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化新生教育模式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生教育模式是在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用以促成新生教育过程组织和实施的典型化范式,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是,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1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存在教育周期短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单调等问题,[1]新生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和理论性[2]。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遵循新生教育的“目的性、主体性、系统性”三大原则[3],表现为:(1)就目的性原则而言,大部分高校只是粗略地制定了新生教育的目的,但目的是有方向性、层次性和超越性的,明确的目的始终是新生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指向。(2)就主体性原则而言,新生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大一新生,但传统新生教育模式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教育方式,几乎都不能超越“刺激-强化”的被动接受方式。(3)就系统性原则而言,新生教育处于高校教育的整体中,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教育过程,但高校新生教育基本上没有用系统论的思维和方法来制定新生教育策略。 2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面临上述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对新生教育内涵理解的错位。新生教育,就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过渡,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4]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5]随着新生教育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了入学适应的五因素结构,即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6]从不同维度考察新生教育。也有学者指出,新生教育是一个包括适应教育、目标教育、通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具有持续性、层次性的系统工程,[8]进一步拓展了新生教育的内涵。 第二,对新生教育背景变化的忽视。目前,大学新生已经迈向“90后”,其身心个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90后”新生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发达的电子网络设备、完善的补助奖励机制等环境中。其次,性格特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90后”新生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受到多方面的教育,甚至具有突出的才艺,对社会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缺乏挫折经历,心理素质偏低。再次,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普遍所呈现的“浮躁”、“功利”、“空虚”在他们身上得到明显体现,集中反映为缺乏理想信仰。此外“,90后”自我意识强烈,其金钱观、交友观、集体观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3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 新生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借鉴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理论创新,并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成新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即需要促成新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一方面要建立充分体现新生意志的民主机制。邀请相关研究人员、分管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尤其是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另一方面要建立促进新生发展的服务机制。关注新生的个性特点及各方面的需要,培养新生独立的学习生活能力。 第二,构建“生态化”的新生教育模式。所谓“生态化”,就是“全面地、系统地、开放地思考新生教育”[5],将新生教育置于多元的、动态的发展模式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9],倡导转变“刺激-强化”的被动教育方式。杨新宇根据系统性原则,阐释高校新生教育的6种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教育模式、环境陶冶模式、榜样示范模式、角色扮演模式和问卷调查模式。[3]基于此,高校新生教育应该在动态过程中倡导多元的开放的教育模式,尤其应该提倡体验式教育。 第三,完善新生教育评价体系。美国新生教育以严谨的学术为基础,制定了18个可行评估目标和16个新生教育项目,[5]为我国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借鉴。完善评价体系应注重内容、方式和成效三方面的创新。 (1)从评价内容来看,这是多元的评价体系。新生教育应该包括适应教育、目标教育、通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等。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10]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应该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大领域”[10]。这些心理学理论为新生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2)从评价方式来看,这是持续的评价体系。高校新生教育以维持一年左右为宜,新生教育模式的评价机制应该是一个长效机制。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评价包括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0],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新生教育的评估与检测应当同样贯穿于新生教育的始终,维系并推动新生的成长。 (3)从实效性来看,这是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的建构需要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父母评价、教师评价和学业成绩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也需要参考国外评价体系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推动质量评估与检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组建评估与检测机构,及时反馈并有效督促新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不断地调适与发展,将评估与检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