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动健康教学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互动健康教学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互动健康教学思索

本文作者:周凤琴 黄丽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与操作,增加授课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授课过程的灵活性,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①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主流消极心理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亟需转换视角,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注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②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在课堂中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多使用平等的、积极的词汇,如尊重、分享、快乐、体验等,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曾以“高校”、“课堂互动”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论文检索,发现高校教学中研究课堂互动的文献总体偏少。本文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想解决有关“控制不良情绪”、“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自我人格”等方面的问题,说明大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首要动机是为了解决现实的心理需要。④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教学的需求。在实施新一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前,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问卷来了解所教学的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概况及对本课程的期待。例如:你高中上过心理健康课程吗?你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到什么?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特别的心理困扰呢?通过课前的互动,可以全面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与心理需求,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笔者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体验•分享”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情景的设置一般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来呈现。案例应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通过心理咨询和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收集来自本校大学生中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同时在典型案例呈现的方式上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的案例,可以是寓意深刻的漫画,也可以是网上搜索的切合实际教学主题的类似“心理访谈”的视频节目,还可以通过心理情景剧的方式来展现。典型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的呈现可以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积极的心理品质本身就具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只要个体的积极心理得到了发展,自身潜能得到发挥,自然就能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教育内容上,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体验、人格特质、创造力等方面。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习惯养成、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的心态形成等。这些内容既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服务对象,又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功能。⑤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因此,要改变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好就是通过活动的方式。⑥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只有当个体有了更多的积极体验之后,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来自个体自身内部,所以更容易形成某种人格特征。由于受师资、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大班化”教学为主,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班级规模,学生的位置也是齐刷刷地面向讲台。因此课堂心理活动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人多、位置无法移动等实际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活动体验的空间。例如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教学,可以设计让学生跟前后左右同学交流、沟通的活动中,体验人际关系的真谛。如可以选择“我说你画”来让学生体验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活动后,每个同学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人与人的沟通需要提问,需要交流,不能够自以为是。提问越细,了解到的就越接近真实。问得越多,自己想象和创造的情形就越少。而这些体悟迁移到生活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质量。

分享是将自己的过去经历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与同学共享。由于每个同学的生活背景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和同一活动的感受都会有所差别,这种多元的价值观为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为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同时还为形成适应性认知和行为模式提供依据。在此课程中,我们让学生体验后自由发言,通过学生脑力激荡式的发言,在相互学习中获得启发,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为技能。⑦现在的大学课堂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但一般都在每门课结束后,该结果性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功能,但对于改善本学期的课程毫无用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结果性的教学评价改为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笔者会在每个学期初、学期中、学期后主动安排三次阶段性教学评价。一般的实施方法是:教师自己制作调查问卷,内容可以包括对课堂的总体评价、你认为堂课中做得较好的方面有(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及堂课中需改进的方面等。收集到信息后及时调正课堂,可以使教学更符合教学对象的需求。师生的沟通也就在彼此的互动中变得更为融洽。#p#分页标题#e#

需要注意的事项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要靠教师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情感的热情投入、流畅的口语表达、高度集中而又发散的思维、灵活机动的驾驭和调控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自我教育和放松的目的。⑧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并不排斥案例的讲解,而是两条腿走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和帮助个别的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两个方面。根本上说,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更有意义。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积极的心理品质本身就具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只要个体的积极心理得到了发展,自身潜能得到发挥,自然就能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是对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教师也应当予以重视,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以E-mail等方式和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