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模式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各高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全员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待进一步确立。因此应该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制定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必要经费,明确有关部门和教师的责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模式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在确保每一个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理模式和有效途径,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综合当前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学校或院系及师生虽然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落实时并不重视,以致于实践教学有名无实。
二是一些高校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包括资金投入不足、人员投入不足、精力投入不足、课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一种倾向是,就思政课与专业课相比,轻思想政治理论课重专业课(许多教师既讲思政课也讲专业课);就教学与科研相比,轻教学重科研;就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比,轻实践教学重课堂教学。
三是有些院校虽然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但是由于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得当,导致实践教学成效不高,许多时候甚至流于形式。
四是一些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或持续性,而且也不是全员参与。只是有的年级搞得好,而有的年级搞得不好;有时进行有时又不进行;或者是组成小分队进行实践,不能覆盖所有学生。
五是保障机制不得力,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管理和保障机制,没有纳入到正式的教学计划中。其结果是实践教学进行得好与不好不影响学分和毕业,参与实践的学生和不参与实践的学生没有差别或差别不明显,以致不能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六是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分。有些学校社会实践搞得很好,但是却没有专门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阵地和措施,大多是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或各院系和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比如有些学校由团委、学生处或各院系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很有特色,其中虽然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但它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也不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管理,因而还不能称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活动很丰富,有的也很有成效;或者说局部活动、单项活动进行得很出色,但是,保证全员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和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构建起切实可行而又富有实效的全员参与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势在必行,研究并形成一个系统、科学、持续、全面的实践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而合理的教学模式还需要硬性制度作保障,否则,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能流于形式。制度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约束机制。因为这种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在课外、校外,其组织实施过程非常复杂、困难,涉及到教师、学生、场所、经费、实践报告的撰写、实践成绩的评定和管理等众多的环节和因素,同时又是持续的、全员性的。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制度予以保障,需要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而且还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全员性、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固定学时和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能是编外教学活动,更不能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必须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给予固定的学时和学分,用教学制度固定下来,使之获得有力的保障。课堂教学不能挤占实践教学学时,同样实践教学学时也不能占用课堂教学学时。要严格按教学部要求落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不互相占用。鉴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利用假期和星期天来进行。
2、将实践教学成绩与学历学位挂钩,确保全体学生参与
高校每年新招学生人数众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偏少,学校经费不足,实践基地不够,实践渠道不开阔,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都是制约大学生全员参与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员参与。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在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一视同仁,作为公共必修课来建设,在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还将实践教学成绩与学历学位挂钩,与公共必修课一样,硬性规定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或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3、加大经费投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经费支持,高校必须按教育部要求设立专项经费,并将其制度化、长期化,从财力上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和持续发展。没有经费的支持,实践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没有专项经费,实践教学经费就会投入不足;没有持续的经费,实践教学就会时有时无。现在,一些学校不重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而仅仅限于应付检查,上边一检查就临时性投入一笔,检查一过,经费就停;或者是将其他实践经费算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如此,实践教学自然也就不能深入。
4、完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要与课堂教学一样,也要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思想政治教学部门、学校教务部门、学生所在院系各负其责而又有机统一,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教务处要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任务的下达并提出相关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实践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如制定实践计划、实践安排、实践内容,给学生讲解和辅导,带领和指导学生实践,拟定调研题目,批阅实践报告,评定和录入成绩;学生所在要院系负责实践教学的动员、实践学生和实践时间的协调等。#p#分页标题#e#
总之,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将实践学分、学时、经费、人员、考核等都从制度上的给予规定,才能有效保障全员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的实施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总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力求真实性、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大原则下,推进实践教学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在教学规划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或者团委及各院系的社会实践性质、目的和指导思想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必须始终明确。这种实践教学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社会实践,以加深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理解,强化知识,拓宽视野,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四有”新人。所以,这样的实践教学一定要与其他实践活动区别开,不依附于其他实践,必须拥有自己的阵地,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将这种实践教学的时间、学分、学时单独设置,决不能以专业实践或其他社会实践来替代。确因客观原因不能全员安排,需要与其他实践教学相结合时,也必须派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作指导。
2、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坚持多样化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就是进行社会调研(问卷、访谈、搜集资料等),撰写调查报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可以参观游览,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到基层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进行勤工助学,或者开展体验式教学,等等。坚持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有利于全员实践教学。因为各高校学生众多,集中起来一起搞一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既不现实,效果也未必就好。不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但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思想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坚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的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区别开来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时,要紧密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来开展,比如进行有关道德、法律、宗教、人生观、社会思潮、英雄模范事迹、党性教育情况、改革开放成果等方面的调研;或者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比如突发性事件、青少年思想现状、“三农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环保问题等,进行实践教学内容。
4、在实践途径上坚持基地实践与自由实践相结合
学校、团委及各院系都有自己的实践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也有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但是,全员实践教学涉及人数众多,一般院校每年级的学生都有数千人。如此众多的学生不可能都去基地实习。为此,必须指导学生更多地利用自己能力寻找有效途径,鼓励他们自由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总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使书本理论与中国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相结合,与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相结合,与国内外热点问题相结合,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生动性、感染力。广大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和调研,可以提高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加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更为实际的了解;也使学生们认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和紧迫必性;同时还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