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职教发展道路的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女性职教发展道路的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女性职教发展道路的探讨

 

一、发达国家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从传统的家政教育向开发女性人力资源转变   传统的教育培训更多地认为女性只适合从事照顾性、服从性和辅助性的工作,女性从事的职业不过是她们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这种角色划分低估了女性的能力并僵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分工,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隔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4月在韩国召开的主题为“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强调,从发展角度出发,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寻求消除经济的不平等、性别不平等中可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在开发女性潜能,增强女性就业与创业压力,消除性别隔离方面正日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二)从唯技能的质量观向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新职业能力观转变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波恩召开国际会议,专门对女性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及培养目标作出界定。会议认为,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较低层次的、具有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一定资格的女性人才,目标人群是中等教育高级阶段女性,教育内容包括通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及相关理论,但重点在实用技术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转移到培育女性领导能力和主体性创新能力和独立意识方面,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女性开始参与高层次科学技术教育,向新兴高科技、高深学问领域进发,高层次的职业生涯与科学技术教育促进女性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研究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三)从“传统女性领域”向“传统男性领域”进发教育普及率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女性展现自我个性、广泛参与社会成为可能。目前,欧洲各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妇女进入劳动市场的比例几乎与男性一样高。并强调女性在非传统领域的发展机会,强化女性职业教育,开发有关提高女性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以改善各个教育层次中的男女区隔现象,拓展、强化女性的职业与技术能力。在一些领域,例如医疗和生物技术,妇女构成了高层专业人员的绝大多数。此外,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寻求广告、银行、金融、零售、建筑、广播、房地产和计算机等传统女性领域以外的职业,在传统男性优势领域,如电子机械和土木工程领域等,女性就业也有增加趋势。   二、发达国家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模式   (一)美国:多元办学主体、立体交叉的项目设计与完备的法律法规   美国兴办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公立学校系统、企业、夜间学校或暑期学校,以及基督教和其他慈善组织。其中,女子学院提供辅助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注重女性教育的社会性和职业性。暑期女子学校开展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劳动妇女建立自信,敢于演讲,力争成为工厂领导。基督教女青年会则凸显短期救助功能,1858年,女子基督教会在纽约成立,它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妇女争取受教育机会,对普通女性进行培训,直到今天,它继续为劳动妇女提供至关重要的服务[1]。美国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呈现立体交叉的模式。中等学校推广性别平等的教育,建立性别平等的职业教育氛围;社区学院提供复职培训,针对成年妇女设计独特的教育配套措施,鼓励女性继续学习;同时美国采取以试点项目促进专项培训,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一系列项目,如致力于打破地理隔阂的“发现”计划和打破行业隔阂的“EVE”项目[2]。政府为各类女性人群提供的其他救助性培训还涉及女性新移民、女性无家可归者、女性季节性工作人员、女性残障人士和女性囚犯等。   (二)德国:多种类型的教育项目,均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校企合作   德国的女性职业技术教育按其培养目标和特色可概括为三种:针对大龄女童的中等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成年妇女的复职教育和促进女性参与高层次科学技术研究的教育。大龄女童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为中学和高中女毕业生引介技术职业工作,为大龄女童进行职业培训提供信息和咨询支持,协助女毕业生寻求非传统领域的职业培训。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1年由德国联邦教育部、德国公会联合会与一些私营公司发起的“女孩节”,目的是为培养女孩对多种职业的兴趣,鼓励女学生在科技、贸易等传统男性职业领域内实习或就业[3]。同时德国很多公司、企业、实验室等有关单位会邀请女毕业生参观其工作现场、实验室和办公室,为女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观察职业生活、了解有关领域的机会,给女生讲解贸易、技术、信息技术领域内实习、就业和相关课程方面的情况。   (三)英国:多元项目培训,女性高等教育突出职业性与技术性   英国地方政府开发了许多女性培训小型项目,导向新科技和传统男性职业领域。大批再培训项目为成年女性提供培训,旨在重塑传统的女性职业培训,拓宽培训内容以取代传统相对较窄的培训范围,提高高级技能培训比例,挑战以性别为基础的职业隔离。项目聚焦于一些非女性传统领域,如渔业、印刷、非金属处理、汽车修理与维护、机械工程、电气电子工程、建筑及民用工程等[4]。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发展了大量的女性再就业项目,这些项目对成年女性意义重大。鼓励女性学习新技术项目主要为女性提供微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项目课程的开发充分考虑到没有任何相关技术背景的女性的需求,为其提供免费的幼儿看护,解除女学员的后顾之忧。信息技术中心主要为女性提供动手能力培养,提供非传统的技能培训,在介绍学生就业前提供全职的职前教育。青年女性培训计划主要是针对离校女青年的教育措施,培训内容包括工作经历及脱产培训,所有项目都培养五种核心技能,即计算能力、通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灵活的动手能力。此外,还有为女性自主创业而提供的职业技术培训,针对希望重返工作岗位的全职主妇的职业技术培训,兼职工作培训等培训项目。 #p#分页标题#e#   (四)日本: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立足传统,向男性领域、新兴高科技领域进发   1985-1986年,日本政府先后实施《废除歧视女子条约》和《男女就业机会均等法》,开展“妇女就职活动”,增强再就业妇女的职业适应性。各级政府部门设立“就业促进中心”,每年举办妇女再就业培训班。此外,各地还新建了由地方财政出资兴办的向妇女提供雇佣信息、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安定所。2003年《单身母亲和寡妇福利法》修改后,日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单身母亲就业的方案,这些方案提供专业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或者通过补贴企业、激励雇主等措施促进单身母亲的就业机会。日本的女子大学和女子短期大学不断拓宽专业结构,凸显职业技能培养功能。女子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充分考虑日本女性的社会性利益和需求,将传统家政学科导向实用性技能培养,并向男性领域、新兴领域、高科技领域、高深学问进发,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当代女性的多样化兴趣与就业上的需求,开设了以往被视为男性本位的数物科学科、物质生物科学科,还在大学普遍开设女性学研究和课程。短期大学则从过去的培养贤妻良母转移到培育女性领导能力和主体性、独立意识方面。   三、发达国家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经验   (一)法律政策保障女性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发达国家有关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立法都较为完备。美国在不同时期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方面的要求,适时制定法律,并运用立法手段确保了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日本也是当今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典范,日本建立了严格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专门负责女性职业技术培训的部门,通过政策给这些部门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些法律政策对于完善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促进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   (二)灵活的办学模式拓宽了女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   开发多元化的培训项目是发达国家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美国的中等学校推广性别平等教育,社区学院实行女性复职教育,更有致力于打破地理和行业隔阂的试点项目以及针对不同女性群体设立的培训项目等;德国、英国也都致力于开发多元化的培训项目,为有不同需要的女性提供适合的培训,培训类型和形式多样化,培训主体多元化。女性技术教育既重视职前学校教育,也积极实施各种非正规与非正式教育培训。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都通过政策或者法律为女性职业技术教育设立专项资金与专门培训机构,社会各界积极为女性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提供人员、技术、资金方面的帮助。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各国各种类型的女性职业技术教育都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女性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美国教育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在女性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英国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动手的能力作为女性职业技能培训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德国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注重女性在就职前进入企业实习,实地参观实验室、工厂,为女性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提供机会等,都是学用并重,即学生部分时间接受理论知识培训,部分时间在企业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实践培训。   (四)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向传统的男性领域进发   发达国家女性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立足于传统领域,并向非传统的男性领域进发的趋势。女性逐渐参与到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法律、建筑等领域。日本的女子大学的学科设置向男性领域、高科技领域进发,提高女性高等教育的培养层次和总体科研水平,让女性进入传统的男性学习和研究范畴,以改变女性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和权力关系。在德国,政府采用一系列措施调动女性创新资源,保障女性科技精英的成长,改变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系科和科研机构中女性从业者的比例。   四、对我国女性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分层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不同区域女性职业技能的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女性基本完成了中等教育,不少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为数不少的女性还通过各种渠道接受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而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还比较薄弱,由于家庭贫困、学习困难、普通教育中较少渗透职教因素等原因,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女生升学率低、辍学问题严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也相对较低。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和冲击,给女性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而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差异和已严重影响到女性就业、再就业的劳动素质,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女性提供适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其就业水平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为女性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   职业技术教育应针对女性特点,走多样化办学道路。办学层次上应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初、中、高等相结合的多层次职教体系,发展女性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同时,要实现办学主体的多样化,企事业单位、妇联、科技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个人等都应当参与办学,或组织对女性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在投资体制上走教育经费多元化道路,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保证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先投资。在教学模式上,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开展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以实地操作和体验为途径的教学模式,提高女性学习的兴趣,以逐步提高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三)广泛开发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专业,拓宽女性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域#p#分页标题#e#   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女性愿意接受高技能职业的培训,以参与权威性强、技术含量高、以男性为主的职业部门的工作[5]。因此,教育和培训部门在确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时,应从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和更有利于女性人才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避免助长“职业性别偏离”倾向。各级政府和行业应当鼓励和支持在权威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职业方面对女性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计划和措施。教育部门应努力争取与劳动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增加女性在目前尚以男性为主导的专业的比例;开发有利于女性全面素质提高、适合女性就业的专业;积极有效地对女性进行择业前的职业介绍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