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十大教学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十大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在教师有效多元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积极自主、自立的构建自己的学习。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十大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个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者积极、自立、自主进行学习建构的过程;教师是促进学习者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因此,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通过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和启发,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积累、职业素养的提高的过程。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十大教学策略。  

        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策略

        迄今为止,课堂教学设计相当程度上受理性分析主义理论的影响,使课堂显得严谨有余、生气不足,创新不够。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和探求真理的激情以及感性与理性参与的,应该具有勃勃的生机,是一种动态的可以变通的教学过程。这是因为:一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二是交互活动不可能有太细的规则,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每一细节操作,具有不可控性。三是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界定和再界定。可见,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应是绝对的平衡,而是失衡再平衡;不应是绝对的有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

        二、“交响乐”式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但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实际上,交往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教师不应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必须打破过去那种“一言堂”、“独奏曲”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教互学、相互启迪,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互相受益,教学相长。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二是在组织形式上,坚持“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可以采取研讨、辨析、对话、模拟对抗、角色扮演或“AB 剧”等方法进行;三是在教学实施上,做好课堂设计和诱导。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突破口的选择,教学形式的运用,开头结尾的设计,重点发言的人员等事先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三、深层次互动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一般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地回答,这一问答看似看似互动,实际上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缺乏激烈的辩论,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我们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认知互动上,应该讲清基本原理,启发多元思维、开拓认知空间、进行激烈争论的教学方式。在情意互动上,多一点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和真挚的情感交流,多一点心灵的美化、人格的提升等过程;在行为互动上,采取一些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些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机会,多一点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

        四、“研究式”教学策略

        “研究式”教学就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创性地研究和发现真理的教学活动,它不过分主张对所有的问题都要讲深讲透,而是留有余地或有意设疑增强学习难度,让学生去研究探讨。讲课时,在讲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多一点启示性的问题,多一点思维方式的引导,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致力于研究教学,探讨在组织课堂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自主和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

        五、情景教学的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可见,情景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创设一些情景教学。比如,在商贸和旅业专业,设置模拟商务和旅业的职业工作岗位工作的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工作岗位,分析案例,了解和熟练操作岗位要求的各个环节,从而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再比如,在外语专业,设置一些语言交流和应用的语境,如早读语境、外语沙龙语境、校园外语角语境、文化活动语境、外语竞赛语境、外语网络语境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讲外语的好习惯和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外语应用与交际能力。

        六、“开放式”教学策略

        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开放的社会和知识爆炸的社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必须实行全方位开放。为此,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各种第二课堂活动,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能力,感受时代气息,强化现代意识;另一方面,结合专业和课程性质,研究社会和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既适应动态的今天,更能适应不定的未来。#p#分页标题#e#

        七、“共性与个性并重“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重共性轻个性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突出,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共性和个性并重的教学模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三个方面。为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鼓励其自主、自觉、自立、兴趣学习;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善于反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开放思维,敢于“标新立异”;三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如反正方辩论、开放性讨论、焦点谈论等,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四是要注意对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改革更新,在教学中加大分析的力度,提问、考试多一些分析性的问题,提倡求异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八、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

        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场空前的革命,基于校园网的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运用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将书本知识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从教学效果上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存放于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时可供学生下载后自学,也可供相关的其它教师参考,减轻了教师因重复备课而带来的负担。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尤其对青年教师,更要打好教学的基本功。

        九、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策略

        目前,大家都在提倡互动式教学。互动教学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互动的对象和形式。一般来说,以下几种形式是行之有效的:一是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指在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互动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小组互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辩论、竞赛等互动形式,能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在小组互动中学生责任心更强、更能体现合作精神,他们相互激励、舒缓心理压力。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角色互动。在传统的课堂中只存在师生两种角色,而在互动课堂中,师生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角色互动,如换位讲授、换位提问、换位小结、换位评价。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不断转换思维视角,学生不仅学到了各种知识,还扩大了思维领域,增加了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四是人机和网络互动。网络是我们汲取知识最便捷有效的工具,它也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学生可以浏览各类网站,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与同学、老师,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实现即时的网络互动。

        十、多元考评教学策略

        改革考评制度,倡导多元考评。教学考评是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考评有两大弊端:一是以学科考试分数这一认知性指标为标准来评判学生个体的优劣,学生在考试之前往往强记硬背,疲于应付考试,体现不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场地、时间、统一答案等限制,很难准确真实地评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潜能。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考评体系,增加平时考察、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是要改革现有的考试内容,不要只局限于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增加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内容,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二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提问、讨论、实践作业等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督促和激励,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俊萍.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张琦.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水运.2008(2).

【3】郭威.交际教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