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类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分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分类论文

教育部一级学科投稿期刊建设实践探索

2015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该方案。这一方案是我国继“211”、“985”工程之后,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导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特别强调要以学科为基础,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图书馆参与高校的学科服务,采用SCI、ESI、JCR、InCites等多个数据库作为信息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分析方法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和数据深度挖掘,为促进学校更多学科加速进入全球前1%、更多学术论文成为高影响力论文,推动学科发展作了大量的情报分析工作。本文整理高校科研成果,根据教育部一级学科对大学学术论文进行标引分析,从角度分析期刊影响力,建设学科投稿期刊目录信息,为高校学术发表期刊选择提供信息支撑;以学科为例进行数据梳理,结合科研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为高校教育部一级学科学术影响力发展提供参考。

1设计思路

1.1服务目标

发表学术论文,学者既关心投稿的成功发表,也关注后的被引次数,被引次数涉及个人、学科、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也是期刊关注的目标,目前期刊影响力的各种量化指标也是由论文的被引次数来计算的。从作者角度要考虑更快速、更适合自己学术水平的期刊,从期刊编辑部角度要考虑哪些论文的内容更切合学术热点,更能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为提高论文影响力,本文投稿期刊主要考虑SCI源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同时考虑期刊出版周期、中国作者的友好程度等因素,根据已发表学术论文对应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编辑期刊投稿指南,为科研人员提供适应本校的投稿期刊目录信息,利用不同指标标注期刊推荐的级别。

1.2期刊界定

学术投稿通常会选取具有高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期刊影响因子是期刊影响力的主要量化指标。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有变动,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具有可比性。JCR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按学科将期刊平均分为四个区,如Q1处于前1/4区域,Q4处于后1/4区域。本文高水平期刊通常界定在Q1、Q2区域,但由于高校有大量的硕博士,本文对Q3和Q4期刊选择指标进行信息补充,以满足不同层次期刊投稿需求。期刊的论文被引百分比反映该期刊论文被引的几率,论文被引百分比越高,期刊的零被引率就越低,由于高校学科有习惯性投稿期刊,从期刊的论文被引百分比可以分析高校投稿的合理程度,引导科研人员向被引较高期刊进行投稿,以提高学校论文的被引率。在分析期刊被引过程中,本文对Q3或Q4期刊,若本校论文被引百分比高于同学科Q2期刊均值,该期刊也纳入推荐期刊。ESI数据库提供有学科被引前50%的期刊,这部分期刊在分析过程中与本校的高被引论文所属期刊略有不同,本校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发表期刊覆盖JCR的四个分区期刊内,由于期刊是跨学科收录,需具体考虑该高引论文收录期刊所属学科,在期刊信息中备注高被引论文期刊,以增加期刊的推荐程度。学科论文在期刊中的百分比,录用多学科论文的期刊,如“PLOSONE”主要收录医学生物,但也少量收录电气学科论文,这类期刊在目录中备注信息不作推荐。SCI异常期刊,部分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因子,大量引用自己期刊的论文,使自引率超过20%,这类期刊往往会被镇压,镇压(suppressed)不等于剔除(dropped),论文依旧被收录,如果不改正,很可能会有被剔除的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SCI互引,如2016年KoreanJournalofMetalsandMaterials引用JournalofCeramicProcessingResearch的论文达21%,这种互引情况会导致期刊的镇压,这类镇压期刊将不出现在投稿推荐目录中。

2教育部学科类别标引

阅读全文

环境工程毕业实践培养新模式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实践的现状,以毕业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毕业生选题分类、课题拟题、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环节,探索出毕业实践培养环节的新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该模式对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相继提出了新战略和新政策。自2009年9月以来,美国颁布了以《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为代表的系列创新政策,建立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模式;2009年6月,英国公布了“建设英国的未来”计划,提出了教学中心模式、沃里克大学模式;2009年12月,日本也出台了《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提出了产学研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共同研究中心模式、科学城模式。2017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出新模式选题是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学组织模式创新。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2]。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环境工程及其他一些工科专业实践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尤其是毕业实践培养模式,采用分配学生到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参观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由指导教师拟定的方式,学生被动选择实习单位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达不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因此,文章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学生兴趣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探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解决企业和学生对接的问题,促进学生就业,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师生在区域内服务社会的水平。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毕业实践环节包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参观企业形式完成,实际生产的认知程度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解有差距[3]。毕业论文模式为:毕业指导教师一次性拟题、学生选题、集中2~3个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最后根据毕业(论文)设计对开展过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答辩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模式中,拟题环节拟定的毕业课题方向并没有与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相结合,部分选题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应用性,不能发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观内在动力。选题环节采用一人一题的选择模式,一次完成选题,导致部分学生选不到合适的课题和指导教师。毕业指导过程多采用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多个毕业生的方式,存在指导教师精力不足的弊端,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不能及时到位。而学生正好处于求职、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关键时期,占用了部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将精力集中于毕业(论文)设计上,同时学生多以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为动力,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生本身的积极性较低,这些都会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下降。考核环节目前主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参数或者实验数据、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答辩环节的学生表现来评定成绩,但是答辩的时间有限,以及教师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不了解,导致存在不能准确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新模式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生特点的凸显、专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变化,高校需要对以往的毕业实践环节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满足专业认证和环保行业等对毕业生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文章提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新模式,克服以往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阅读全文

ESI高校学科建设论文

一、ESI全球学科排名作用不容忽视

(一)ESI概念和具体指标

⒈论文收录数。

论文收录数指10年来被累积收录在ESI数据库的论文总量,它反映了该研究机构对全球学科交流的贡献度。由于收录论文来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且经过同行评议,ESI收录论文数成为评价研究机构科研绩效,考量学科水平的重要指标。

⒉论文被引量。

论文被引量指10年来累积收录在ESI数据库的论文被引用的总量,根据论文被引量可以排出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量体现了全球学术同行的关注度,被引量越高,说明该学科受到的关注度就越高。论文被引量是评价学术表现、锁定全球位置的关键性指标。

⒊篇均被引频次。

阅读全文

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现代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实属罕见,也正是在这短短40年间,中国的美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以“美术教育”为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对检索结果数据进行解读,通过从1980年至2019年,知网有关美术教育量,来审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做好美术教育理论工作理清思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美术教育;发文量;发展趋势

美术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从美术教育的对象来说,它可以指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师范类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从美术专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是专业的美术教育,如高等学校的美术类教育、美术类的师范学校教育等,此类美术教育专门培养面向非专业受众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可指代非专业的美术教育,如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此类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基础、美育为目的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

1从1980年以来美术教育发文量和中国GDP来看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

以“美术教育”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对检索结果数据进行解读发现(见图1),从1980年到2018年之间的38年间,美术教育类论文发文量达到34979篇,可以具体分为四个十年的发展区间:1980年至1990年、1990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对应该时间段内发文量的最高值,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两个特点,一个是发文量逐步增加,第二是发文量增长速度提升。同时参照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图(图2),制作表1,发现美术教育论文发文量与GDP呈正相关态势。从纵向分析,特别是第四个时间段2010年至2018年,增幅明显,2017年达到峰值3000篇的发文量,而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则在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展。在2018年,关于美术教育的发文量相较2017年呈下降态势,我国美术教育理论已从讲究数量,发展到讲求质量的阶段。与早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同,在2010年以后,美术教育理论相关论文发文量增速放缓,这与严格的论文审查机制、杜绝学术腐败等一系列学术政策的严格执行相关,在另一方面,我国的美术教育理论趋向成熟,在某些领域上全球领先。

2从知网关于美术教育发文量组成分布来看美术教育理论发展

从组成分布来看(见图1),美术教育类论文分类达到4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的前六种,分别是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美术课程、美术课堂,这六种分类占据数量一半以上量。通过分析各类数据,发现美术教育类论文围绕三个中心:美术教师、美术课程、中小学生。以美术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20%,以美术课程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45%,以中小学生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15%,其余20%的美术教育论文均从其他综合等角度来撰写。目前,从美术教育相关的论文发文量来看我国的美术教育理论,主要从美术教师和美术课程出发,即以美术教师和美术课程教学为主导的教育形式,而从学生为中心的角度看美术教育理论,则主要体现在心理学的认知领域上。

阅读全文

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完善“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但学科方向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环节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论述了面向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及具体实践方法,并对其预期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安全工程;分类培养;专业认证

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严格要求下,面向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实践“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但高校的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使得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形成分类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的改革目标

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安全人才的重大需求,应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高层次专业型安全人才为目标,来探索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包括构建与区域经济需求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互联网+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加大实践环节改革力度,强化实践环节与科研项目、工程实际的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合在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方向、工程设备安全与风险控制方向推广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安全学科具有示范作用的知名专业。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二、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的改革方法

1.整合、优化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当前安全工程专业应全面整合更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结构及内容进行整理,探索安全类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合适的结构比例。对于安全专业基础课程,梳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整合相关课程中相近内容,对课程学分进行调整,合理删减和增设课程;对于专业方向类课程,根据历年教学实践、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来调整课程内容,强化工程实践;对于二者结合类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针对各类企业常见事故类型,加强安全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应急处理、事故调查、职业健康以及安全技术等内容的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和虚拟仿真技术,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2.完善满足工程需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竞赛、创新实践活动等。高校应不断改善实验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模块,并在积极开展验证型实验的同时,提高综合型、研究型实验所占比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更多的安全专业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使用教学实验装置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能够自主开展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深化毕业环节改革,加强毕业环节与实践的结合。调整毕业环节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比例失衡问题,减少没有科研项目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多申报毕业设计,逐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比重。同时严格把控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鼓励本科生发表相应的学术论文。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横向课题。高校也应筹措经费设置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将毕业环节与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物联网大赛等学科竞赛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4.探索并建设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式。MOOC课程的线上教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中,甚少见到有关安全专业本课程的MOOC课程,但网络教学资源的授课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可以从安全类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各筛选一门课程,制作MOOC课程;并在硬件方面,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探索并完善线上学习、课堂讨论的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摘要:重点剖析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阅读全文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论文

一、研究生学术失信原因分析

通过对引起各种学术失信的复杂原因的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形成了多种学术失信因素。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分类:一是从研究生个体角度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认知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育因素等;二是从研究生教育监管责任角度分为导师原因、个人原因和管理原因。导师原因中以导师治学不严谨及导师学术失范行为的负面影响为主,个人原因中以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不高和不尊重学术为主,管理原因中以学术奖惩制度不健全为主。第一种分类的内部原因和第二种分类的个人原因,均属于研究生自身原因。如果针对研究生学术失信的自身原因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从全国抽取24所高校,对5450名研究生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学风和学术道德状况,以及各高校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a)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意识地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比较严重,46.9%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将他人论文拼凑或改造成自己的论文,43.8%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标注,34.2%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伪造、篡改实验数据;b)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仅39.5%的研究生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目的不单纯,43.7%的研究生为了毕业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而读研;学习精力投入不足,38.7%的研究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4h;c)学术诚信教育力度不够,仅20%的高校经常开展诚信教育,26.4%的高校很少开展诚信教育,5%的高校从未开展诚信教育。基于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引发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将学术失信原因归纳为四类:无知、无畏、无德、无才)。这四类原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催生出各种学术失信行为。

二、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的缺失

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提出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在学位申请者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安排必修环节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7]。由此,笔者调查了全国39所“985高校”开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课程的情况。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数据:一是访问39所“985高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研究生课程设置、文件、通知等信息;二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表,从课程表中查找学术诚信教育课程信息。 39所“985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a)各高校都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b)各高校遵从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的倡议和规定,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系列报告》;c)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或开学第一课的讲座中,发放中国科协制作的《科学道德规范手册》或学校编制的《学术诚信读本》;d)除以上课程和讲座外,在39所高校中有10所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写作指导和研究方法等。可以看出,当前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知”教育,而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无畏、无才”教育涉及甚少,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严重偏颇和缺失。

三、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

学术诚信教育过程应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应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学术诚信教育方式应融入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诚信教育效果应做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为此,提出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以下三项原则。

(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这一的教学模式日趋受到关注。高校英语教学则是翻转课堂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国内核心期刊刊登的关于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共74篇论文,并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发现此类论文理论和实证研究数量相当,虽存在研究对象分类笼统,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但研究领域,内容呈多元化趋势,且研究成果丰富。

关键词:

翻转课堂;课堂模式;英语教学;高校

一、引言

自从科罗拉多州的高中化学老师Jon-athanenBergman和AaronSams于2007年提出翻转课堂理念以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短短几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并得到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翻转课堂英文全称为“FlippedClassModel”,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学生在上课时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研究也日趋增多,其研究成果涉及经济学,数学,机械工程,外语学习等不同学科。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学生中的互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了推进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将对此类研究现状全面地总结归纳,分析不足并展望今后此类研究的趋势,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二、期刊的选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