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深度开发教学案例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摸仿功能和诠释功能应该说是教学案例最基本的功能。在一般案例教学中,人们对于这两类功能的作用比较重视。然而,对于教学案例中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即能力催生功能往往开发不够。这不能不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缺憾。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开出,可以认为是对案例教学创新功能进行深度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读、写、说和听等管理能力外在形式的训练,催生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本领,使案例教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大有必要研究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深度开发教学案例创新功能的规律和途径,让我们的案例教学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 创新功能 深度开发
一、“深度开发教学案例创新功能”内涵的阐释
教学案例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其一是摸仿功能;其二是诠释功能;其三是创新即能力催生功能。考察国内外普遍被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案例功能的开发方面,多半还停留在第一、第二种功能上。例如医学院所使用的病例、军事学院所使用的战例,以及法学院所使用的判例,将这些作为过程已经终了的实际情况和材料提供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模仿,并让学生在摸仿中获得经验和知识。这种案例教学,其教学案例所发挥的就是一种摸仿功能。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案例的运用,是在介绍和阐释某种原理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引用个别案例,通过案例的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原理的理解。这如同我们日常口头表述中列举相应例子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一样。这种案例的应用所发挥的是案例的诠释功能,教学案例在这里对管理原理进行诠释,案例的作用即相当于一个“注释器”。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借鉴,并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这都是必要的,也是对案例的一种很好地使用。但是,就其案例的功能来说,最具价值的应该说是案例的创新功能即能力的催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最具价值的功能,我们主张进行深度开发。
开发教学案例创新功能的途径之一,就是展开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并将这种分析研究系统化、科学化和有序化。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开出,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实施。由本人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一书,以及我们已经开出了多年的“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再不是简单地为说明一个管理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应用,它而是面对实际,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让学生系统地熟悉、系统地学习,从案例模拟的管理情景中认识现实管理要素及其变化的规律,从中体会和领略管理原理、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艺。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在案例所给信息的基础上,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事物的本质,追寻最佳管理技巧、方法以至管理方案。显然,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既不同于偶尔的案例运用,也不同于纯实践经验的摸仿和总结;相形之下,这种系统的、大量的案例学习方式至少有两个优势:其一是,学生接触的案例虽然是模拟的,但不是零碎、孤立和分散的,而是系统的、大量的,这就使得学习者接触面扩大了,视野也开阔了,从而不会陷入经验主义的侠义范围之中,而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对待这些实际经验;其二是,学生学习案例和对案例进行分析是在具有了一定理论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管理案例分析是在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也即是说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对有关管理原理有所了解和掌握,现在是通过大量的、系统地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那些管理原理和发现新的知识。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认识活动;最佳管理方法、技巧以至方案的追求,是学生运用理论和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化解,创新本领的训练和展示,这即是教学案例创新功能的实现。教学案例这一功能的发挥,远比提供一个可摸仿的范例,充当一个原理的注释器其意义要大得多。
然而,系统地、大量地学习案例,深度开发案例教学法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是需要有一套完整和可操作的程序和方法的,这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规律和技巧。长期以来,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难以突破,因此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运用。我们认为《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就是她系统地总结了在以案例为学习对象的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所应遵循的一些规律和必要的教学技巧。明确告诉教师如何运用案例进行施教,也告诉学生如何学习案例,从而使得教和学都有章可循。以此保证了案例教学系统、有序地进行和既定教学目的的实现。
深度开发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功能还有不少新的途径和办法,《企业管理案分析教程》这本书以及开设“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仅是我们所作的一种探索、一种尝试。但愿有更多的人来与我们一起来开发案例教学法这块“风水宝地”,让我们在培养现代管理人才方面走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二、有关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开设的基本依据
利用案例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由来已久。时至今日,管理案例教学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研究和运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早在上世纪20年代,该学院首创和倡导了案例教学。到了40年代,哈佛已开始有了初具规模的包括案例的选题、搜集、编写、应用、储存、归档、注册、审批、创新、发行、经销、交换、版权保护等各方面在内的较完整的管理案例系统。案例法普遍运用于大多数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某些教授在一些高年级综合性管理课程中,甚至把案例教学当作主要的或唯一的教学方式。
但是,我们开设“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思路以及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的实践,并不完全是出于上述案例教学先驱者们的启示,更直接的动力可以说是来自管理教学中我们自己要摆脱某种困惑的愿望和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考虑。
毫无疑问,现在一些管理教科书都是前人和今人对管理科学所做出的某种描述和总结,它们当然是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作为管理,不论是管理主体还是管理对象,都离不开具有高度理性的人。人的思想和智慧的存在,使得管理问题变得格外复杂和艰难。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空前规模地发展,管理所面临的环境与形势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管理教科书中所总结的那些原理、原则和方法,虽然也具有一定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面对瞬息万变、头绪纷繁的局面,管理者的胜败,显然又不是完全取决于对这些理论的了解,而是取决于审时度势,剖析权衡,把握战机,对症下药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单从书本就可以得到的,而需要的是在实践和经验中的学习和体会。#p#分页标题#e#
但是,如果强调事事亲身实践,要求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完全以实干来代替学习,这不仅失去了学校教育的特点,而且在时间上也难以把握:短期实习,尤如蜻蜓点水,感受不深;长期蹲点,一则学制有限,二则蹲在点上,所接触到的也只是个别具体情况,因此,所获难免片面。这就是我们在管理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同时,特别是高校中的三本院校,为创自己的办学优势,必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即是说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要力争通过我们的教学过程促进大批应用型人才的产生。显然,这一目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管理理论教学难以实现的。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开出来的。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基本做法,就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用科学的程序化的方式,把一个个独特的但为数众多的管理情景作为案例揭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和分析;这就使得学生不离校也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管理局面,并在这种模拟的管理局面中进行管理的实际操作,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管理案例分析课的开出,它丰富和升华了经管类专业案例教学法,让案例在教学中的个别使用,走向了案例的系统学习和对管理案例教学功能的集中开发;通过案例分析这一手段和途径,在强化学生读、写、说和听等管理能力外化形式训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本领和从事实际管理(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能力。以此,使得在管理专业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望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有很高的积极性。我校自这门课开出以来,不论是哪一届的学生都将每一节课堂讨论视为训练自己能力的机会;对于老师布置的案例,不仅是课内准备,课外也在准备,有的学生为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忙到深夜。每到发言的时候,可以说是个个争先恐后,有时为争取到发言的机会,以至在讲台前排起了长队。其热烈场面可知一般。其二是我们在对毕业生的回访中,学生普遍反映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对自己实际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为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是自己在大学期间受益最大的课程之一。学生的良好反映是我们坚持开好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不懈动力。
三、有关讲授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基本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性是针对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的参与度而言的,而创造性所反映的却是学生案例分析成果的品质,即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这一基本技巧,关系到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目的的实现。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不是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理论,而是在于以训练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案例。在引导学生追寻最佳管理方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一教学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管理能力的外化形式——读、写、说和听等行为方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和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所以我们鼓励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于案例分析活动,而且在案例的分析中还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新。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区别于一般课程,它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做法、丰富多彩的模拟各种情景的管理案例、案例讨论可以让学生一展才华的舞台等等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为之心动。一般地说,该课程开设之初,学生都会拥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时间长了,几经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也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其新鲜感也就有可能慢慢消退。
在案例分析课程中学生是处在主体地位上的,因此,要求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就相当重要了。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有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保持学生持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该课程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所要讲究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要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学习中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好相应技巧。
这里所说的宏观技巧主要是指课程的总体设计要有正确的思路,这包括:
第一、设置案例分析鲜明、具体的目标体系。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所要学习的案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规范性文本管理案例;二是跟踪调查性管理案例。两类案例的学习又是分多个轮次进行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案例分析的目标,具体是指每一轮次中学习得最好的学生典型。所谓目标体系即多个轮次的学习典型。例如在第一轮次的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所安排的“第一炮”,它告诉学生分析就应该是这样来进行,这样的分析才是教师所要求的。诸如这样具体而又鲜明的目标,不仅是在第一轮次案例讨论中需要设立,而是在每一轮次学习讨论中都需要设立,以使学生们对每次案例讨论应该如何努力,方向明确,标准清楚。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大有好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得成绩突出者有一种荣誉感,而且,也能让其他学生感到榜样具体、实在,努力有方向。
第二、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坡度。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案例是学习的对象,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件。因此,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各个不同的案例内容复杂程度有别,分析的难易程度不同。案例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和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主要是注意案例的坡度。即是说在案例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先易后难,先分析讨论单一性案例,后分析讨论综合性案例。这样做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一种在学习上攀登提高的感觉,同时也可以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至于一开始就感到难以下手而无法进行下去。
第三、在案例学习和讨论中营造竞争氛围。小组业余讨论和课堂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形式,讨论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案例的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组织课堂讨论这里面有许多要讲究的地方。从训练的角度看,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以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到训练;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很多条件却限制了我们这样做。一是一个自然班人数众多,如果每个人都上讲台发言,课时就不够;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给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时间也就相当有限了。与其如此,不如择其一部分准备充足的学生上讲台发言。这样既给发言的同学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发言质量。好的发言对全班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有限的发言机会就无形中成为了一种稀有资源,为争取这种资源,学生之间也就形成一种竞争的势态。这种竞争势态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我们也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造成学生训练机会的丢失,因为,这种课堂讨论在一学期中是多轮次的,只要学生有了这种积极地态度,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每一个人总是可以争取到的。#p#分页标题#e#
第四、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是多环节、多轮次的,而且,节奏也很快。因此,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其办法就是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在进行一两轮案例讨论之后,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的分析与别的同学有些什么差异?”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以让其从理论上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看到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
我们所说的微观技巧在这里主要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该注意的策略:
第一、引导重于说教。在案例分析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最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案例分析成果优劣评价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需要教师的评价,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作些点评,指出优点所在,说明不足之处。但是,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而应该更多的采取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优劣。例如,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安排优秀学生作引路性发言,让学生知道这就是教师心目中最好的发言;或是在学生发言之后,针对最好的发言让大家帮其总结优点。这种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做法,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在不断追求优秀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完善。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最忌讳的是教师过多的说教,因为教师的分析也并不都是高明的,如果对每个案例教师都去作示范性分析,这不仅不能使学生获得真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懒惰情绪,致使案例分析教学陷入被动。在这里所说的引导重于说教,实际上就是强调任课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去追求管理方案的最佳性,而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第二、 讨论方式多样且富有新意。讨论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形式,一个学期一个班的学生仅规范性文本案例就要讨论十几个,如果我们不讲究教学艺术,就会使学生对案例讨论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还有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了。案例讨论要达到预期效果,讨论方式就必须多样且富有新意。除教材中介绍的几种讨论方式之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即各小组针对一个案例发言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将讨论引向深入。例如,对一个单一的案例,可以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一,自己的发言内容是否全面;其二,自己的发言是否有新意;其三,自己在发言时候表达方式是否得体。当学生针对一个企业设计好策划书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各个策划书的可行性进行质询,从而引起深入的讨论;当学生针对一个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发言之后,我们可以提出“大难面前不乱方寸,危机之中最有智慧”这样十六个字作为危机管理方案的评优标准。总之,就是采取不断总结、质疑和评优等方式,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这样,虽然讨论次数较多,但每一次都有新内容,讨论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每一轮次讨论都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第三、重视过程效应胜于结果。和在真实的管理岗位上必须有管理作为一样,案例分析需要追求最佳的管理方案。但是,在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分析目的和教学目的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获得管理的最佳方案,是分析案例目的之所在,然而,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案例分析的教学目的,即通过这种分析和寻找最佳管理方案的过程,使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处理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视过程效应胜于结果”的真正含义,这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案例分析课程的任课教师明白这一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
第四、不以权威者自居。在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容易扼杀学生分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会形成事事等教师来做结论的被动局面。其实,虽然教师在案例的分析中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比学生强。学生通常对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更为敏感,较少保守,思想解放,这些都会形成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的优势。教学实践表明,我们有很多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是非常出色的,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反映迅速,往往所得结论或做出的管理方案颇具新意。因此,真诚地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诱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我们教师最需要做到的,否则就无法达到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所要实现的目的。
四、开设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几点特别说明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以管理案例为分析研究对象、以读、写、说和听等管理能力外化形式为切入点,重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特点,使其在教学上有许多的特别之处。为此,在这里我想就该课教学过程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些说明:
1、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训的有机配合及教学进度表。案例分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即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中前8章内容,都是需要教师讲授的。但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按顺序从第一章讲到第八章。讲完第一章后,下余的七章内容,应该结合案例学习的进程和点评的需要,拟成专题的形式来进行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得对学生分析研究的方法论指导能与学生的分析研究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和有实际指导效果。为此,什么时候讲授、讲授多少就应该用一个严谨的进度计划来给予控制。教学进度表是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要件,因为它不仅只是在讲授内容上进行了有序的、恰到好处地安排,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一轮案例学习和讨论的案例都有精心地设计,从而使得整个课程教学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根据班级人数合理组建管理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在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建立案例学习小组的必要性,主要有三点:
其一,小组活动是案例分析学习的重要形式。从整个案例分析教学来看,不论是规范性文本案例分析,还是跟踪调查性案例的分析,都离不开学习小组的活动。正是有了这种学习小组,才可能针对一个复杂的案例,通过分工和协作,在小组的集体努力下,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启发、鼓励和支持,使得分析获得成功;#p#分页标题#e#
其二,小组活动能为每个成员提供发言的机会。在规范性文本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会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发言机会的,一是受时间的限制;二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思想顾虑重重,不能畅所欲言,而在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就可以敞开自己的思想发表见解;
其三,小组的建立和管理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掌握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的技巧与方法和获得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案例学习小组是一种由学生高度自治的学习组织,小组本身存在一个管理问题,管理的好坏,对组员学习有着重大影响,学生正是在这种自治性的学习组织中获得多方面的锻炼。
3、重能力考查的考核方式及学生成绩登分表。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课程教学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并且,学生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训练的过程之中,所以考核不仅应该及时而且更应该多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强化能力训练的热情和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另外由于规范性文本案例分析教学组织采取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结构模式,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只能以小组的学习水平来反映。这样做的好处是,其一、使其考核具有了可行性。如果说不这样考核,而是以一个个独立的学生分别考核,在时间上和教师的精力上都不具有可行性;其二、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小组代表发言的好坏关系到全小组同学的学习成绩,这样谁也不敢马虎,个个承担有责任。这种势态促使人人做贡献、个个尽努力。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对学生来说,主要是两个阶段:一个是规范性文本案例学习阶段,另一个是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学习阶段。在一个学期中,要求学习的规范性文本案例应该在100个左右,要求讨论的案例也在十个以上。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也将进行一至二个轮次,每一轮次将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读、写、说和听的训练过程,最后不仅要求有案例分析的书面分析报告,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分析报告当众发表演讲。以上两个学习过程告一段落,才进入统一的期末考试阶段。
针对上述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其考核的方式就不能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了,因此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的分布上,对其它课程而言,学生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与上述课程是倒过来的,即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7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并且,在汇总平时成绩时,区分规范性文本案例学习成绩和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学习成绩,其中前者占40%,后者占30%,二者之和才是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与传统考试相同,采取当堂做试卷、当堂完成的方式,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和理解程度,考察学生的概括和抽象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需要建立一个学生成绩考核表,该表由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成绩三大项组成,具体见附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案例分析成绩的考核应该有学生的参与,这主要体现在规范性文本案例分析和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和分析成果的口头表述上。具体做法有二:一是请全班同学推选最公正、最负责的一至两名同学与教师一起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评分;二是由教师随机挑选同学配合教师一起针对发言学生打分。对参与评分的学生不必规定其标准,只是说一个原则,即一视同仁,以同一个标准对所有发言同学评分就可以了。学生参与评分不仅可以提高对学生成绩考核的透明度,以示公平,同时,这种记分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这种评分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