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科技社会化功能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教育科技社会化功能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代教育科技社会化功能研究

本文作者:曲绍卫 单位:山东教育学院教务处

一、现代教育科技功能的基本特征

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关于教育科技功能的特征问题涉及较少。我们认为教育科技功能的大小植根于科技生产力的价值,现代化生产日趋自动化、高科技化,生产过程的科技集约化和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驱使教育的生产性越发显露,并协同科技生产力服务于经济和社会进步。现代教育的科技功能归为如下几点。

(一)科技知识的筛选功能。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在艰苦的劳作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蕴含着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特别是近代社会以来,科学知识增长极快,被称为“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总量大约每10年增加1倍,科学技术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缩短,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知识激增的同时又产生了许多负效应,怎样使青少年一代把握机遇,客观面对科技发展的趋势,恰当处理知识积累、汲取、淘汰的关系,显得极其重要。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针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进行归类、系统、综合、取舍,遵循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普遍性、实用性、理论性的知识,营造科技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

(二)科技知识的传递功能。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教育对科技知识的传递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普及科学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培养同现代化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教育正是在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二是推广专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协助政府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人们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和指导,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三)科技人才的培养功能。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依赖于大批科研人才,科技人才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者,他们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并结合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科技人才是社会新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人类进步的促进者,注重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是教育的重要责任。教育能够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将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把以体力劳动形态为主的劳动力,转变成从事复杂形态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各行各业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造就大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技人才,在我国科技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改造生产设备,更新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科研人员要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通过调整高等教育专业,促进科技人才培养速度的加快并走上合理道路。

(四)科技成果的生产功能。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直接影响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据“八五”统计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理工农医有科技人员60余万,科研实力雄厚。强化高校人才培养功能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蕴藏着巨大的科研力量,高校教师科研意识浓,科研能力强,科研条件良好,为进行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国外情况分析,基础科学研究主要依靠高校科研力量,应用科技成果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我国近年高校投资数量较大,建起了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和各种各类的研究所,开办了许多实验工厂,据“八五”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67%,高技术“863”计划民口项目占49%,自然科学奖88项占1/3左右,科技进步奖550项,占1/4左右。许多成果转让到生产部门,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教育的科研功能伴随科技体制的改革,以及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产生越来越大的效能。所以,充分认识教育在生产科学产品方面的作用,既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内在规律的表现,又是当今时展的要求。

(五)促进科技价值的实现功能。教育是传递科学知识的载体,但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科技与生产活动的一体化,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固然很快,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现代教育为中介,把科学知识物化到劳动者身上,形成劳动能力转化到生产当中,科学将始终是一种知识形态,不可能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现代教育之所以把科学技术同生产活动紧密相联,这是由现代生产的本性决定的。生产发展要求科学技术迅速进入生产领域,作用于生产过程,实现经济价值,科学的本性只有在生产结合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现代教育是连结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纽带和途径,要加快科学技术进入生产的步伐,就必须实现科技、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

(六)科学管理的社会化功能。管理是人类的一种自觉控制活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要素。经济管理有三个性质,即生产力因素的属性,生产关系组成部分的属性,上层建筑环节的属性。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成为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协作要求加大,特别是生产区域和国际化的协作,需要科学管理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大批高质量的软科学队伍,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不断挖掘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的潜能,改变生产的经营方式,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生产转轨,因此推动经济发展。总之,教育的科技功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促使科技生产力施放巨大能量,同时,也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生产属性和经济价值。

二、强化科技与现代教育深层次的融合之对策

我国由于受体制关系的影响,教育与科技各自为政的局面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结合是由规律决定的,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改变不利因素,促进二者进一步加深融合,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生产力,带动经济全面腾飞。

(一)深化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

从国家宏观调控视角分析,教育与科技的联系首先需要体制上适当调整,体制是体系结构和组织制度,包括结织形式、管理机构、职责权限和管理方法等。教育体制直接决定教育结构、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关系,教育结构必须同经济结构相适应,尤其要同生产过程的技术结构密切结合起来。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依据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目的主要是服务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1985年我国做出了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现状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要充分挖掘科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科学技术进步,就需要很好研究科技与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完美结合问题,发挥教育与科技的整体功能。党的十五大指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了科技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强调科技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共同服务于社会经济。#p#分页标题#e#

(二)建立教育与科技人才流通机制

科技体制与教育体制的条块分割,势必造成国家优秀人才的分散。我国高级科研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和科研院所之间相互封闭,缺乏横向交流和人才流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甚至造成重复研究、课题相近研究和交叉研究的现象,极大地浪费了科研实力。针对我国当前形势,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逐步打破科研人才与教育封闭的怪圈现象,必将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与效益,构建横向交流、业余互助、项目共研、效益均享的科研新体系,强化科研成果的商品意识,加快科技成果转让速度,尽力缩短科研成果交换与生产车间加工的周期,加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三)科研资源统筹安排

近年来,我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经费比较大,相继建立了许多大项目实验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工厂等,从国外购进了大量科研设备,为今后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国教育系统庞大,科研机构繁多,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经费投入分散,科研设施不完备,且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购置等现象。加强对教育科研奖金的管理,协调大型实验设施的统筹规划,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很有现实意义。“八五”期间,国家先后在高校投入2.5亿元人民币和9000万美元,建立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高校建立了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计委和科委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高校有19个国家工程中心和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每年科技经费达47亿元左右。抓好科研设施、经费的统筹管理和使用,将会大大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

(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信息化社会更加突出了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地位,加强地域和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由于科技研究、开发、利用的全球性,人们不断开拓科学研究新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吸收改革学校教育的课程和教育方法,将极大地推动教育与科技的发展速度,节约科研资金和科研时间,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捷径之一。

(五)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

科技、教育与生产结合是现代化生产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依靠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才和设备优势,吸纳企业资金,针对企业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搞产品开发,改造工艺技术,为企业创造利润。此外,高等教育还可以为企业对口培养技术人才,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通过劳动力的供给实现经济效益。

(六)完善科技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科技、教育的人事制度改革,是解放科技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加强科技研究的立法工作,既要保护知识产权,又要保障科研人员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防止实际工作中的排斥行为,甚至阻挠科研人员从事正当的研究活动。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科研人员所在单位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则依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保护,切实保障每个科研人员的合法权宜。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决定于生产力的要求,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二者结合的程度越高。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实现生产力价值的催化剂,只有教育与科技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更大的生产力。这正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