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管理教学目的及要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前高校拥有的数量很少,十年期间该专业停办从恢复工程管理专业(1980年代初)到现在也就是二十多年时间,相对于土木工程等专业,其存在及发展时间很短。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与教材的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工程技术类课程的问题一直相当突出一程技术类课程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学生往往因其工程技术知识太弱而导致毕业后工作适应差,进人角色和上手慢,基本动手能力差,工作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专业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无法体现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应有作用和基本优势。比如学生看图困难很大,看不懂施工图纸;编制工程估价时不会计算工程量;施一〔组织设计不会做,甚至在学校时就没有做过;基本建筑构造不清楚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在专业恢复时存在,而且在现在也仍然存在,且相当突出,需要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 一、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1.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目标 应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我国学者吴永祥,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修改建议,主要体现在: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接受过工程管理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吴永祥教授把学生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拓宽.不仅局限于工程管理,而是拓展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管理领域。这是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工作和就业面宽的考虑,避免人为地局限了专业适应性,是很重要的。 2.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对技术类课程的要求分析 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要求里面,排在第一项的就是“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即“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第二大部分即“具备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应注意这里的“具备”应理解为“掌握”,而不是泛泛的学习、了解,也不是一般性的“掌握”,而是要求比较扎实、系统地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也是工程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根本差别所在。具体来讲就是,工程管理专业必须依托于土木工程技术基础而存在,而工商管理专业不必依托于某一专门的技术而存在。 3.技术平台课程的内容技术平台课程的内容包括: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应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技术等。这些课程涉及到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内容,比如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还有助于形成学生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课程,比如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 二、技术类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培养目标及方案不成熟,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市场需求的驱动导致其发展速度过快,现在全国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三百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学校是原本没有土木类工程专业的,因此无法借助于原有的土木类专业的力量来支持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教学。 其突出问题有:培养方案不成熟,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对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构建的基础工作不够。如教材问题,当前不少是搬来、拿来的,而不是应工程管理专业的特定需要而“量身定做”的。还有直接将建筑学类专业使用的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教材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类专业课程使用。 2.教学方面的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涉及到力学、建筑学、测量学、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城市规划、建筑力学、施工技术等等。客观上需要各校不同的系或者学院的老师教授这些课程。问题在于他们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重点学习、掌握的这些技术类课程的目的、要求、深度、广度等均不一定清楚,甚至是比较不清楚。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或者是简单地对学生放宽、降低要求;或者删减部分内容,导致内容不完整,破坏了其系统性。甚至出现了敷衍塞责的现象,学生们有很大意见。 3.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上遇到的特殊困难 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而学校、老师缺乏对他们的指导,甚至一些老师在认识上也不尽全面和准确。 工程管理专业要求的知识结构基本上可概括为四个支柱,即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技术是排在头一位。技术类课程与经济、管理、法律类课程的内容性质、知识特征、学习方法等均截然不同,技术类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总体学习也造成了一定困难。 4.学生对技术类课程认识比较混乱 由于针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不够,对学生的专业生涯设计引导不足,导致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不了解,特别是对于技术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竞争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严重不足,在学习中迷失了方向,缺乏基本的动力。或者陷人实用性,即比较认真地学习自认为对将来有用的东西,而对于自认为将来用处不大甚至无用的东西则不肯下功夫学习。学生们往往简单地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是学习管理的,而不是学习技术的,以致认为管理课程有用,而技术类课程无用。也有个别学生怕下苦功,觉得管理类课程似乎好学,没有烦琐的计算、抽象的推导,考试也容易通过。对于培养方案有着不正确的态度。 #p#分页标题#e# 5.教师认识的不一致甚至模糊不清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讲授技术类课程的教师以及一些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对于技术类课程对本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生强调不足、引导不够。这种错误的认识在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会无意识地传递出错误的信号,可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问题的解决 1.改进和完善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定位 从培养方案的改进入手,满足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最本质的、通识性的要求,以此区别于其他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与完善,必须认真遵循和充分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对于技术类课程知识的具体要求,必要时可以对高指委的要求,结合特定市场需求,进行细化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找准自己的专业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在此大框架的约束下,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保证技术类课程的重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2.进一步明确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由于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够明确和清晰,直接影响了在教学过程中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目的的落实。为达到教学目的,要具体落实以下几个环节:课程门数、课程课时数、符合要求且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相应的习题集、实践环节,对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教学情况的反馈。 3.提高教师的认识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直接、具体的教学、授课任务。教师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首先要对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将技术类课程对本专业的重要性要认识透彻、深人。 4.培养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感情 鉴于学生缺乏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感情,对工程管理专业认识不足、不全面,要加强正面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包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人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通过接触大量生动的施工现场的实际,由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技尤类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对各类施工问题的处理能力。另外请一现场一线优秀的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人员、杰出的校友、企业公司领导等专家学者为学生做讲座,以其亲身经历、经验总结和心得体公,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术类课程掌握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介绍,以不断加深学生对二程管理专业的认识。 5.改进教材建设、教学方案、方法 要不断加强教材建设,要编出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准确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对技术类课程的实际要求。 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反馈学生和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的体会、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不断完善。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适当摒弃烦琐的公式、复杂的推导、纷繁的计算;比如采用层层深人、步步递进的“剥笋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由浅人深地、逐步较扎实地掌握技术类课程的各项内容,从而引导他们走上学业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