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为了适应时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树立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贴近原则和创新原则,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的一种全新理念。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树立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贴近原则和创新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角”,往往把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客体、当做没有个性差异、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的道德和知识的接收器、当做“灌输”的对象。其结果往往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行“一言堂”、唱“独角戏”,而受教育者无动于衷的局面,这样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实践证明,要转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它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的存在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有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学生相互辩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 [1],这样才能把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达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2]。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无论从受教育者所在的地域、年龄、还是文化层次、心理特点上看,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况且每一个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受教育的环境和实践活动不同等,必然使他们在心理、习惯、兴趣爱好和思想认识等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思想观念和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单一的内容、千篇一律的方式,而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重个性的丰富性,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因人施教” [3]。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认真遵循层次性原则,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在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符合自身条件和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使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坚决杜绝“一刀切”以及忽视个性做法的倾向,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平等原则
所谓平等原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它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逐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认识” [4]。平等原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放下以往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子,以普通凡俗的一员走进教育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构建平等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作为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要坚持平等原则必须做到:(1)、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学认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有真诚地尊重和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活跃开放、民主平等、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自由的探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强制和管教,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2)、教师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也就是说,教师要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有亲疏远近,更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来区别对待学生。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对学生能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一视同仁的做法,就一定能获得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的认同,这既有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和内化,也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正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实效。
四、尊重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赋予学生科学的价值理念、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把外在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真正由他律走向自律,需要遵循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的需要,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满足人的尊重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关爱和尊重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就会增添自信和力量,进而有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心理认同。所以“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 [5]。切实贯彻尊重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做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通过尊重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相互信赖,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力量、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认同和内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达到良好效果。#p#分页标题#e#
五、贴近原则
所谓贴近原则,就是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贴近当今社会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目前,在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剧,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乘虚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严重冲击和影响,这就使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等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再次,从大学生思想层面上看,“一部分大学生中先个人后社会的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求真务实的背后掩盖急功近利的浮躁和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趋势十分明显” [6];还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层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要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辨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的教育,让大学生把自身的学习和成才结合起来、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三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正确生活观和消费观的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四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接触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动机类型,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他们自强自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真正坚持“四贴近”原则,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求结合起来,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入脑入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六、创新原则
所谓创新原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手段和方法,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在新形势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明确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需求,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如前所述,目前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价值观念的日益冲突,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倘若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七八十年代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来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与其说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扼杀人才” [7]。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就是要突破过去那种在教学中只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传统倾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就是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武装大学生头脑,而且还要充分关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发展需求和思想实际,努力回答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的不断创新,就是指除了不断探索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公益性活动、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心理健康咨询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强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和方法,才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妹冬.论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和实施[J].福建论坛,2009(2).
[2]孙秀丽.论人本视阈下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姜越、王春玺.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主要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4]李香英.浅谈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3).
[5]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6]陈文斌、吴徽.凸显“四贴近”: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7]高丽.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