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如何激发中职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针对中职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现象,本文提出课堂教学应巧设导语和悬念、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换形式和内容,以及把语文与专业联系,以成功保持兴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 中职生 语文 兴趣 形式内容 语文与专业
一、巧设导语和悬念
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学生在课前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沉迷于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导入得法。巧妙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设定的教学“圈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完美进行打下基础,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走进教室即进入角色,调控自己的感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饱满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两位教师上曹操的《短歌行》时,导入不同,效果就不一样。甲教师是这样导入的:“课文《短歌行》是三国时代曹操写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乙教师的导入是:“《三国演义》中写的赤壁之战前夜,曹操招集文官武将在大船上宴会,席中,他兴趣勃勃地吟诵一首诗,诵毕,一位谋士说:‘诗词有些不吉利’。曹操听罢,拨剑一刺,这位跟随他多年的谋士便一命呜呼。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题目是什么?诗中哪些句子不吉利?……”。
可想而知,乙教师的导入,学生更感兴趣。
精心设计悬念也很重要。人都具有好奇心,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因此,悬念能吊人口胃,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艺术家就很会运用悬念,说到剑拨弩张时,却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古代章回小说的每章最后一句也是“且看下回分解”,现代的电视剧每集的最后也留给观众很深的悬念,使观众恨不得连续看完,就是这个道理。悬念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主动地自然地钻进教师设置的“圈套”,接受知识要点。
二、生动的课堂活动
生动活泼的课堂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能使学生沉湎于接受知识和探求知识的美好境界,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注意联系实际,讲课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办法。同样在课堂上,每当教师指出一个近在学生眼前的实例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听老师分析讲解。一节课满堂灌,学生肯定厌烦,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应让学生去展示,他们参与活动时会表现得十分积极,教师要有意识安排学生课堂中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露自己的空间,通过设计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如情境表演、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创设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和动机。笔者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上讲台表演,学生就非常认真,课堂非常活跃。上戏剧《雷雨》时,选最精彩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和鲁萍进行表演,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对戏剧的基本知识易于理解。这样寓教于乐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者”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者。在各种角色担任、表演实践互动活动中,学生就会入情入境,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语言上受到感染,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感悟理解语言文字。
三、变换形式和内容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该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分析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喜好。运用新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新生第一课要讲语文的重要性,照往常讲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探讨课堂的生动性,我头戴草帽,身穿破衣,扮成家长,说从广东打工刚回,讲在广东打工没有文化如何如何吃亏,例子生动引人,学生竖耳倾听,效果非常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喜好,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变,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不放任自流。教师要非常注重在启发学生动力上发挥主导功能,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喜好,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不拘于教材所设定的进行教学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或配合形势、时令变更教学内容,或是独具匠心重新布置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进行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例如,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各种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建设,放眼世界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如“航天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喜好,又对科学的热爱。要结合科技活动,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根据以前情况对教材内容重新调整,或调整先后,或增减内容,使学生时时感觉课堂新颖,从而对语文课感兴趣。
四、以语文与专业联系为动力,以成功保持兴趣
中职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略文化课,语文教师应以专业课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课与专业课联系起来,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让他们认识到要学好其他专业学科,要有语文作基础,从而产生学习语文课的动力。例如对电子专业、汽修专业的学生,加强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怎样修理电视机》、《汽车驾驶操作步骤》等说明文,这样,学生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就会主动问老师,这就产生学习的动力。#p#分页标题#e#
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成就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的保持有赖于成功,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学生学习成绩的可见度较差,难以象专业技术课那样“立竿见影”,容易使学生产生的兴趣逐渐丧失,为了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欢快,教师就要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经常性的成功体会。例如,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问题尽量接近实际,提问学生时,一般因人而异,力争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个成功者,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这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使用中应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