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与管理方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面对高速信息化的市场经济以及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设计改变生活”,设计更需要人才,这无疑为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我们欣喜这份机遇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否能担当这份荣耀与责任。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残酷的就业现实敲响了设计教育的警钟,审视艺术设计教育管理的诸多层面,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弊端日益凸显,设计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轨的现象不得不引发管理层面的思考。因此要解决当今艺术设计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全面注重“人才质量观”,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十分重要,建立良好的实践环节监控体系,增强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新思路。 一、关注设计教育与设计就业现状 中国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需要新的定位与思考,技术的革新与消费观念的变化激发了企业间空前的销售大战、广告大战,产品、商品的市场竞争演变成为设计人才的竞争,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成为经济发展的筹码。艺术设计作为“看”的艺术,自然成为这场大战的有利武器,功能性与审美性高度统一的个性化设计已成为市场的宠儿,经济的发展促使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辉煌,我们相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深深地影响着高等艺术院校及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办学规模上不断扩大,在中国已有约600多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迅速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主导专业之一,应该说艺术设计专业多年来的发展确实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大量的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一度流传,就业单位的信息也不断反馈说学生的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知识不全面,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等。残酷的现实不仅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压力,更敲响了设计教育的警钟。审视艺术设计教育管理的诸多层面,弊端日益凸显。目前许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及构架十分雷同,特别是艺术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体系构建,出现了市场与设计教育严重脱轨,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设计人才?设计教育模式与市场就业产生了怎样的冲突?观念的思考引发了我们对市场就业的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关注。 二、关注专业实践的教学与管理现状 专业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部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总体精神,各高等院校才逐步重视实践教学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十年间,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成倍递增,在带来空前繁荣景象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许多院校依旧效仿老牌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认真地思考相关专业的结构与设置是否合理,没有真正关心学生如何走向社会。与此同时,很多设计院校中的设计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课堂轻实践”的倾向,教学改革不深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严重缺乏,配套设施支持不到位,未能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时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问题成为焦点问题。 (一)存在“重课堂轻实践”的观念倾向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遵从说教式,形而上的东西根深于教育者与管理者的思维中,特别是综合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在大文科或大理科的教学模式下,更不利于教学特性的发挥,教学管理模式和课程结构设置采用统一模式、大纲模式化、备课模式化、评价体系模式化,实践时间严重不足,形成了“重课堂轻实践”的观念倾向,严重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导致学生只会书本中的死知识,作业抄袭严重,缺乏应有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 (二)缺乏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中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教学运行的保障。由于错误的观念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很多设计院校很不重视实践教学管理,长期以来养成了实践教学组织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首先是管理体系残缺不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势必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发现问题。许多院校对实践教学极不重视,没有战略目标。一些学院认为专业实践教学就是种形式,没有针对各环节的管理详细规范,若有也仅仅是个简单的框架,缺乏对整个实践教学的整体规范。艺术实践课程缺乏目标定位,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可以了,于是出现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教师没有工作目标的现象。其次是教学监控不到位,在教学指导中角色定位不准确。专业实践教学队伍结构素质是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指导教师就是统帅,就是指挥棒,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等原因都会影响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一直处在非饱和状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相对不稳定,有些指导教师缺乏职业素养,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因此在实践指导中没有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不能履行职责,导致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缺乏针对性、目标性,在体验中缺乏指导性,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可见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实践教学就形同虚设,实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标将成为泡影。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不足 实践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最基本保证,没有实践基地学生就无法体验实践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随着实践教学时间的增加,实践基地的建设日益迫切。根据调查,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中现约有80%都没有真正的实践基地,实践环境的缺失,专业特性的不足,实践教学面临极其艰难的现状。目前绝大多数设计院校的专业课程仍以课堂教学加模拟练习为主,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锻炼。作业练习与项目体验完全不同,在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可变的因素,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而设计与制作之间存在差异性,需要与客户沟通交流,及时处理变化因素,正因为模拟训练与实践体验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实践能力差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如何真正与社会合理接轨,成为国内设计院校进行改革的问题之一。#p#分页标题#e# 三、构建特色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 树立2l世纪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观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之道。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在强大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与时俱进,需要培养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统一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教育理念的前瞻性思考与定位是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立足“人才质量观”,构建特色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成果展示”为手段,以“策略管理”为保证的多向互动性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多样性实践能力设计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构建管理新模式中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了多样性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方式。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有其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构建在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中,寻找适合市场需求并与时代同步的新方向和新途径,在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认知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更要满足学生个性合理而有效发展的需要及能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知识的转化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关乎着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应该有更为宽泛地理解,这是因为“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调研,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有两类,一种是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训练部分,一般约占总课时的15%,同时,多数专业技能的课程除了课堂知识教学外,约有三分之二的课程学时将集中进行实践训练,以模拟型作业训练为主;另一类就是我们谈到的实践教学即专业实习,实践约8周左右,以项目体验为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二)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符合专业实习所需要的“实习基地”,更好为地为学生提供能力体验的空间,是构建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多样的设计领域,包括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陶艺设计、装饰设计、动漫设计等方向,因此要满足多方向的实践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必须建立与专业相吻合的多元化实践基地。首先,要签定固定的、长期的协议单位。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沟通,特别要与有资质和高效益的单位进行合作,能够满足容纳量,确保安全性、技术性,协议应规范,责任应明确,积极满足专业实习的要求。其次,利用多渠道手段建立辅助性的实践单位。在固定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实习需求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辅助基地实习办法解决基地数量不足以及专业不对口等矛盾,采用“分散实习”的办法让一些有就业取向的学生直接到就业公司实习,一方面公司愿意接受有就业意愿的学生,提前熟悉业务,强化岗位培训。另一方面,多渠道手段形成多元化的辅助性实践性基地,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条件,满足多元化训练的机会。 (三)以“成果展示”为手段——特色实践成果汇报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面向企业和社会实践学习,参与企业项目,体会项目运作的所有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充分反映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参与项目设计,体会到设计师角色转换的快乐,既学到了知识,又积累了经验。设计成果的汇报展示,主要是设计项目作品的展出,这既是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检测,也是全面体现实践教学的效果,更是对实践性教学工作的全面拓展。实践证明,许多参加项目实践的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实践汇报中,许多学生改变实践前的自闭状态,充满自信地讲述自己在项目体验中的酸甜苦甜,这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成长。对于实践教学的汇报我们采用了交流总结、成果展示、学院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比如:举办艺术实践总结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通过作品呈现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现,让广大的师生直接感受作品,共同分享这份喜悦,这种展示常常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要求作品的高质量与应用性;聘请专家或知名设计师举办学术讲座;展开学院之间的成果交流,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以“成果展示”为手段的特色性实践成果汇报,是构建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的特色内容,有益于多渠道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以“策略管理”为保证——专业实践的管理监控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观需要一整套的有效管理策略做保障,需要建立与实践教学方式相吻合的监控体系,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把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注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化体验性的能力培养,加强多环节的程序学习,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技能,能有效促进专业实践管理的监控体系完善。 1.展开“策略管理” “策略管理”是一种以制度化方式打造的人性化管理,是对实践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的开放式对话。在艺术设计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在艺术设计实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在学生与实践单位之间是重要的沟通者。指导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素质,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实践效果。因此“策略管理”主要是任务驱动: (1)实习前指导教师要召开动员大会,并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针对各阶段实践的任务、目的提出明确的要求。 (2)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实践各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纪律、工作表现、项目实施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p#分页标题#e# (3)注重个案对策的实施,在艺术设计实践中指导教师要全盘把握学生的实践状况,做各种可能的预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注重实施教学中个案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确保学生在全程的实践中完成设计项目。 2.强化实践过程的监控 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和保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在实践环节中的目标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目标制定的监控。实践教学目标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密切结合实际,形成合理可行的目标,如:详细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目标要求和管理规范,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规范,制定学生的学习规范,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 B.目标实现的监控。要实行专项领导负责制,成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要组织协调实践各环节工作,要求各指导教师制订出一系列计划方案,并负责实施到位。 C.信息反馈的监控。预设各种评价体系表,从教师、学生、实践单位三方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考评或互评,通过数据、文本、作品的方式反馈出来。 D.目标完善的监控。针对根据各阶段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教训,要求管理者对目标作出合理修改,并使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 总而言之,改革和重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就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造精神,准确理解人才质量观,把握其深刻内涵,整体协调学生、教师、实践单位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目标设置科学化、合理化,更好地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全面实现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