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的功能建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语文的功能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语文的功能建构

 

高职语文由于所处的教育层次特点,难以脱开实用性而言他,否则,高职语文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无以生存的尴尬。但如果一味地强调实用性而忽视语文教育本真的人文性属性,语文教育也难称成功。如何在实用性和人文性之间找到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是探求的主要内容。   一、现实条件下高职语文的实用功能解构   1.高职语文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学校不重视,课时萎缩,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以取缔;其二,学生不重视,逃课、不听讲现象较为普遍;其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或停留在“课本、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层面上,或只在电化教学上做表面文章;其四,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评教反响差;其五,教师队伍波动较大,许多骨干教师不再“重操旧业”,投向了公关、交际类等实用性课程。   2.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被迫走了极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以高职理论教育适度、够用为准则,单纯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应用性、服务性上做文章,一味追求功利效果,导致教育功能在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上的缺失。其直接结果:一是服务就业的口号大行其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成为时尚,语文教育被置于为专业课服务、服从专业课的位置。相应的,与专业学习、技能学习联系紧密的相关选文备受青睐,而涉及伦理道德、文化审美的选文少人过问。二是基础变专业的做法盛行一时。如商务类专业,语文披上了商务实训的外衣。大张旗鼓地以应用文学习和写作作为专业技能,确实保住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殊不知却失掉了其本质属性。三是语文能力发展不平衡。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个要素,但在能力本位思想的引导下,原本均衡发展的四个要素却出现了严重的倾斜,标志着公关能力的“说”“写”被置于最为突出的位置,而“听”“读”能力则鲜有问津者。加之普通话等级考试是绕不过去的“有用”门槛,加剧了语文能力不平衡发展的景象。   二、高职语文的本真功能诉求   作为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报告中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即全面发展的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就是对教育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当然,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教育在师资、学生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办学条件等方面均无可比性,再加上高职教育注重技能培养,高职语文必然呈现出独有的自我诉求。   1.就高职语文的本质属性而言。高职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际交往的媒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显著特征,在高职语文中,应着重体现这些特征。   2.就高职语文地位而言。高职语文是一门处于特殊地位的学科,既有别于高中语文,又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相比,高职语文更应注重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同时,提高技能水平和文学修养;与大学语文相比,高职语文在层次上相对较低,应弱化理性思辨的内容,突出其实用性价值。   3.就高职语文习得的对象而言。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也有不小差距。学生各项语文能力欠缺,突出表现在:实用文体写作格式不清,用语不准确;课外阅读量不够,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含糊不清等。   三、高职语文的功能建构   在高职课程“短平快”特点和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性的前提下,高职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应该是:一方面通过文学欣赏、美感熏陶、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提高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直接服务于职业需要。当然,高职语文不能也不应该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发育,要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努力发掘语文工具功能的同时,要发挥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康人格,体现人文价值方面的作用。高职语文应具备如下功能:   1.职业能力养成功能。这是高职语文的立足之本,主要有专业功能,如文秘专业的应用文写作、传媒专业的新闻写作等;证书功能,如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等;服务功能,如旅游专业的演讲、部分商务专业的繁体汉字等。   2.综合素质提高功能。其远远超越通识教育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功能、写作功能、应变功能、交际功能和创新功能。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可以促成这一功能。   3.人文精神发育功能。这是“人”的培养功能。主要有体察社会功能、感悟人生功能、明辨是非功能和发展个性功能。   四、打造兴致盎然的高职语文   1.在语文的工具性上做文章。让学校和学生觉得语文“实用、有用”,引起重视和兴趣。工具性是高职语文的立足点,无论是高职教学的从事者,还是高职语文课本的编撰者,都要对高职院校课程深入把握,努力找出语文最具说服力的理由,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广大学生的手杖,寓教于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和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语言,在生活中了解和吸收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化,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p#分页标题#e# 2.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找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点,对症下药。学生对高职语文的要求和兴趣是什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什么建议,需要语文教师花大气力进行调研,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形成受学生拥护的语文课程。语文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内涵丰富,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十分有利。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兴趣。这也正是高职人才“宽基础”和“创造性”培养目标在语文课教学中的体现。   3.在高科技信息化上做文章。高科技信息化不仅表现在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把语文精神融入渗透到现代高新领域中去。如可以针对学生对QQ空间、博客、BBS、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钟爱,大胆参与进去,通过对“写”的方式的重新定位,引导并形成班级浓厚的“顶”“踩”“评”“议”氛围,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不仅不再畏之如虎,甚至可能在课堂之外仍然兴致盎然。   4.在引进语文第二课堂上做文章。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题选择权和自主学习权。这不仅是实践教学的需要,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之源,也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寓教于戏。教师更多以指导和点评为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   当然,兴趣不是一切,关键是要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灌注高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习得技能的同时也发育了人格。所以,要切实掌控好实用性、人文性之间的关系,让高职语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更大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