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日活动模式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团日活动模式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团日活动模式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文章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主题团日活动创新与发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出发,通过分析高校当前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从强化意识、细分活动内容、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及搭建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等方面对创新和发展高校主题团日活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和谐校园;团日活动;创新发展

    引言:因为团日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团日活动, 要主题鲜明、时代感强,采取有效的方法, 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情绪, 展现当代大学生所应具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而且可以促进同学们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但目前团日活动的模式过于老套,不能够引起广大同学的共鸣,如果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创新团日活动,可以增强团日活动的效果。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一、当前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 内容传统化。团日活动的内容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与学生现实需求脱节。如组织团员学习文件或精神,学完了工作也就结束了。

    (二)活动形式化。大多数团日活动缺少调查、多应付,以完成任务为先,客观上时常呈现出被动应付的状态。

    (三)内涵娱乐化。活动内涵大多轻思想教育,而重娱乐氛围,在活动开展时模仿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加入过多的娱乐因素,轻松之余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效果渐弱化。传统活动没有慎重考虑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遵循活动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所以很多团日活动又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很多活动只是花了很多的经费,但收效甚微。

    (五)情绪抵触化。活动越多了,但真正吸引同学的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活动已被动的与“打发时间”、“无聊”等一系列贬义的词联系在了一起。而动员大家参与的过程又自然的被戴上了“充人数”的帽子,而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也只是“玩任务”。

    二、和谐校园的内容

    1.理念内涵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所谓“科学”,指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所谓“民主”,指校园内的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应当是平等、尊重的,尤其是师生关系的调整,使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人文是和谐校园之灵魂。教育的真谛是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所谓“人文”指的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开放”是和谐校园之源泉。现代大学教育关注社会生活的变革,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2.指导思想

    和谐校园建设的宗旨,是为同学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所谓生命成长,最根本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以及人性与人格的发展。因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3.终极关怀

    “和谐校园”建设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应当是学生的幸福体验。让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快乐。成绩好不一定表明和谐,但幸福毫无疑问是一种和谐,我们决不能以发展压倒幸福,以成绩牺牲快乐。和谐校园应当十分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幸福体验,有没有拥有令人敬佩的教师、有没有促膝谈心的朋友、有没有开展乐此不疲的活动项目、有没有找到废寝忘食爱读的书……“和谐校园”建设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和谐教育最终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是一种办学理念。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谐校园在培育“四有新人”上,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成效卓著。

    和谐校园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核是人本思想,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它的催化下,发挥最大潜能。

    和谐校园是一种人文环境。在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活力的人际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得到尊重和呵护,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洒满灿烂的人文之光。

    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大学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团日活动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同学的大学生活的丰富与否,最终.会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所以说在高校做好团日活动非常重要。

    三、通过利用主题团日活动创新来建设和谐校园

    (一)强化团日活动“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并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吸引青年的关注、获得广大学生的支持是团日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高等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高校团组织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时也必须体现这一理念。主题团日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成功社会化这一非常务实的教育目的而开展。同时要反复宣传,对于团日活动主题的意义,各级团组织应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网站、媒体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达到以点代面、点面结合、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 依托大学生喜爱的DIY (见注解)文化细分并丰富团日活动的内容。借助青年喜爱的DIY 文化,在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运用其喜欢的载体和平台,把握好团日活动的定位与主题,将团日活动主题细分为四大块:思想道德素养类,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作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对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为启迪学生创新创业做贡献;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对高校社团所开展的文体活动进行有益补充;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对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培养爱心与责任心有积极作用。#p#分页标题#e#

    (三) 运用目标管理手段实现高校团日活动全过程管理的模式。目标管理是一种动员全组织参与的以制订、实施和检测目标为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它利用目标的预期性和激励性,运用管理手段,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团日活动也可运用此模式制定教育目标、活动实施和考评激励。整个主题团日活动目标制定可分为动员、征集、调控、定稿等四个步骤,实施过程分为计划、开展、总结三个阶段,校团委按照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把握团的思想教育状况,并对总教育目标进行适时调整,主题团日活动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考评激励阶段,目的是为了激发广大团干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成就感。考评结果作为学院分团委评比优秀团支部、团干部评优的主要考核依据。

    (四) 建立创新机制。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场所,并为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生活,思考人生,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所以寝室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先建设好和谐寝室,我校有独具特色的“三自”队伍,利用这个组织加强对寝室的管理,能为学生创新性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搞好寝室文化建设并将其延伸到班集体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寝室、班集体、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班集体和社团文化活动,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组织科学有趣的创新竞赛活动 ,保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切合理的正当的兴趣爱好。引导同学无论在寝室还是在平时都有事可做,而不是无聊打游戏,走出寝室,也能感受阳光。

    (五) 搭建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创新高校团日活动的途径。

    1.完善竞争机制以提高活动质量,搭建竞争机制育人平台。通过招标选择团日活动,采用立项和网上征集团日设计方案等方式来组织;建立团日设计库,鼓励团支部在活动设计、主题选择等方面勇于创新;推动团日活动项目化,对优秀的团日设计进行资助;推动团日资金管理项目化,对优秀团日活动予以奖励。

    2.推进信息化以深化活动效果,搭建网络服务育人平台。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创建网上团日活动博客,建立团日活动网上展示平台,创造将网络聊天和嘉宾访谈相结合的活动模式,组织团员青年利用网络对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活动中,构建网上服务平台。

    3. 结合团日工作进社区以拓宽活动渠道及扩大社会影响力,搭建实践服务育人平台。就像在最近在校园看到很多学院的班级在开展团支部活动。在各学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系列主题团日活动中,让班级团员融入社会、进入社区、深入农村,使团日活动走向户外,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感悟、锻炼和成长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社会感受到高校团员青年的热情,充分展现高校团员青年良好精神风貌。

    四、建设和谐校园的其他途径

    (一)、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所以能看出思想道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 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要通过分析同学在思想和道德中存在的偏差或不足,确定学生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而不能盲目的“一刀切”,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的实施。党团活动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改革教学体系。 以专业教育为主阵地促进素质教育。要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改革课程结构,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素质教育。在专业知识上,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以专业教育为主, 专业课程中专业知识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因此要把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 而且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这样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也可以学习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的压力,自然就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及道德品质之间既密切联系又重要区别。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和拓宽德育的内涵,对开启学生的智力,开阔眼界, 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起到积极的作用。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 其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同时还要使他们学会求知、自尊、自爱、生活。

    (四)、开展健身和心理素质教育。 提高身心素质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活动过程和性格特点, 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会自我调整、减缓心理障碍、克服困难和挫折。也要利用心理教育中心资源,让同学们了解他们有身心或心理问题时该向谁求救,怎么求救定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交友、健康、择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与问题,力争把影响校园和谐的一些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贯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标准,通过体育课掌握基本体育技术和技能, 利用好我校有特色的一些体育活动,如定向运动、海岛野外生存,做到积极宣传,让广大同学真正走出寝室,感受阳光。

    五、结语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局,凝练德育目标,突出组织特色,发挥辐射面广、资源集中的优势,以团日活动为载体,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特色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美.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 (07):146-147

[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3][美]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郑蕾,殷为民.对当前高校团日活动开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p#分页标题#e#

[5]黄必春,刘向,吴华丽.在改革和创新中提高党课的教育实效[J].法制与经济,2007,9

[6]吴文君. 关于优质团课的若干方法论问题[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