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上的三维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课上的三维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课上的三维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其原因是教学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可见,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如果目标不明或者有偏差,教学行为就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正确的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但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被忽视。调查显示,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大家更重视的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探讨,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提出质疑的较少。现在我们仍能看到很多教案,其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相当草率的,还有的教学设计为东抄西凑、人云亦云;更有甚者,干脆就没有教学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究其原因就是对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视不够。   那么,如何确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课标精髓,确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课堂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之所以产生诸多误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髓。要想尽快走出误区,确立到位的教学目标,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髓。   这次课程改革,有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台,比如新课程的知识观、新课程的学生观、新课程的学习观、新课程的教学观等。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扑面而来,一方面冲击着不合时宜的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使许多一线教师看到了美丽的前景,一方面又不能完全适应具体的现状,致使许多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尤其在对新课标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不能真正把握精髓,或断章取义,或片面理解运用,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现象。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   例如有这样一堂课,此课的教学内容为湘艺版教材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师用了很多时间,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乐器,探究古代乐器的分类,并试吹、试奏等,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但静心想一想,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课标又是怎样要求的呢?“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此单元的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设计的。而“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这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对古代乐器的了解。   还有的老师在讲到第二单元“音乐的美”时,大谈美学的分类及分类的标准,整堂课都在研究美,却对音乐中的美加以忽略。类似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与《高中音乐课标》中提出的“在课堂实施教学中,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的理念产生了偏离,是一堂典型的未能把握新课标精髓的例子。当然,教师的课堂设计能把音乐艺术与其他相关学科做些有意识的整合与渗透固然是好的,但必须恰到好处地把握好它的“度”。所以,我们在制订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学科综合应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突出音乐的本色,千万不能使一堂课的主线模糊、主次不分,而产生“吃力不讨好”的结局。因此,把握课标精髓是确立正确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依据不同模块课程形式,确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过去《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概念,是教学范围的总集合。而模块的设置是这次高中新课程的一个创造。六个模块的设置,丰富和拓展了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对音乐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六个模块从不同的侧面发挥着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在遇到不同的模块时,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也应根据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标准做相应的调整。即使同一部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模块教学中,它的功能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如湘艺版的《歌唱》模块的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中的一首歌曲《桑塔•露琪亚》,在此教材中,它所起的功能和作用是以此曲为教学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听赏与感受、分声部学唱此曲,进行二部合唱的合唱实践等活动,掌握二部合唱的基本技能,体验合唱的艺术魅力。在此处的三维教学目标设置就应以《桑塔•露琪亚》为主,细致挖掘作品的情感与音乐要素,寻找作品与合唱及与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而如果把《桑塔•露琪亚》放到湘艺版《音乐鉴赏》的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欧洲民间音乐掠影”中,那么,此曲便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只是通过此曲展现欧洲民间音乐中意大利民歌的风格特点,所以确立此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时便不应多考虑此曲而应侧重的是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制订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时,必先考虑课程的模块内容标准。   三、从教材整体出发,确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正确确立,取决于教师对音乐学科性质和音乐教学规律的认识,取决于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种视角来看。”那么,音乐作品也是如此。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在以前人教版的音乐鉴赏和现用的湘艺版的音乐鉴赏中都选取了这首音乐作品,但在实际教学中确立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湘艺版教材中,此曲是在“培养音乐的耳朵”大标题下出现的,那么教学切入点应是利用《1812年序曲》中那些形象鲜明的主题来贯穿整个课堂,让同学们从这些容易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音乐主题中,认识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不同组合塑造出的不同的音乐形象,来培养同学们音乐的耳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感受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在此课中此作品只是一个“例子”,而音乐要素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重点应放在音乐要素上,而不是对作品的完整赏析。但在人教版教材中,这首乐曲是放在“音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单元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切入点是以1812年事件为线索展开,让同学们感受到用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特有方式,进而了解、感受音乐的美,那么此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就应以作品本身的赏析为教学重点。#p#分页标题#e#   所以,我们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时,不能仅关注音乐作品本身,而要从教材整体出发,把眼前所教的“这一课”放到一单元、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乃至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音乐教育的序列性。   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高中音乐新课标要求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音乐兴趣爱好,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和时代需求,确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确立三维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学生求知、情感和发展等方面需求的了解。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在学习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努力,而这恰恰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兴趣基础上的。如果作为教学目标的内容是使学生感兴趣的,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尽管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拓宽学生兴趣的过程,但是这必须以学生目前已有的兴趣为起点。所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是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   新课标提倡的课程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体学生。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分解三维教学目标,提出整体教学目标的层次要求,实施分步到位。另一方面,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同一目标,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应准确把握学生课前目标的达成度,而后分层提出要求,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不是静止的蓝图、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所以,我们在预设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必须留有生成的空间。预设只是一个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科内容的框架构建,最终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原有的经验结构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导致教学“意外事件”的时常发生。这时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地批评或无视学生的体验,而应发挥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些即时生成的问题虽然表面上影响了课堂的预设内容,但经过教师的灵活处理却变成了课堂教学的新资源,彰显了教学生成的动态美。因而,在制订三维教学目标时,在注重预设的同时,一定要留有生成的空间。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课堂三维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所以,对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制定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