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教科技配备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陈金玲 付丹 傅毓维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为社会、经济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既是教育资源又是科技资源,是教育资源与科技资源的关键耦合域,具有双重属性与特殊价值。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研究性大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构建了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配置目标模式。
1科教兴国战略与高等教育科技资源
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1]。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2]。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科教兴国战略对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1关注高等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发展科研项目,带动高校发展,实现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因此,对高等教育科研项目国家应给予重视、支持,通过科研项目鼓励高等院校,调动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1•2创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要素,实现科教兴国必须依靠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政策要向着有利于激励人才成长的方向制定和调整,要重点做好培养、使用、引进科技人才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要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积极解除科技骨干的后顾之忧,健全科技人员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科技人员构建有利的生活、工作环境。
1•3建立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平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是建立在公平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一方面,政府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努力建设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为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同时,高等院校也应引入公平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专家信誉制度、公示制度和申诉制度,合理规范科研成果评价行为,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为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全面的公平的评价体系和外部环境。
1•4重视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因此,高等院校应努力提高原始型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性转化,逐步将课题研究需要学校支出的间接成本列入预算,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2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科技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转变高等教育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4]。科学发展观战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因此,高校应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2•1高等教育科研为教学服务
科研进入大学之初,其出发点就是促进教学,因此应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使学生成为学校科研的直接受益者。真正的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实现高校内部的和谐发展。
2•2要求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国还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大批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更多与地方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高校。应从政策上、财力上鼓励和支持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多科性院校和专门院校的发展,避免盲目发展成本高昂的综合性大学。
2•3坚持公办高等学校与民办高等学校协调发展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和地区教育差异,扩大教育的公平,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均已表示,教育财政拨款要更多地向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这也就意味着高等教育拨款的比例将会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下,我国未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要更多地通过体制创新,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和混合型所有制的大学独立学院,真正实现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的共同发展。
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高等教育科技资源
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5]。创新型国家建设为高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要在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重视教育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3•1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3•2努力提高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主要支配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努力为高校建立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等间接服务体系,提高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的能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人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应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拨款标准和拨款方法要有所区别。改变过去按生均数拨款的办法,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实行有所侧重的拨款,使有限的高教科技资源配置整体效率获得提高。#p#分页标题#e#
3•3促进高等院校科研交流
美国集中了世界很多的优秀专家,充分利用了世界的资源。据统计,美国每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有一半以上是从海外到这个国家来的。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充分吸引各国的优秀人才,提升开放水平,充分利用世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促进高等院校科研交流,使某个领域的专家经常性的沟通,相互学习,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先进的科技资源,为社会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有力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3•4促进校企联合
要开展校企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有效的利用科技资源与社会进行交换,获得增值。高等院校应以智力资源为支撑,以优势学科和核心技术为媒介,可以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对高校而言,企业可作为学校的校外科研基地,优先承担企业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攻关、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对企业而言,能够优先获取高校科技成果的转让,或直接与高校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为其定向或重点培养各类人才以及优先吸纳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权利。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沟通,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从而获得“双赢”的效果。
3•5鼓励自主创新
高校要崇尚学术自由,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会抑制知识的传播,从而抑制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高校创造和谐开放环境,应加强高校以其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的导向,从更广泛的领域上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高校的科研评价要注重质量,要尊重科学研究者的劳动成果,以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成就。
4研究型大学建设与高等教育科技资源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中,美国最早明确地划分出研究型大学(ResearchUniversity)这一类型。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AAU)的诞生,成为研究型大学正式被认可的标志。北京大学于1898年建校时由校长蔡元培首次提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200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校长丹莫特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访问提出: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教学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6]。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对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4•1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的科技资源投入力度
实施“985工程”,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对缩短我国重点大学与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资金投入相对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投入。
4•2积极调整学科结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学科设置忽视学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协调过程中的需求及其本质作用,使相当多的门类学科的设置只是为了单纯性研究而设置[7]。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科技资源的重新配置必须面向市场,符合经济的需要,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要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带动经济技术进步的新型学科发展格局。
4•3完善研究性大学内部科技资源服务体系
4•3•1建立共享科技资源的配套服务体系。进行科技资源整合,实现优质科技资源共享,必须完善科技资源的硬性设备和软性资源的配套服务。通过整合,实现高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性设备资源共享,相应的还要提供这些设备、科学仪器的操作维护等配套服务。完善共享科技资源的配套服务,是真正实现优质科技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
4•3•2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机构以知识、技术、经验、资金和信息等为参与主体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服务,是连接科技成果、市场、企业的纽带,是相关各类主体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发挥高校科技中介的纽带、桥梁作用,加强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宣传,可以确保技术的广泛传播,及时进行技术需求者与持有者之间沟通、联络,使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技术能够合理流动,促进各参与主体间的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4建立研究型大学科技园
依托高等学校积极建设技术转移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产学研结合师范基地,构建和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型大学创造科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平台。
5目标模式的构建
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实践,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推进,研究型大学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对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要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应关注高等教育科研项目,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平环境,重视基础研究;科学发展观战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应保证科研为教学服务,要求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公办高等学校与民办高等学校协调发展;创新型国家战略要求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应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促进高等院校科研交流和校企联合,鼓励自主创新;研究型大学建设要求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应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的科技资源投入力度,积极调整学科机构,完善研究性大学内部科技资源服务体系,建立研究型大学科技园。因此,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模式应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全局,充分重视和发挥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独特优势,以服务高等教育发展为宗旨,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学术交流开放、校企成果共享”为重点,把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