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性别意识的双刃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科技性别意识的双刃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科技性别意识的双刃剑

本文作者:吴贵明 万希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据国家统计局和妇联联合组织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女性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与1990年相比,在18至64岁的女性中,2000年文盲比例已从30.1%下降到11.1%,特别是青壮年妇女的文盲率已降至4.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37.0%上升到50.7%,其中,城镇女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为44.3%,比1990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男女两性的比例差由12.6缩小到9.5。①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科技象把“双刃剑”,对我国女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教育科技对性别意识的影响

所谓性别意识,指的是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性别意识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流行的社会性别观念,将具有自然属性的人作为发展的核心,认为女性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存在价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青年男女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缩小。教育水平提高带来了社会的文明,也带来性别意识的理性与科学性,人们不再盲目地追求“男女都一样”,突破了职场“无性人”的意识,建立在尊重两性差异基础上的男女平等。但是在这个由男女共同构成的人类世界里,在普遍接纳、认可了男女平等原则的时代里,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育发达与科技进步的代表———媒体,也在性别意识宣传表现出矛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某些传媒制作者,包括某些女性制作者缺乏性别意识,将女性的价值限制在容貌、年龄、体形上;将女性生存的空间限制在家庭;,将女性生存的意义限制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上;将女性同男性的关系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性吸引上,并以此得到男性的呵护、爱慕、供养、资助和指导。

大众媒体中,女性形象是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的,许多内容影响了女性自身的发展,也限定了女性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播出很有影响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其收视率高达97%,剧中的女主人公刘慧芳,集忍让、宽容、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为一身,明确反映出男权视角中对女性形象的一种社会期待和理想构造,这也是社会对女性期望值偏低在现实中的反映。同时,大众媒体中,女性的外貌特征比男性受到更多的审视和评判,女性的身材曲线、容貌年龄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唯一尺度,女性形象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可供观赏的对象而存在,其自我、独立人格和能力的展现都被弱化和消损。女性则通过大众媒体的引导,学会了判断“美丑”的标准,并运用这种“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于是隆胸减肥以及各种美容手术趋之若鹜,竭尽全力地使自己更美丽。这种忽略健康自然、带有自残色彩的行为不仅是男性文化压迫女性的结果,也是女性自我要求、自行规范的结果。科技也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男权思维惯性、商业利益驱动以及缺乏性别平等意识等作用下,女性的形象表现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处于误导状态,比较典型的是所谓“美女经济”,拿女性人体做秀,或者说是拿女性的人体当卖点,来哗众取宠,以增加自己或商品的知名度,而女性人体在这里往往只是吸引人们眼球,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的一个性的符号。

二、教育科技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改变为生产社会化和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为女性的社会就业创造了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电气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减弱了女性的就业劣势,女性就业也愈来愈得到社会的认可。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为女性走出厨房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职业领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而且成为文明社会认同女性职业化并形成一种文化氛围的一个巨大的推进器。正如美国趋势专家约翰•奈思比曾经预言,女性在劳动市场居于弱势的年代就要过去,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经济独立,女性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更多的选择权,甚至在创业的脚步上,都有超越男性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妇女就业、妇女的经济地位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妇女受教育程度愈高,就业的可能性愈大,在社会和家庭内部地位越高,就愈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同样的竞争和就业机会,改善女性的社会劳动分工,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工作活动中性别分离程度降低

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实际上根源于史前时期的男女体力上的差异,虽然文明的进程已从其他方面超越了“体力最强者的规则”,但这种超越对妇女的生存状况影响很小。随着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海洋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以体力差别作为劳动分工之基础的男女职业选择界限逐渐淡化,以智能差异选择职业的机会将为女性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领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女性将获得与男性同等竞争的机会。随着女性素质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信息产业就业,从而逐步改变妇女的社会劳动分工。女性社会分工结构的优化,将相对减轻其劳动强度,增加工资收入,提高社会地位。这种变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就业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和与之相关的领域,而发达国家的女性则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我国,女性从业人数的70%处于第一产业,即便是城市女性从业人员,大多也是分布在低技能或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广泛使用,使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将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女性特有的细腻周到、善解人意和有耐心的特性将使她们在第三产业,包括第四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发挥所长。第二,在信息产业中,女性主要从事办公室电脑操作、以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文秘管理和公关工作以及低层次的软件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或是信息专业和管理层面的分工领域中,进一步改变性别分工状况。互联网使得男女在体力和心智上的差异没有必然的优劣和界定,反而是社会分工的科学化和缜密性更有利于女性价值的自我实现。一些女性也成为该行业的有影响的人物。例如,2003年9月的美国权威安全杂志—InformationSecurity评选趋势科技的共同创办人兼技术总监陈怡桦(EvaChen),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五大“最具远见女性”之一。#p#分页标题#e#

2.女性的就业领域扩大

根据查菲茨的理论提出,技术变化会使任何一个性别所掌握的技能老化,而其中女性所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多,因为男人在寻求新的生产资源的工作角色的竞争中享有优势。尽管如此,现代信息技术仍为女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女性参与更多重更高层次的社会分工领域提供了可进入性。其次,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具有灵活性的兼职和远程工作。信息化导致商业、金融、贸易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信息网络在家中购物、进行双向视频点播、科学咨询、浏览报纸杂志、网上求职等。在此基础上,大范围地实行弹性工作制、远程工作或在家上班成为必然趋势。女性需要花费比男性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传统的固定的办公室环境和固定工作时间往往使女性很难兼顾工作与家庭。利用信息新技术的远程办公实现了在家中工作,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使她们既有可获取报酬的工作和灵活而舒适的工作场所,又可以照料家务和子女,利于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3.女性的自我发展拓展

首先,信息通信和传播技术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互联网络使女性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中获取社会信息和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让女性了解世界,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这些使女性的视野更加开阔,站在世界的高度上评价事物,为自己的价值和角色定位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自己的品位和能力。其次,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时间延长,家庭电气化和家务劳动自动化也使家务劳动时间缩短,为女性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最后,网络空间给女性提供了一个更自由、更开放的生存空间。由于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虚拟性和超时空等特点,女性在这里可以相应地摆脱传统的性别束缚,通过网络跨越现实生活的障碍,直接进入更广阔的世界,进入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群体,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增长见识,扩大思想、知识和生活范围。②建国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妇女就业问题,并把它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任务。政府为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妇女的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扫盲教育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女性在高学历结构中所占比例还很低。大量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妇女,甚至还有文盲和半文盲的妇女在当前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往往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即便工作也是在投入较多体力而获得较低收入的岗位上,这无益于妇女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改善。事实证明女性越是远离高科技,其淘汰的概率就越大。当然,现代科技也对女性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她们面临着技术压力,产生技术焦虑和技术恐惧,根据最近的一项相关调查表明,年轻女人已经渐渐远离计算机学位。③

三、教育科技对女性婚姻的影响

科学技术走进家庭,使得计划生育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出生率,也正是由于科学技术把性生活与生育可以进行分离,对传统的性观念带来了冲击,婚前、婚外的性生活日益增加。我国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择偶多选择干部、军人、华侨,如今爱选专家。这表面上看与科技无关,实际上是与科技作用日益明显,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科技还将进一步对家庭产生影响,如“试管婴儿”的出现对家庭的冲击,并引起伦理、宗教、社会学界的争论。④女性生育率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关系,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及婚姻适应度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关系。已婚妇女受教育年限越长,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理解婚姻的真谛,更善于建设、维护和调适婚姻,表现出婚姻适应度越高。教育进步、科技发达为家庭沟通、天伦之乐的享受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负面影响,网恋、虚拟家庭、跟踪拍摄等等对婚姻的稳定是巨大挑战。仅以“网恋”为例,它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解体。网恋这种以现代网络空间及其电子媒介物为主要沟通手段的感情互动过程,成了人们婚外感情交流的工具。有的“网恋”者不要家人,高唱“网络就是我的家”,把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挂在网上。有的甚至在网络上成立了“虚拟家庭”,弄得热火朝天,而对朝夕相处的伴侣漠然冷淡。每一个已婚者的网恋伴随的将是家庭的不和与破裂,而这些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网恋导致了家庭角色冲突。根据学者的分析,现实中的网恋对家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影响夫妻的身心健康;影响夫妻情感;严重的将导致家庭的破裂;影响亲子关系。

四、教育科技对家务劳动的影响

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发现,2000年由女性为主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仍未改变,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教育科技发展使家务劳动社会化与现代货摊进程加快。家庭的生活服务劳动即家务劳动,随着大工业生产日益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以及社会服务事业的广泛开办,相继走向社会化之路。如纺线织布、缝衣做鞋、砍柴挑水、磨面碾米等,都曾是重要的家务劳动项目,现在则大都交付与社会,成为基础的社会产业部门。烹饪、育儿、洗衣、购物等,虽然仍是家务操作的主要内容,也因现代食品、饮食店、幼儿园、洗衣坊、商店的广泛提供与开办而大为减轻。家务劳动的现代化,即通过更新、改进家务劳动的工具和技术,减轻家务劳动强度,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家务劳动的效率。家务劳动的现代化推进,是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家庭生活与现代工业科技结合的最佳形式与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煤气灶、吸尘器、微波炉、多功能食物处理器等为代表的现代生活器具,纷纷进入家庭,使家务劳动的手段得以现代化装备。这极大地改变了家务处理的方式,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增进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对实现家庭现代化,推动家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促成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在家庭的确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用。

家务劳动社会化与家务劳动现代化,两者都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极大关注与称颂,但两者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以大工业机器劳动、现代科技和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为依托,用先进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与大服务,替代个体家庭建立在落后的手工劳动基础上的自我生产和自我服务,从而使该家务项目在家庭中大为减少乃至最终消除,成为重要的社会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后者则是维持小家庭自我生产、自我服务的固有模式不变,只是引入现代家务设备,用机械电器化操作替代传统手工劳动,从而使家务项目仍保留在家庭,家务处理的内容依旧,但操作方式全新。两者相比较而言,应认为前者要大大优越于后者,后者则存有先天性缺陷。⑤女性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高低,对家务劳动手段现代化的追求会有不同。知识分子生活追求简单化,家务处理希望减轻化者居多,对可以节省家务操作时间与精力的家务设备特别喜爱,情有独钟,购后也能很快派上用场。一般的职工,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多,生活俭朴,习惯于一切自己做,体力多劳累也在所不惜。故对现代家务设备添置要求不是很迫切,习惯于一种费心费力做家务以节约开销的生活。再如,知识分子一般是经济较宽裕,时间紧张,谋取职业外劳动收入的机会很多,增加家务设备以减轻家务处理,用金钱换取时间,用时间再多赚钱是合算的。一般工人的时间宽余,经济紧张,谋取第二职业的机会少,报酬也不高,故习惯于用时间的多耗费节约金钱的开销。#p#分页标题#e#

五、教育科技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妇女健康运动对妇女健康的重新界定,使妇女健康从传统的妇幼保健医学模式转向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模式。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则将生育健康定义为:“生育健康是指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教育科技使女性更多地进入到白领阶层。职业女性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受到挑战。一项针对上海高校女性知识分子的调查显示,有失眠想象的大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5%,有身心疲惫感的占59%,有时烦躁易怒情绪的占55%,常感体力不足的占48%,这表明这些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⑥女性是家庭清洁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她们承担了洗刷锅碗、洗涤衣物和进行室内驱虫、除秽等任务。在每天操持家务的过程中,难免要接触一些家用化学清洁剂。而这些清洁剂多是近年来一些化工产品(科技发展的产物)。家庭清洁用品对女性个体的损害主要在:皮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科学家在研究不孕症过程中,发现不少妇女的不孕与长期使用洗涤剂关系密切。

在怀孕早期,洗涤剂中的某些化学物质还有致胎儿畸形的危险。化妆品的使用也对女性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无论多高档,还是化学成分居多,含汞、铅及大量的防腐剂。虽然能暂时遮住色斑,但却治标不治本,不少女性把美容希望寄托于层出不穷的化妆品上,忽略了自身的健康。据中国美容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统计,中国2004年美容业的总收入在2200亿元左右。⑦在美容业高额利润甚至是暴利的驱动下,部分经营者将法律、道德、良心、信誉置于脑后,设置种种“美丽”的圈套和“陷阱”,对妇女健康造成恶果,如,纹眉留瘢痕,纹唇嘴肿胀,隆胸遭污染,祛斑毁了容等。2004年1月7日,珠海的一位“人造美女”在做隆胸手术时猝死手术台。⑧中消协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整容整形业兴起的近10年,平均每年因美容而毁容的投诉近2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⑨电视、图像、音响、计算机、复印机、电冰箱、吸尘器、无线电台、微波炉、移动电话、输电线路等所有靠电力驱动的设备都产生电磁波,而电磁波所发射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根据专家的分析,电磁辐射对胚胎的毒性是几十年后从事子代病变的研究中回溯到孕期才得到确认的,并且电磁辐射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直观的,一些结论可能都不是我们一两代能够做出的。

这些现代化的科技不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下一代也可能产生主要的影响。⑩毫无疑问,教育科技会对女性健康“保驾护航”,但社会上流行的瘦身衣、美容术、断骨增高等等将会给女性健康带来带来不利的影响。可见,教育科技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对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上五个方面。我们既应该看到其积极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客观看待教育科技对女性的影响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我们大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