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人文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析民办高校人文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浅析民办高校人文教育

摘要:人文素质是人的一种必备而重要的素质,但在许多民办高校中被忽视的,这影响了民办高校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入手进行阐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策略

        在一些民办高校学生中,由于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中,导致部分学生人格发展失衡。学校和老师采取种种措施来应对,但收效甚微。一段时间,笔者在观察和思考这一问题时发现,总隐隐感到民办高校在轰轰烈烈的规模扩大、条件改善的高速发展中,似乎缺失了一种灵魂性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正是在以往传统大学可以感知、可以体悟并赖以生存的大学人文主义。大学的人文主义对人才培养有什么用?著名学者黄崴有如下的体悟:“学校文化(包括人文主义)作为一种“软文化”和“软约束”,常常对硬性管理起到重要的弥补作用”。“学校文化具有行为导向、凝聚和稳定功能”。因此,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民办高校切不可忽视人文主义的培育和弘扬。

        那么何谓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建立在对人文知识的拥有和运用的水平;在人文知识内化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和追求人生美好境界的积极情感;以及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和行为方式。

        一、民办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也加快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步伐。但在民办高校这些相对滞后。其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失真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民办高校教育实践中,许多人对于现代民办高校教育目标、人文理念等认识不到位,或出现理念“失真”现象。由于理念“失真”,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进而制约着学校人文建设的价值取向。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第一位应是育人,其次才是职业教育,也就是说首先应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但由于对职业教育人文理念认识的“失真”,使民办高校趋向于技术教育和工程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难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2.失范的学校价值观

        对于正处于转型的民办高校而言,面临着多元价值的冲突和矛盾,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缺乏先进的人文理念做指导,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层面出现“失范”现象。如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教育把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削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作用。同时科学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在外围上包围了人文教育,导致人们对人文教育的价值认识发生偏差,导致人文教育的生态环境恶化。那么,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霍伊、米斯科尔指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时为了学生”。但自从民办高校建立起,一直将培养技术人才作为己任,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没有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没有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统一起来,偏离了各类教育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3.失常的学校教育制度

        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随着民办高校的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已逐步走向规范和完善,但由于民办高校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与发展问题,需要的是速效性的职业教育,人文教育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了,表现出内容体系滞后,形式完备、操作不实等“失常”现象。如没有建立进行人文教育的相关制度,课程设置单一,对专业划分过细等。这种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性制约着了当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实行文理分科,这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对此,民办高校不但未给予及时补救,相反为了应付市场竞争,更加重了注重专业教育,弱化人文陶冶的倾向,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又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雪上加霜”。

        4.行为层面“失控”现象

        在具体行为上,由于对学校人文理念认识不足,上至办学者下至学生都容易出现行为“失控”现象。办学者在行为上容易出现“重技能,轻人文”等现象,导致学校教育重心偏移,培养不出合格人才。

        教师在行为上由于价值理念的偏颇,容易产生行为示范作用弱化的现象,如教师专心专业技术教育,忽视在教学过程中人文知识的传授,醉心于满堂灌,缺乏人文思想的熏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在底下开小差,导致双方陷入隔阂、猜疑、不信任当中。

        而学生由于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位大学生,出现种种行为“失控”:上课迟到缺席;在黑板、课桌、墙壁以及厕所乱涂画;谈恋爱、男女生在公共场合卿卿我我;学习风气差,普遍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考试作弊等。显然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体现了民办高校较低的人文素质,也折射出民办高校的人文缺憾。

        二、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缺陷产生原因

        在民办高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推进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人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其中有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大大阻碍人文教育的发展。

        1.快速发展背后的忧虑

        从纵向上看,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中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人文知识课程不断增多,教师人文素质也不断提高,学校人文环境不断改善。从横向上看,即从民办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看,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较一直处于下风。这是由于职业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相对来说更容易见到效果,而人文教育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化和滋养才能将之唤醒,需要相当的时间锤炼;职业教育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是一种典型的职前教育,而人文教育则是终身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将伴随人的一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效益;职业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它是一种典型的专才教育,而人文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不大重视具体专业的界限和知识体系的系统完整性。民办高校实用性的教育目的必然给学校造成学科结构的片面化,形成了课程结构不平衡的弊端,使人文教育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制约了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民办高校人文教育快速发展中,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人文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分页标题#e#

        2.社会大环境的功利化制约了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盛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短期的物质利益只招收一些具有某些技能的学生,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对学生和学校产生误导。民办高校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与生存压力,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谋职的手段,忽视了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机构的“育人功能”,没有把民办高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置于应有的地位。所以,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民办高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制器”而非“育人”;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单纯以就业为目标设置专业,如前几年我国数控和汽车行业发展较快,需要的人多,结果民办高校都争开数控和汽车专业;在课程安排方面,缺少人文课程以及对专业课程中职业文化与人文内涵的理解和挖掘;在学生指导上,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和熟练,忽视学生观察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择业、创业的指导。在这个互有利益的合作过程中,技术教育的价值大大掩盖了人文教育的价值,并深刻左右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活动,出现了人文教育不能被充分重视的现状。

        3.缺乏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业务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主力军。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放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上,从而人文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长时间得不到充实、提高和锻炼。

        人文教师在民办高校常常不受重视,和其他专业老师相比待遇差,常常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导致部分教师工作无热情,上课无激情。人文学科的人文性质客观地要求人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以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熏陶、感化学生,使学生收获知识智慧的同时也收获情感、态度、理想等人文思维与人文精神;但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应付了事,照本宣科一些“条条框框”,讲课无吸引力;部分人文教师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心理和行为开始偏移,转向从事热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追求经济利益。

        而目前在民办高校从教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数都毕业于人文素质相对比较薄弱的理工科大学,他们专业基础理论较扎实,但人文知识贫乏,文化素质较差,使得专业课程不能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还有些专业课教师是从企业聘任而来的,他们知识结构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比差明显存在,缺乏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师资队伍人文素质状况的不理想成为了民办高校人文教育发展不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加强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及分析,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要想切实提高人文教育的效果,要努力构建不同于公办高校的人文教育体系,形成独特人文教育模式,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1.澄清学校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巩固学校人文素质的根基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起来。作为办学者,努力营造一种人文氛围,在思想理念上正确引领学院全体成员澄清学院人文发展理念和价值观。作为学校成员,要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确立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学校要充分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在人文教育中更应该体现地方文化的特色,向学生宣扬历史传统、地方文化的生动事迹。比如利用地方“活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文景点、革命胜地、历史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他们的思想与精神感动学生,教化学生。

        另外,每个民办高校可选择自己的方式来呈现深层次的文人素质内涵,如组建一些集体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与我们素质教育中说的团队精神是一致的。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团体自己设计一些实物(如电子闹钟),选择材料,自己制作。这些知识并没有在课堂上讲过,要学生训练团队合作的精神,自己去共同完成。

        2.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规范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顾秉林)。因此,一所学校文人氛围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首先就是建立进行人文教育的相关制度,精心设置课程,保证人文课程的合理设置和课时适量。其次,学校应对老师进行人文教育制度要求,使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能够结合专业课进行人文教育能力。再次,在民办高校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文教育纳入其中,对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活动进行量化评估,激励教师积极地开展人文教育活动。

        3.注重学校形象塑造,丰富学校人文氛围的内涵

        学生表现出的人文素质不仅是人的个人问题,也反映学校形象。相反学校的形象、人文氛围更影响学生个人的人文素质培养。那怎样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形象呢?

        首先民办高校需要一个明确的办学理念,理念体现了学校的“自我定位”与发展特色。校训是学校理念的一种主要途径,也是学校展示的主要内容。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办高校也结合自己办学特色提出自己校训。

        其次是学校的行为文化,一方面学校的行为文化要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理念,结合本校特色,建设富有特色的行事方式,让他人感受到学校成员的人文特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用规章制度、口号或标语的形式把学校的行为准则表征出来,用于指导学校成员的行为。#p#分页标题#e#

        再次是学校的校园环境,顾明远指出:“校园文化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丰富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文氛围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素质得以提高。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职业内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把职业人文素质融进高职校园文化之中。

        4.着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树立学校文人教育榜样

        “本立而道生,加强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刘献君)。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决定教师以身示范的影响力和实施人文素质教学的水平。“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对学生是活的榜样,它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人文素质高,才能真正在思想上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把握好人文教育的实施。教师要在各门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有机地把人文教育与之结合,没有人文素质高的专业课教师是难以实现的。“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刘献君)。因此,民办高校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通过修订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措施引导、激励广大教师明确肩负的人文教育重任,自觉地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人文素质;二是改革进修、培训机制帮助教师提高人文素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新任教师的职业人文素养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崴.教育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2]陈正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原因、问题及战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顾明远.人文科学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4

[4]顾秉林.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5]唐杰军,张琛,姜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刘献君.科学与人文相融[J].高等教育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