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革新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语文教育革新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语文教育革新策略

 

一、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1.“边缘化”的语文课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地位非常尴尬。就学生而言,语文课与理论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课相比,似乎学不到任何明显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并无太大用处。因此,与专业课相比,语文无足轻重。在公共课中,语文也备受轻视:汉语是母语,人对母语的认知是天生的,因而母语学习无须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作为外语的英语,则需要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公共课、母语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得高职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语文学科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教育制度的偏离和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态度也难辞其咎。   2.高四语文   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语文课几乎贯穿了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个学习阶段,而拼音认读、识字组词及读文写作则成为其主要的学习内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很好地完成了拼音、字词、造句、写作甚至陶冶情操等教学任务。而在初高中,语文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学生较难领略到语文课应有的魅力。高职语文原本可以从多方入手,建立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但实际情况却是:在高职院校通行多年的语文课最终沦为“高四语文”。教材内容稍显陈旧重复、远离实际语言生活、教学方法老套、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考核方式单一等等综合因素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完全失去了兴趣。而在学生看来,语文仍是为应试教育而生。高职语文沦为“高四语文”,学科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势必难以完成其历史任务,这与当初预设的目标大相径庭,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近年来,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四起。除了建议在高职院校范围内更多、更广地开设语文课程外,也有人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系列设想。   1.更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理念   合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尴尬遭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思想造成的。因此,要让高职语文回归正途,首先要改变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主体的高职语文课程观。   第一,教师要正视高职语文课程,并形成正确的教学观。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学科边缘化,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高职学生因忽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而对其失去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其公共课的课程性质,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教师很难在该学科上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进而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称晋升。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对高职乃至大学语文课都敬而远之。师资力量薄弱,在岗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高职语文课的地位日益降低。要改变该课程目前的现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非常重要。这也需要学校及社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手段和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并以此感化和引导学生,使之对大学语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第二,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尴尬遭遇,与当代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公共课中,语文没有思想政治课分量重,也没有英语热门,当然更不能与众多新鲜且重要的专业课相抗衡。而语文课所学习的对象———汉语的母语性质,更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该学科的边缘化程度不断加剧。因此,改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对于该课程能否顺利达到其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首先,要让他们理解语言文字在整个文化传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深刻认识汉语、汉字及汉文化所面临的巨大生存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紧迫感;其次,阐明语言文字的社会交际功能———语言交际是一门重要的学问甚至艺术,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语言在其将来的生活、就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最后,应引导其认识语文对于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虽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任务,不完全由语文课程来承担,但在高层次的人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语文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学生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大学语文观,严肃认真地对待语文课,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边缘化。   2.转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更新教育理念,只是防止高职语文课程继续边缘化的思想准备。要让高职语文彻底摘掉“高四语文”的帽子,还需要从教育模式入手,让语文教育回归正道。   第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目前所通行的高职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初高中的重复之处非常多,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有的语文教材教学内容设置过于陈旧,难以真实反映当今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等相关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会因此减少。所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也是高校语文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语文的课程应集中于“宽度”的拓展,力求让学生认识更多的作家、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当然,宽度的拓展,并不意味着高职语文教材拒绝那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面对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教师则应从“深”的角度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和欣赏。此外,高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还应该首先从“增强交际功能,提高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出发,选择那些与大学生生活更接近、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事半功倍。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语言文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尤其在网络这一主流媒体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新的生动活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吸引了许多研究者。从2005年开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每年都会出台语言文字生活现状报告,其中不乏大量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现象及新词新语。但这些新鲜、有生命力、有吸引力的语文现象却与大学语文课堂严重脱节。高职语文课程中如果能适当地加入一些新鲜的语言文化现象,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第二,教师要合理地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高职语文之所以被冠之以“高四语文”之名,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部分高职语文课仍然沿袭中学时期的“文章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样一种老式的教学模式,乏善可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语文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相对而言,上述中心思想教学法较难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因此并不特别适合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基础和文章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引导(而不是主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完全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这样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令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痛且枯燥的文言文时,就可以采用“吟诵教学法”,即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自行理解文章思想,了解文言语法常识。而对于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等主观性、概括性较强的部分内容,则可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材料,并讨论相关问题,最后形成书面形式的讨论结果。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升人文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均有较大作用。因此,在高职语文课上,自主式学习、开放式讨论等方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目前,国内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大学语文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标,该目标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以该目标为依据,学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论文的形式阐述其对某一语言现象、文学观点等问题的分析过程及结果,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人文素养。还可以通过增加平时课堂成绩的方式来降低期末考试的压力。减轻学生的应试负担后,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结束语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等都是造成高职语文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只有从上述各方面入手,明确高职语文乃至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标准,设置新鲜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才能让高职语文课“物显其值”、学生“学有所获”。当然,这还需要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执行者以及受教育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