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机械基础教学应用及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机械基础”课程,专门培养机械专业的基础技术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象思维与产品设计、动手能力。“机械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职学生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承接作用。其中包含零部件结构特性、零部件工作原理、零部件维护与设计运算等内容。该课程涉及的点多面广,同时包含较多公式。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不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快实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效果 1.重视新课的引入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让“机械基础”课程顺利进入主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积极思考,获得更多知识。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尽量列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 利用教材分层设置任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将课堂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加入到课堂学习中,由传统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评价为主。在课堂中,形成以题目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分析的氛围,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并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法,可采取实物、模型、挂图等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理论和视图,更加直观化、具体化、生动化,争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例如,在讲解“齿轮转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组装一个齿轮减速器,进行装拆试验。这样,就可以根据齿轮减速器的组装过程,来讲解有关内容,提高学生对齿轮的直观、具体认识,提高操作技能与学习兴趣。 4.多媒体教学法 (1)课件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与传统的黑板板书相比,更能呈现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课件不仅作为教师表达教学内容的工具,也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载体,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加入到学习中。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涉及到很多概念或图形,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对于存在关系网的内容,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发挥融会贯通、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联轴器”时,教师可以将固定式联轴器、安全联轴器、可移式联轴器以及万向联轴器放到同一层,如果需要介绍安全联轴器,只需要将其点击进入第二层即可,这样就可在第二层明确列出安全联轴器的分类、具体内容等。这样便于教师操作与学生理解,也助于学生课后复习与总结。 (2)动画演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处理功能,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典型运动机构,在多媒体中播放,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例如凸轮机构、齿轮传动、铰链四杆机构、链传动等,都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与丰富的联想,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机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教师也可到应用现场拍摄一些加工零件的过程,给学生观看。例如,在加工齿轮工艺中,让学生认真观察齿轮的根切现象,并合理避免;教师也可直接为学生播放相关光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把握知识。 5.工厂教学法 通过工厂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观察,体会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发挥合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细心记录,注意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改正,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自主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小组总结的作用,教师统一讲解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重点与难点。 经大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堂与工厂交错,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场所,组织学生做好实验教学与操作训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二、开设“机械基础”实践课程的意义 1.增强教学的感知性、直观性 在《机械基础》(第三版)教材中,涉及很多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工具,例如千斤顶、发动机、螺旋传动、链传动、机床变速箱齿轮、液压缸、液压泵等。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拆装机械零件,通过观察机械相对运动,分析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从中发现机械运动的原理、结论,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避免灌输性说教,减少了对复杂、枯燥公式的推导,学生通过观察就可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常用机械传动装置”一课中,讲解齿轮传动类型与特点,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齿轮,让学生自己辨别齿轮类型,总结应用特点,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感性化、直观化,更利于接受。 2.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拆卸、安装、装配机械设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受未来就业环境的过程。由于机械设备的组成,都是与零件或机构相关,因此其工作状态可一目了然。例如,在《机械基础》第三版第六章的6-3“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一课中,教师在对基本部件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就可带领学生来到机械拆装车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拆装训练。在拆装过程中,学生自己摸索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有关使用、维护的知识和技巧等。在拆装减速器时,由于学生已经对滚动轴承的原理及结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而具体的拆装办法,必须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解决,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p#分页标题#e# 3.实现动态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可将原本课堂静态教学转移到运动状态,更利于学生对机械运动过程的掌握与理解,还可对必要的设备进行拆装练习,掌握各种设备、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一些运动机构的原理和构造很难表达清楚,给学生理解带来难度。例如,在讲解“齿轮传动”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在车间观察车床变速箱的齿轮机构运动状态,观察车床主轴的转动速度等,使原本静态的理论知识变成动态实践,更利于学生掌握,同时也实现了本课程与其他内容的整合。 由上可见,通过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极大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明显,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