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设计型人才培训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渗透美学韵律的技术,自然也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 一、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需求分析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具有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21世纪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综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现代社会需求体现了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复合的知识结构才可以适应高度智能化社会的需求,适应跨学科研究的需要。艺术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人、社会、环境诸多领域,对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设计师不但应具有艺术知识,同时还具有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理论、传播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世纪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创新中,其中创新能力是能力综合的核心部分。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在具体的设计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设计课程,到设计实践课程,我们都实施以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开设了诸如《图形创意》等注重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课程,集中强化教学。 (二)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它所建立的实习工厂、实验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与市场紧密结合,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值得研究。“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术重新统一的桥梁,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精神价值之间的鸿沟”,“它所培养的新型艺术设计师应该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才能又有工艺技师娴熟的技艺”,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十多个工作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在校外与多个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 (三)优化教学模式 纵观两个世纪以来的设计教育历史,人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教育模式:即以传统“装饰美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工艺美术”模式,和以现代工业生产与市场营销为背景的“设计教育”模式。 从“包豪斯(BAUHUS)”发展至今,设计教育界逐步地形成了一种共识: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设计教育不仅要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术相结合,还要关注设计对象与人的关系———物以致用、致美的功能性,更要关注现实世界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的发展动向,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观念及其方式的产品。同时还要培养出具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追求产品装饰性的美术化教育。换句话说:就是现代设计教育不单纯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教育,应更趋于造物的专业化更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性,更积极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对美的理解更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四)教师双重身份 缺乏高素质,稳定的实践(实验)教学队伍是目前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历史上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对今天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仍具有同样的现实意义。对于一些专业性或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请专家学者来讲学,另一方面可请在社会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技师来授课。例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工程预算、材料加工工艺等课程。这种“双轨制”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技师技艺的精干,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技艺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心理衔接和工作适应衔接的环境,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必须途径。 (五)走出课堂#p#分页标题#e# 走出课堂,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设计开发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与实践。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中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商品集中的超市、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车间或工程施工的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设计分析及市场预测判断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与设计开发一体化可分以下四个层面: 1.理论讲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环节。将理论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各单元又紧密与设计开发过程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使理论对实践环节有指导作用,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通过布置思考题的办法进行考核,促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2.确立课程:设计课程的确立,尽量不该采用虚拟课题,应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让学生走出去联系课题或争取项目来进行课程设计,还可以根据报刊、网络等进行信息查询和设计征稿、社会设计交流或公益活动为课题进行实题设计、开发。 3.市场调研: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实态、设计现状的调研,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内、外设计的动向及趋势,从而掌握科学的设计定位方法。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写出较为详细的设计调研和设计定位报告。 4.设计展开:在经过有实际意义的市场调研以后,设计的开展开就变得顺理成章、轻松自如。 在设计开展过程中,前期为创意阶段,利用相互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设计创意草图练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后期为正稿绘制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与解决设计中所涉及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条件限制问题,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一体化教学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分数的杠杆作用,将成绩的考核与各个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改变重视设计正稿而不重视设计开发过程的传统评分办法。在正稿制作阶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处理,尽量减轻学生作业的数量,强调质量。 (六)与企业合作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科研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头疼的问题。所以,应该转变观念,把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科研项目的技术服务范畴。鼓励师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以提高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改变艺术设计专业科研靠文章的纸上谈兵现状。学校也要为艺术设计专业科研与社会实践的一体化创造条件,提供政策上的优惠。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更趋于造物的专业化,更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更积极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对美的理解更受流行趋势的影响。由于这种趋势,就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必须从造型的“程式化”教育向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新性、求异性思维,设计创意的本质就是求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兴趣是动力源 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实际也是如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设计创新的自觉性,就不可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也就无从挖掘潜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来。所以,教学中必须把兴趣视为设计的创造原动力。因此,设计教学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以“疑”激起兴趣,展开思维,进入到创造性设计的“角色”之中,把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便打破了重双基轻智力,重技能轻创造力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 (二)开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及发射思维,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面达到思维目标。他就是从一点出发向知识网络空间发出一束射线与两个或多个知识点之间形成联系。它包含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多向思维。求新思维具有偶然性、独特性、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式,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方向、角度、侧面、层次不断地扩展、延伸,逆向深入,采用探索、转化、变换、迁移、构造、变形、组合、分解等手法来开启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水平。这样对造就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三)激发思维潜力 心理学家指出: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调节下,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分为再创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而创造想象就是新表象的创造。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想象的协同活动。因此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显然,其有赖于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活动。科学研究表明:人脑90%的潜在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大脑皮层的利用率只有五分之一。而大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急剧发展和形成阶段。故此,艺术设计教学必须积极地去开掘头脑中的潜在能力,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启迪其创造想象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对不能只是教技法,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教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抓住这个核心,就可大大扩展学生设计思维的创造空间,也能极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大脑资源,使之能应用于设计之中去。 四、电脑应用的是与非 #p#分页标题#e# 电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脑设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艺术设计的空间,使人们摆脱了对纸和笔的束缚,它以便于修改、便于出效果、便于输出和输入、便于保存和携带、存储信息量大等优势,大大地提高了我们艺术设计的工作效率,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它也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充分地发挥电脑设计的优势及设计应用,为艺术设计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影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电脑的倾向,应该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电脑是一种辅助设计的手段,就像画笔或尺子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想意识和理念。在充分利用电脑设计快速、高效、方便的优势时,还应该承认手绘设计作品特有的魅力、审美价值和一定的市场需求,不仅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体验过程,也是对材料和加工工艺掌握与了解的过程,这对设计思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电脑设计教学中,低年级应以应用程序操作学习为主,在高年级则应开设网络搜索与下载、计算机分形运算等课程。在专业设计教学中,创意阶段还应坚持手绘草图为主,在正稿制作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电脑优势来完成作品,提高设计效率。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手绘的设计作品有一定的数量的要求。总之,电脑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之间应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五、结束语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高素质是基础,创新能力是核心,应用型是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头脑灵活,见解独到,富于创新的设计专业高级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产物,更是经济的产物、市场的产物。进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的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面临着种种机遇,也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观念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经济、市场、文化、产业及审美需求同步发展,并与国际艺术设计教育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