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校园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作用。要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坚持以校园精神凝聚校园文化,建设一支富于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培育优良的学风、校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人才;学校建设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高校是知识、科技和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和迸发的地方,是国家创新、区域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21世纪,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教育手段,是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体现,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取得的学校文化形态的总和,它体现的是一所学校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校风。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高校校园的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等硬件,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以其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二是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师生员工共同拥有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因素,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三是行为文化,也称制度文化,主要是高校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等,它是校园文化中部分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和规范行为,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园环境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1]与其他文化不同,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启迪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它以大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从而塑造校园精神、纯化校园文化意境、培养完善主体人格。[2]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健康向上、民主文明的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性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innovation)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hheum.peter)1992年提出来的。创新有两大特点:一是探索未知领域;二是获得创造性成果。所谓创新性人才,就是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并且将自身的创新素质合理地与其专业领域相结合,能够开发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创新性人才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素质:
(1)强烈浓厚的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创新者的一种积极而富有成果的意识形式,它表现为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创新者富有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不甘心落后于前人,不受别人思想的束缚,勇于另辟新径;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而要急于检验自己的设想和判断力;对创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向往创新活动,并能够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
(2)灵活全面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与创新的源泉。一切创造和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思维和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能在某些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既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又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有所创新。
(3)综合化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当今时代多元化的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要求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较深的理论基础。同时,知识的融合度要高,即不仅要掌握多种学科的知识,而且要能够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只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碰撞,才能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观点,产生新的结论。
(4)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缺乏个性,就缺乏创造性。只有个性得到发展,才能有所创新。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求实、不断进取、寻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和不懈追求;具有好奇性和开拓性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善于与人交流、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创造性人格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其中独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是最显著的三个特征。实践证明,在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中,非智力因素即创造性人格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三、高校校园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来自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校园文化通过其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文化形式,通过其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独特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健康的创新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由气质、性格、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等构成。创造性人格的本质是创造性与创新精神,在创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以及对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充溢着智慧的灵性和文化的光芒,睿智的教师和求知欲旺盛的学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探求真理,奉献人类,造就一种充实而自由的学习、研讨、向上的学术氛围。师生共同营造出先进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校园文化又反过来激发师生们无穷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探索、去追求、去奋斗,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p#分页标题#e#
(2)校园文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活跃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的需要与动机。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的热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术为载体的校园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民主、开放、宽松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只有在平等的探讨、自由的交流的环境中,创新型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从而产生创造成果。
(3)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能力是指人们在各种类型的创造活动中,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的能力。校园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文环境,具有特色鲜明的校风、教风、学风,能极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智能开发也有着催化作用,能够促使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使之自觉求知,努力成才。
(4)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还要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坚强的意志是开发创新能力的支撑,集学术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为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机会与舞台。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坚忍性,培养了学生的不从众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1)坚持以校园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校园精神是校园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淀的共同的群体心理特点、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对校园文化的各个层次起着统领和引导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弥漫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呈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借助于校园精神这一内核,可整合校园文化各子系统及其亚系统,形成文化合力。多层次校园文化的和谐结合,便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学术环境和校园氛围,如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年轻人敢于冒尖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等。校园精神是一种巨大的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潜课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2)建设一支富于创造性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可靠保证。
教师相对学生而言是稳定的、非流动的校园文化主体,他们的治学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在实际意义上代表了校园文化的主流。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完美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能主动接受新事物,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来丰富、提高、完善自己。只有创造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强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互动作用。要开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植于学生课堂专业学习基础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新渠道。教师正是以其广博的知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富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提供可靠保证。[2]
(3)培育优良的学风、校风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
优良的学风、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优良的校风能够在校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能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学风”则是“校风”的重要体现,它是一个学校师生员工在学科学、用科学方面凸显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学风可以引导师生崇尚科学研究,勇攀科学高峰,在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致力于搞好学风、校风建设,努力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并形成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为主要内容的优良校风,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4)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所学校有没有生机,学术思想活不活跃,学生具备不具备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等,往往能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来。通过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整体影响力,从精神、物质和管理多方面加强培养的力度,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创造自我的平台。以“敢于冒尖”的精神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将创新的强烈意识渗透进大学生的心灵,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全体大学生自觉的成才要求。大学生通过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参与各类学术科技活动、竞赛活动、娱乐活动等,使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得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小燕 周静 朱燕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23
[2]谢秀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200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