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让更多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从师资、课程设置、实训基地、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途径,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达964.8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8.2倍;招生数达313.4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超过本科生规模;毕业生数达285.6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6.2倍。高职教育经过10年的大规模扩张,不仅缓解和改善了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也满足了大众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在大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高职院校在竞争中不断成长,笔者认为从师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
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此为契机,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校升格或整合形成,没有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方面还延续中专校的模式,而师资队伍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也都是中专校的教师。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格局的转型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
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C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P Cnre Cf)mpetenre of the Corporation) 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有以下特征:一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眼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陔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二是陌展性,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是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三是不可替代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高职院校引入核心竞争力,可以明确“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怎么办好高职教育”等关键性问题,明确办学方向、竞争目标。核心竞争力是在高职院校竞争、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成的,孕育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融合于学院发展的本质中,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关键因素。
三、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办学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对一所学校的办学至关重要。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决定其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只有确立了鲜明的、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高职教育的旗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零距离”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31所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30所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2年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以办出学校特色求发展,以加速内部改革争一流”的办学理念使毕业其成为教育部第一批确立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
当然,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其在办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形成的。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近几年发展所积累的办学经验,以及处于制造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办学水平与地位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得好与坏,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科学知识,而且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即要求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然而,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校升格而成的,其主要的师资队伍也是由老中专校“平移”过来的,因此很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目前,教育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制定了各项制度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如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开始将高职系列的职称评审与普通高等教育系列职称评审分开;2011年开始评讲师必须有下企业锻炼累计6个月及以上经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比列达78%,研究生比列达50%。”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每5年进行一次的教学水平评估,也对师资队伍进行了专项指标考核。这些文件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将教师职称评审与下企业锻炼结合,首先在制度上保证了专任教师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但作为学校本身,可以对下企业的专任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目标。下企业锻炼结束时根据学校的要求、目标提交实践报告、实践成果。这样才真正达到了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目的。#p#分页标题#e#
由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先天不足,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在“自培”双师素质专任教师的同时,可以适当从企业引进或聘请能工巧匠加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或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
3.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企业单位的需求,避免因学生就业这一“出口”不畅通而影响学校招生。
课程设置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应体现自身的特色。鉴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差别以及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别,高职院校重点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等环节。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实行的“2+1”模式,就是很好的导向,即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基础课、专业课、参加实训,一年在企业下厂实习,学生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兼顾做毕业设计。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弥补了学校专任教师实践知识薄弱的不足。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格局已开始转型,社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学科间交叉渗透的方式,建设专业群,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④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时,必须紧密联系企业、行业。因为只有企业、行业才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派专任教师带着课题、问题下企业进行调研,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学校的课程建设队伍中。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就是为了适应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的需要。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有特色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设备方面的要求比普通本科院校要高。因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建设新校区等原因,高职院校的收入大部分用来维持教学的正常运转、支付贷款利息和工程欠款,而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教学设备难以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提供的设备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工学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让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践。这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因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投入缺陷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比高职院校条件更好的实践机会。同时,高职院校还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十分必要。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而高职院校拥有一批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企业申报科研项目的平台,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实验室设备、师资,建成企业在校内的技术中心,甚至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该技术中心的具体研究工作。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院先后建成了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百兴集团、常州金创集团等实训基地。企业得到了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操作型人才,学生也得到了实践机会,同时,我院还利用企业的项目平台,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及竞争力。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院和企业的双赢。
5.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所高职院校能否办出特色,师资队伍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对于师资队伍管理的成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引入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将被动的、指令性的、自上而下的事务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树立关心人、尊重人的管理意识,形成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的良好氛围。
例如,我院为了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教授计划”“品牌、特色专业带头人计划”“创新团队计划”“名师计划”“青蓝计划”“引智计划”“双素质计划”“国际培训计划”等八大人才质量提升工程。我院在制度上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提高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如实行正教授津贴制度,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成为院级、省级的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创造机会输送优秀骨干教师去国外参加培训等。通过诸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中,尽快提高自身素质职称。
随着前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高职院校的外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职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还是集中精力在师资、课程、课改、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内涵建设。当然,进行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探索,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