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创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创新

摘  要: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协调管理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明确校企政行责任体系、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载体、推广双班主任制,推行双导师制、加快"一师一企"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制度化建设、推行校企合作“项目经理制”、建立学生员工制、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等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创新

关键词:促进  校企合作  工作机制  创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承办单位、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教育超市有限公司组建单位。长期以来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特色鲜明,办学定位准确,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运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只有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创新,才能保证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更加突出。

        一、校企合作建设成果

        校企合作工作坚持目标导向,以深化成员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为核心,优化校企合作组织运行,落实“校企政”三方联动,“产学研”立体推进,大力发挥集团平台优势,校企共同推动集约化办学,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迅速提高,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孵化环境

        学校不断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了相关规程,设立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落实职责,加强领导力量,每年牵头召开职教集团年会,总结经验,研究计划,创新工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强集团化办学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牵手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组成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及联席会议,或依托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机构,与企业展开互动并形成惯例,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有效地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拓展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

        (1)加强校企合作,贯通校企优质资源共享的立交桥

        ①订单培养内涵日趋扩大

        先后与爱迪尔珠宝班、红豆店长班、松下能源班、361班、台湾王品店长订单班,以及为张家港国际购物中心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教育管理、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设立奖学金、共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共同关注学生职业发展。

        ②项目培养效果充分显现

        学校与江苏微软信息技术中心合作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中进行实训,不但有效提升实习实训质量,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因为合作效果良好,获得国家商务部资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深远的影响力。

        ③校企合作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与红头集团在人才培养、就业实训、双师型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合作工作稳步推进,搭建了稳健的校企合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与中国童装中心、尚德太阳能、江苏糖烟酒总公司、江苏康辉旅行社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多次重大科研及社会服务项目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④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为江苏广电举办数字及互动网络维护培训班,为无锡中之天电子系统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对无锡市总工会、无锡市民政局进行技术培训,为无锡530企业提供记账和税务筹划服务等。学校众多师生还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太湖旅游节、国际工业装备展等大中型活动,在锻炼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社会说服力。

        (2)拓展校校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签署与中职学校开展的“双高双推”工程协议并有序推进各项合作工作。加大对苏北职教的支援力度,重点开展对口支援连云港灌云职业中专工作,为其实现跳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牵头联合13所商贸类高职院校组建了东中西部商贸类高职院校联盟,加强区域交流,探索高职教育合作模式,为全面提高各院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服务。

        (3)全面深化校政合作,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无锡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与滨湖区、惠山区财政局签署了社会服务协议,开展继续教育培训8500余人。与无锡市旅游局合作开展无锡星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与无锡市人保局、市总工会、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联合主办无锡创意烹饪大赛,与滨湖区科技局开展专利百日竞赛活动,成功申报专利150多项,受到多家政府、企业关注,推动了政校合作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二、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1.完善校企合作体制

        进一步完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合作、学校参与”的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新体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力度,积极参与无锡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管理的平台作用,密切联系大中型企业和530企业,形成四方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p#分页标题#e#

        2.形成人才共育机制

        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互约、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行业协会共享学校的培训场地、活动场地、会议场地等资源,学校共享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等资源。推广双班主任制,推行双导师制。通过配备来自校外班主任、企业的技能导师的方式,校企合作施教,共同管理,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引导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推行专业教师“一师一企”制度和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经理制,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促进兼职教师聘用、教师服务企业的机制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教师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对订单班学生的某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强化,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按照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推进“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企业根据生产要求,将生产工厂、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生产项目搬入学校,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获得了学校生产场地资源、技术服务资源(教师)、人力资源(学生)、员工岗位培训的利益,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学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项目、企业指导教师的全方位保障。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加强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商会和江苏省商业协会联系,积极为行协服务,行业协会获得了企业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的便利条件,并通过教师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从而实现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成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任务。

        3.创新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

        集团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包括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载体两个方面。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①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②集团主导的外部驱动机制;③集团校企合作的调控机制;④集团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职教集团理事会和主要成员单位要打破部门、区域界限,善于将分散的资源加以整合,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载体:①共建共享实训基地;②共建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库;③共建专业和课程;④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和推广;⑤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建立长效机制,核心是体现“互惠、互利、共赢”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密切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

        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企合作中心;二级院长成立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各专业成立由校外专家担任主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两级校企合作会议,研究和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校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的作用。

        2.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落实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工作措施,定期组织校企合作专题调研,着力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校企合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见面洽谈会制度。学校就专业设置、技能人才培养、毕业人数向企业通报情况,企业就近期人才需求、职工培训向学校通报情况,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进行探讨,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职能是定期走访企业,在用工需求、员工培训、成人教育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及时便利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为学校安置毕业生,协调学校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了解企业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信息。

        3.建立校企合作协调管理体系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合作行为的组织实施机构,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

        4..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设置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评估。

        5.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校企合作效果突出的部门和人员通报表扬,在全校推广其先进经验,增强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性,要树立校企合作的先进企业典型,对支持职业教育、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授予荣誉,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6.明确校企政行责任体系

        校企政行合作中,学校是合作的主体。学校的任务是针对人才需求调整、规范专业建设,构建职教课程体系。重点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是合作者。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制定教育计划,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府是校企合作的管理部门。如出台免税政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过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应是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受教育者是校企合作的培养对象。作为学生,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基本素养;作为学徒,应认真工作,锻炼职业基本技能。#p#分页标题#e#

        (二)加快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1.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载体

        与企业共建一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实施项目合作为纽带,以学生员工制和项目经理制为形式,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提升集团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推广双班主任制,推行双导师制

        通过配备来自校外班主任、企业的技能导师的方式,校企合作施教,共同管理,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引导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3.加快"一师一企"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制度化建设

        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长期、稳定、密切地联系至少一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教师常驻企业工作站,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完善校企长效合作的运行机制。

        4.推行校企合作“项目经理制”

        学院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任校企合作具体项目经理,推动一线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5.建立学生员工制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通过真情实景的学习和锻炼,融理论于实践中,融学习环境于企业环境中,融专业学习于行业要求中,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作为重要支柱来实施教学,以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给学生提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挖掘学生发展潜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能力和从事该专业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确保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并根据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培训项目,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三)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

        1.资源共享

        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行业协会共享学校的培训场地、活动场地、会议场地等资源,学校共享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等资源。

        2.过程共管

        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行业协会共享学校的培训场地、活动场地、会议场地等资源,学校共享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等资源人才共育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对用人需求进行整合,形成一定规模的订单,并将此订单传达给学校,行、企、校三方共同研讨该订单学生的培养方案,就学生的某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强化,并实施从此以后的全程的人才共育过程,这就是借助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的行、企、校三方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共育培养模式。

        3.责任互约

        在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中,行、企、校各自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分理事会章程,按照三方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

        4.互利共赢

        企业根据生产要求,将生产工厂、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生产项目搬入学校,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获得了学校生产场地资源、技术服务资源(教师)、人力资源(学生)、员工岗位培训的利益,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学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项目、企业指导教师的全方位保障。

参考文献:

1.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2.辛慧明.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潍坊教育信息港,2009-05-20

3.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