵教育的途径研究,可将其简单归纳为围绕“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展开。一条主线是指以“敬畏生命”的大道德观作为中心和主线,贯穿课程的始终;两个基本点是显性人文内涵教育与隐性人文内涵教育同时推进。显性人文内涵教育是指思想政治课所宣讲的科学精神中的“真”;隐性人文内涵教育是指授课过程中精选有道德闪光点的教学案例,就人文内涵角度有所侧重,强调“善和美”。   “敬畏生命”必须作为思想政治课课程的一条主线和理念贯穿始终。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界的中坚力量,直接面对的就是人类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生命的神圣性和脆弱性都需要医生具有抚慰生命的善意和拯救生命诚意的人文内涵品格。但是需要进行拓展的是,敬畏生命并不是简单是人与人之间的,更应该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它的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使人类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去逐步学会善待和敬畏包括人、动物、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神圣,尊重生命的平等生存权。#p#分页标题#e#   显性人文内涵教育是指思想政治课所宣讲的科学精神中的“真”。具体方式就是通过科学精神的讲授,让学生从思想上加强学习好专业技能的紧迫性,通过专业技能的精湛来加强人文内涵的修养。首都医科大学的老校长,著名医学家吴阶平先生曾经说过:“做好医生有三条要素:一、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二、精湛医术;三、服务的艺术,即床旁艺术。”这三要素中,第一个要素讲的就是人文内涵,第二、三个要素指的是专业技能。人文内涵与专业技能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人文内涵是专业技能的灵魂,专业技能是实现人文内涵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有高尚人文内涵的人往往有精湛的医术,因为没有治病救人的思想品德就不可能执着地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隐性人文内涵教育是指授课过程中精选有道德闪光点的教学案例,就人文内涵角度有所侧重,强调“善和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把人文内涵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选择让学生感动的案例,不仅要和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符,还要彰显高尚人物的人格魅力,这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动之余,心灵得到净化,人文内涵得到升华,这样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道德性的统一。这种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再现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道德情感,从而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获得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思维方法的启迪,同时领悟人生的哲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医学人文内涵的价值观   自从20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和设备的出现,以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医生的注意力从关注病人,转移到寻找致病原因、发现细胞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上,即对医疗器械的依赖与日俱增,这使医学价值观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医学价值观主要是指研究医学行为的价值,而这一价值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之上的,它以客观的方式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主要采用直观观察、客观检验、综合推理等认识方法,得出个人及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事实。其最终的结论就是通过得出人体“what”和“how”的科学结论,为维护人体健康提供前提条件。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价值观的发展也经历了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片面科学观的影响,使医学的发展陷入狭隘的死胡同,并且与其人文内涵相脱离,这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重拾医学人文内涵的价值观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本身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医学的价值是多元的,除了基本价值外,医学的价值还可以分为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功利价值与非功利价值、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等”[4]。但是医学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人类生命的质量,所以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是医学与人文内涵相融合的唯一性,即只能是对人的关爱。医学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将高医学技术作为医学自身的价值的主要取向,因为这样一门起源于为解除人类的痛苦且从头至尾充满着爱人的科学,其价值观必须是以人定向的。这种基于医学人文内涵本质的“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价值观必将逐步取代医学技术论的价值观,这才是医学真正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因其负载着新的人文价值而正在发生着变化,与传统医学相比增加了新的内涵。特别是面对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由此引起的种种忧虑和不安,以及面对人类对健康、尊重、和谐等的美好期盼,使得医学人文方面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也对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实,医学和人文应该是互助合作、互利互补的关系,医学的发展需要从人文内涵中获得教益,而人文内涵的发展也要从医学精神中汲取营养,因此越到高的层次,它们越趋于一致。只有对医学人文内涵的本质有真正的理解,医学与人文合而为一,才能够为和谐医患关系添砖加瓦,才能够让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期许走向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