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的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此过程中,高职校院的德育也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关于如何结合新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德育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以人为本,网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德育的目标和要求认识模糊、德育模式陈旧僵化,甚至还出现了德育缺位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自加入WTO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也对我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德育目标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依据各自人才培养要求,对德育进行调整。然而,我们过去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所设定的德育目标和模式都采用同本科院校的思路,这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德育的开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符合社会要求德育目标。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看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技能和技术方面要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需要,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也要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需要,而且更多地强调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因此,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毕业。
1.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高职教育围绕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实用性,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高职学生需要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这就不但要求高职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为此,高职德育必须适应这些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协调。
2.办学特色的鲜明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因此,高职具有这个高等教育类型的明显鲜明办学特色,主要表现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其中,校企合作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标准、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践面向市场办教育、围绕产业设专业、帮助企业育人才的办学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训与顶岗实习有机衔接,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德育也要顺应这一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结合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寻求合作的具体方式,实现校企之间对学生德育的和谐统一。
3.学生素质的多样性。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组成多样,其招收的高中毕业生是在高考招生的第三或第四批。因此,高职学生具有整体质量相对较差,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理论基础、思维习惯等均比较差,尤其是对理论学习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相反,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却十分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教学体系的时候,要立足这些现实情况和其长远发展,将现实与未来、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职称。
4.学制设置的实践性。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制结构更多的强调其实践性。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其学制设置曾经为两年,现在以三年居多,而且实习期往往较长,可占到高职整体课时的1/3,甚至更多。当前,离职院校普遍采取“2+1”“2.5+0.5”模式,或者工学交替模式,有些专业(如酒店专业)采取“1+1”模式。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为德育留出非常充足的学时。因此,高职德育理论不能只是满足于校内课堂教学,而是要扩展实践育人的视野,主动与学制协调,把德育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之中,有目的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融为一体,把德育贯穿高职教育教学的全程,实现德育与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不合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过快,各高职院校及管理部门来不及对高职德育进行研究和调整,因此,对高职生德育目标的设计大多参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标准。然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属于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教育使用同一标准,是不公平也是不合适的。因此,这脱离了高职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培训,是一种任务驱动型教育,偏重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养成。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贯彻这些能力目标,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德育标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道德目标的设定上,存在贪大求全、不切实际的情况,设置了一些假太空的目标,脱离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可操作性,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p#分页标题#e#
2.德育内容陈旧滞后。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德育,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看待分析出现的社会问题。但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真实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教育还很不够,德育内容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不断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德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3.德育方法陈旧老套。在德育工作的长期实践中,高职院校基本坚持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为今后开展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要求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题,要求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这就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过去那种不能因势、因人、因地制宜地地开展德育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用了,这就大大影响了德育实施的效果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4.德育形式主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心连心活动、学雷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刑人员结对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一些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而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为了保持某种荣誉或利益才开展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一切德育活动也应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是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三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进行德育活动前应考虑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否能收到实效。应尽量避免形式主义对学生造成的危害,避免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和阳奉阴违的行为,导致德育工作失效。
三、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和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开创高职院校德育的新局面。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学生是学校的根本,高职院校德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是从生活、学习、发展等各个方面切实关爱学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沟通的桥梁、教育的有效手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较为厌恶理论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常常被当做落后生看待,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如果我们不能在德育中避免触动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德育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如果老师能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培养他们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一个自由和谐的氛围,从而使德育工作更易开展。
2.开辟新的德育场所,大力开展网络德育工作。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德育的战场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和校园内的德育活动。相反,德育的场所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网络和校外德育基地已经成为德育的新战场。调查显示,现在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每周都要上网冲浪,网络文化正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择友标准、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许多的网络新词甚至已经收入到辞典里。如果我们的德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德育就是无效的教育。不可否认,网络能为高职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延伸高职德育的时空。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也应该多从网上吸取养分,从网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对德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根据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设计课堂教学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活泼、浅显、生动。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德育思想隐含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中,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新颖性、自由性、独立性的特点,利用网络进行德育,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各个环节,强化自我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分量,使高职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3.营造德育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根据高职学生是好动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技巧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驱除高职学生自卑心理,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发掘潜能;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努力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德育基地是德育有效而且重要的载体。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是高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深入社会、全面拓展自身素质的发展平台。因而,德育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总体规划的重要一环。德育基地应成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根据职业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德育应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劳模、师傅等榜样的人格力量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的技能型人才。
4.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高职的德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包括维持生活、完善个性、服务社会。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同时,要使学生懂得,从事不同或相同的职业,其职业成就的大小、多少,是由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无论是在什么职业岗位,只要勇于进取、艰苦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就是高尚的、可贵的。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我们应在德育工作中激励学生,激励他们只要勇于拼搏创新,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个人也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此外,在进行职业观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观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现代化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从事的劳动,不再是简单劳动、重复劳动,要在第一线岗位做出重大成就,同样需要有奋斗和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磨炼学生敢冒风险、勇于面对挫折的意志,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p#分页标题#e#论文投稿。
总之,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德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辅之以适宜的德育模式,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Ⅱ2].2004-08-26.
[2]梁威,卢立涛,关注差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J].继续教育研究,2008(7).
[3]刘彤,汪晓萍,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4]朱清.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5]陈敏.高职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