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契机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学中的契机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教学中的契机分析

 

一、以重大事件的发生为契机   欧洲音乐是教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对学生来说却很陌生,学生也不太愿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经常犯愁。2007年9月6日,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去世,当时电视、报纸、网络对他的报道铺天盖地,我利用人们对大师的追忆、悼念的这一有利时机,给学生讲了三大男高音和欧洲音乐等知识,结果惊奇地发现学生很有兴趣,接受能力也明显提高。2009年5月,另一位三大男高之一的卡雷拉斯宣布退出演出舞台,我又利用这一机会,给学生讲欧洲音乐方面的知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重大地震,我利用这一时机教学生唱了一些抗震救灾献爱心的歌曲,如《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生死不离》等。   学生学起来很用心,唱起来也很认真,还能自觉地学唱和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歌曲。   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这期间,教唱奥运歌曲和了解奥运知识成为音乐课上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奥运歌曲流传很广,也非常容易找到,像《北京欢迎你》、《手拉手》等歌曲学生也都很喜欢唱,我明显感觉到教唱这类歌曲要比其他歌曲效果显著。   由此,我深切感受到准确把握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契机很重要,因为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这种震撼人心的氛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以主要节庆日为契机   在教学中发现,重要事件的发生为契机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利用主要节庆日为题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时机。如在“三八”妇女节和感恩节来临之际教学生唱《母亲》、《儿行千里》等歌曲,在教唱歌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我们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组织歌咏比赛活动,各班可以教唱团歌、爱国的歌曲、革命歌曲等,还可以和中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从而既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另外,组织这样有主题的合唱比赛还可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班级荣誉感。在国庆节前后可以教唱《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爱国歌曲,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主要节日为契机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重大事件为契机的空间,另外可以形成常规,每年到这个节日都进行类似活动,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以学校的文艺活动为契机,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的文艺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可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文艺活动最主要的平台是文化艺术节,这是一个很广阔的舞台,也是一个主要的契机。在文化艺术节当中,校园歌手大赛和文艺汇演可以凝聚一大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我在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时,通过海选、复赛、决赛等环节,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得到在课堂上得不到的锻炼。在复赛和决赛部分增加才艺展示和文化素养测试,分值不占用太多,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光会唱歌是不行的,还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决赛时通过校园电视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能为参与的学生走出校园后参加社会上类似的大赛积累一定的经验,克服一上台就紧张的不良心理,同时也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文艺汇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在组织这类活动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灯光、音响很上档次的专业舞台,让学生有上舞台表演的强烈欲望。   文艺汇演一般会选择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这样不会和学生期末紧张的复习冲突,能够得到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在表演的内容在形式上不做限制,可以是歌曲、舞蹈、相声、小品、音乐剧、话剧、器乐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2008年有很多的大事发生,如雪灾、地震、奥运会等,学生以这些事件为素材,创作了音乐情景剧《再现2008》,效果非常不错。   又如中学生非常喜欢跳街舞,有的学生每到放学时间就到大厅练习街舞,非常刻苦,大冬天在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甚至连单臂头冲下的高难度动作在上台前都练会了;有的学生跳印度舞,自编自导,冬天穿着纱光着脚反复在地上练习,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很感动;有的学生自制服装道具,歌曲《爱的翅膀》表演中学生自制了印有爱心和爱的翅膀字样的衣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文艺汇演彩排和演出,学生的能力在舞台表演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中,以重大事件、主要节庆日、学校文艺活动为契机,的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育人放在首位,运用敏锐的感觉,抓住每个有利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做真正善于把握契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