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摘  要: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至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本文基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笔者所在高职学校的改革实际,提出了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路,并认为应从管理构架、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在实施高职教育过程中,确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重点、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是稳步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一、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我国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因此,高职教育是“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为主的教育,旨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的职业人。作为高职的素质教育,还必须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当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眼下的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精神、专业水平、人际沟通等,反映了高职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通过开设有关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美国劳工部提出了三种素质(技能、思维、品德)和五种能力(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应用)的培养计划;德国、澳大利亚提出了培养“关键能力”的概念;英国提出了培养“核心能力”的概念等等。可见,高职的素质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就业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把学生的职业发展素质作为根本。因此,高职院校实施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内容和重点应该是:依据社会职业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能力;依据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设计,一是要调查研究职业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实际要求、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确定职业就业素质教育的子目标,开展就业素质教育。同时,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把职业发展素质要素进行分解,转换成若干基本素质培养模块,组织实施教育活动。二是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设计应着手于从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管理架构进行了全面的、整体的设计。

    1. 职业素质教育途径全程化

    职业素质教育途径全程化即是要突破传统的素质教育途径单一,缺乏教育的整体性功能。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部分组成,他们彼此相互联系、互动相融,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应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体现到教材、课堂、实训等方面。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体验和实践为主要形式,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课教育训练、社会综合实践锻炼、工学结合实习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熏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实践平台。因此。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环节与全过程,就是通过专项素质课堂教学、素质拓展讲座培训、专业课程渗透教育、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教育,构成“五环相扣”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获得全程化的素质培养。

    2. 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体系化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零散,缺乏教育的综合性。着眼于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公共基础必修课的改革、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建设、讲座培训拓展课的开发、学生活动实践课的探索等方面,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第二课堂为延伸,进行课程的整合开发,建立公共基础必修课、素质教育选修课、讲座培训拓展课、各类活动实践课(体验课)的四类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要求。把单纯的就业技能训练变为就业力培养与职业发展力培养并举,把单纯的就业指导变为就业教育指导与创业教育指导并举,构建以精品课程为主体平台,以各种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补充的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得以多样化,为满足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要求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粮”。

    3. 职业素质教学方式实训化

    职业素质教学方式实训化就是要克服传统的素质教育主要为课堂理论灌输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以实训形式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突显了实训体验对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说教”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实践素质教育的实训化,各门素质教育课程均开发出具有实训特点的教学项目,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身体验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引入以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行动教学法,通过科学地设计教学项目,以项目推进法、探究教学法、演练教学法等,对个人、小组、集体等进行行动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演讲、辩论等,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学生实践活动等课程,通过教学项目设计或现实生活实际,以诊断式、体验式等活动训导法,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面上集中释疑、线上互相解疑、点上个别辅导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分页标题#e#

    4. 学生文化素质活动课程化

    为使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地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载体,针对以往学生活动由于缺乏课程观的设计与实施,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将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纳入素质教育。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律,制定培养目标。按系统化原则,对全院的学生活动进行整合、编排,使之呈现多样化、模块化、层级化,进而制定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活动指导教材,开发成素质教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发的系列化学生活动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学风教育活动、励志教育活动、纪念日、专项主题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校园文明活动、学校道德建设活动、自愿者环境服务活动、诚信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社团“魅力”展示活动、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个人形象设计与礼仪交往展示活动等。

    三、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就是从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训场所、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实体化建设。

    1. 建立素质教育实训基地

    通过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从领导机构、教学组织、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等方面保障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通过建立各种素质教育训练中心(如基础素质与能力训练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训练中心、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培训中心、就业与创业训练中心、创新教育训练中心、素质教育讲座管理中心等),有利于协调组织,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建设。二是通过与社区、企业、部队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

    2. 建设多元组合结构的师资队伍

    建立包括校内专任教师、辅导员、党政及共青团领导以及校外兼职教师在内的多元结构师资队伍,将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工会、学生社团各种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整体联动发挥综合作用。一是建立侧重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师团队。构建多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确保了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辅导者,素质的培育者的作用。三是聘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巾帼英雄、劳动模范、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各种优秀人物作为兼职教师,优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3. 建立党、团、学、工、社团齐抓共管的整体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学工行政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干作用,学生社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平台作用。学院党团和行政职能部门、教学系部、教学团队以及行政、教学、管理、后勤各级机构齐抓共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建立诸如“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综合素质教育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形成党、团、学、工、社团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使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得以实施落实。

    四、结束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党和政府赋予现代教育的一项光荣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仅为积极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教育同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