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护理教育课程机制及教学革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周海燕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东院
课程设置上人文学科比重较少我国课程设置形式过分受限于以学科为基础的设置模式,灵活度不够,必修课程太多,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评判性思维的形成。王斌全等[2]在研究中发现,加拿大护理本科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主要类型是综合课程,通过对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打破学科的逻辑组织界限,内容丰富且贴近实际,在人文课程、文献检索、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健康教育和护理伦理学都是必修课。而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上,不同学校门数参差不齐,在多样性方面存在不足,选修课程数量少、内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各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习医院的数量及规模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三阶段。这种模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验室教学与临床脱节。其次,由于各专业课程开设较早,特别是基础护理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基本理论遗忘较多,基础护理操作更是生疏,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这样的学习安排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将课堂多学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运用与实践中,也很难将个护理专科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为患者提供的服务中。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约130万护理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非常少,而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更寥寥无几,在部分医学院校,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3]。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素养、理念是造成护理教育质量欠佳的一个原因。虽然近年来,一些高等护理教育恢复后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直接走上护理专业教师岗位,其基础理论扎实,但临床实践欠佳,且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完善[4]。
更新护理教育理念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要确立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更新护理观念,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身、心、人格全面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总思路,完善学生的人格与职业价值观念,培养对社会有责任感、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现代化护理人才。同时应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建立起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与监督管理机制。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章雅青等[5]提出公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的“交互”,强化公共、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人提出了“渐进式”课程设置模式,即三种课程组都在第一学年开始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逐渐减少,而专业及专业方向课逐渐增加,这种模式可使学生在第一学期即接触护理专业并早期进入临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角色,提高心理素质,同时也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6]。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护理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7]。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研究,提倡将自然社会课程、社会科学课程整合和人文科学课程整合到护理专业课程中以合理的构成比例实现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人提出在原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与整体护理发展相关的新课和专题讲座,包括护士素质学、健康教育学、急重症护理学、临床护理人文、护理美学、社会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学习学、医学哲学等。程小萍等[8]提出要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人文并重、选修必修结合”的原则,在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具有护理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获得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必须通过临床实习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但是如何才能将这两者更好的结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协和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改革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在前3个学期为临床见习,时间为1~2周,4~6学期为临床学习,每学期4周,7~8学期为生产实习。这样,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穿插进行,学生带着问题去临床现场,不仅加深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临床实践能力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美国一些院校的护理临床实习不是集中在最后一年,而是贯穿于整个专业临床课程的学习过程中[2]。再结合其他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实践课的课程改革上,我们要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聘请临床护理教师共同担当教学任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同等学力研究生班、脱产学习、临床进修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而且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临床带教老师,经常召开师资培训,弥补其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学校专职教师与临床兼职老师的结合,形成了高素质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可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为共同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