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促进农民教育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大促进农民教育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大促进农民教育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难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民增收等,都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机遇与挑   (一)面临的机遇   1、农民教育备受重视。近些年来,农民教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并做出了若干重要决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等,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强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一个时期以来,从中央到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都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   2、政府推出系列培训工程。首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一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农业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并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在2004年4月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了加速农业科技的人户率和到位率,最近,农业部又推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1000个县的1万个乡镇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人户示范工程于2005年正式启动实施,先期在全国100个县1000个乡镇,选择和培育10万个科技示范户,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奶牛为重点,大力推广5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要求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王农民培训需求强烈。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要求致富心切,要求转移培训心切,但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转移就业受到限制。根据有关抽样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占38.2%,初中文化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6%。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缺乏转岗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的领域将越来越窄,农民致富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在实际调查中,许多农民看到掌握一技之长的人先后富起来了,转移出去的农民回来后腰包鼓起来了,房子也盖起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渴望通过一定渠道学得一技之长,拥有致富的真本领,遇到办培训班,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参加,出现了父亲为儿子报名,妻子为丈夫报名,形成了农民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良性态势。   (二)面临的挑战   挑战之一: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这是来自于我们自身观念的挑战。由于我们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或多或少的受到小农思想的感染,受到传统的、固有的“轻车熟路”做法的束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做法,感到束手无策,感到茫然。   要冲破自我,超越自己,有创新思维,是一种挑战。   鼓起勇气,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在未来发展中要有所作为,这才是更大的挑战。   挑战之二:技术培训面比较窄。过去,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技术培训上,比较熟悉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比较熟悉粮棉油糖果等大宗作物技术。   现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向非农业的二三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技术领域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建筑、运输、旅游、机械、加工等技术含量很高的岗位,这方面、师资比较缺、技术比较缺。要开展这方面的技术培训,确实需要我们重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如何尽快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三: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大都设施不全,办学经费不足,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需要创造各式各样的条件。当然,抓住大好机遇,创造一流办学条件,既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事业的挑战。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发展不是仅满足部分人群的需要,而是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协调发展既包括城市发展,也包括农村发展;既包括东部发展,也包括中部和西部发展;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包括科技文化、民主政治权利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p#分页标题#e#   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不断增加农民收人,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力求做到用现代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用统筹兼顾理念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深刻了解和分析我国农民的实际和现状。目前,我国农民的现状,一是量大面广,居住分散,经济收入不高,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二是区域经济差别明显,东西部农民教育水平悬殊,致富能力千差万别,需求层次呈现多样化;三是农民队伍构成复杂,亦农、亦工、亦商,人员构成趋向多方面发展。我国农民的现状决定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农民教育为本,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本,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需求为本。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应从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都贴近农民、适合农民和方便农民。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当前,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最急需的。一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的大量农民需要最新、最实用的生产技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收益率;另一方面,从事二、三产业的大量农民也不断需要信息和技术;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更需要转移,需要再就业,需要掌握致富技能和本领。所以,各种培训内容要以技术和能力为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都应浅显易懂、易看,学了就会,会了就能用,用了就能致富。要改变以往教材大、本子厚、理论多、价格高,不适合农民学习的弊端。农民科技培训要紧密结合生产季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职业技能发展趋势、结合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场需求等,运用多媒体、多途径、多手段,进村人户搞培训,田间地头作指导。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以及科技下乡、科技大篷车、科技110热线、科技大集、科技书屋和VCD光盘、大喇叭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范围开展农民主体培训,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优势,做大、做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优势分析   1、具有熟悉“三农”、贴近农民的优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基本都在县乡一级,是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学员大都是农民或农民子弟,教职员工经常上山下乡,进村人户搞培训、搞服务,经常与农民打交道,解决农民的疑难问题。所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具有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地缘优势,具有亲近农民、贴近农民的心理优势。应该说,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农民感情最深,能急农民所急,能想农民所想,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特别是在输出地区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培训,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2、具有一定的体系优势。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20多年来,已经形成一个五级办学体系,拥存一所中央校,39所省级校,330所地(市)级分校,2408所县级分校,23000个乡镇教学班,有专兼职教师和办学人员4.6万人。另外,依托各级农广校,全国已建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952个,其中地市级中心257个,县级中心668个。目前,农广校系统具有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一支稳定的办学队伍,是一支宝贵的农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   目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主体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3、具有先进的媒体优势。目前,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逐步为我国农村建立起了网络媒体教育平台。中央农广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年有3000多小时教学节目播出时间,地方校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站每年有40000多小时教学节目播出时间;农广校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已建成95个地面接收站,年传输教学节目1095小时;先后建立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ngx.net.。n)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nmPx.gov.。n),33个省级校已开通统一域名的互联网站。中央校主编出版了文字教材312种,5000多万字;出版了音像教材365种,3000多小时;((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和《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年发行10多万份;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年出版VCD教学光盘110多万张,教学录音带30多万盒。开设有种植、养殖、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等多种门类100多个专业课程,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   4、具有办学的经验优势。通过20多年的办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国农广校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和中专、中专后继续教育等多种学历教育。   农广校系统办学23年来,为我国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截至2003年底统计,全国农广校23年累计共培养了800多万初、中、高等各类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2亿人次。近年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大面积开展培训奠定了基础。2003年,全系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826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8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4.9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4年各项培训仍是迅猛发展的势头,培训和转移规模将大大超过去年。   (二)真抓实干,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快速发展1、推进科技进村人户,开展农民主体培训。开展农民主体培训是推进农业科技人户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农广校,首先应抓好培训教师人户、媒体资源人户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入户。组织培训教师和科技人员深人生产第一线,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和“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内容,扎扎实实地做好主体培训。今年农广校系统以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和四大作物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科技进村人户培训活动。特别是举办的“科技之春”大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河南、山东、湖南、吉林、四川、江苏、陕西等十四个省区春季组织教师和科技人员下乡5.4万人,现场培训农民227万人,咨询服务巧7万人,发放技术明白纸.253万张,图书资料101万册,VCD光盘3.6万张,录音带3.1万盘,现场播放光盘1.8万次,参加农民104万人,另外,利用广播电视媒体播出专题技术节目达2万小时。今年1一9月份,陕西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达95万人。#p#分页标题#e#   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要内容的农民主体培训,应该紧紧抓住各项教育培训工程,深人持久地开展。一是积极参加“农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努力提高农民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的要求,加大绿证培训的力度,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骨干;三是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四是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抓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同时,针对目前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偏大、妇女居多、文化水平不高,不少农民只有农忙季节才回家务农的实际,通过项目带动,“手把手、面对面”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马突出对核心农户所在村民小组全体主体农民的培训,以人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   2、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劳动力转移培训。   政府阳光工程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快速有序转移和流动。2003年全国农广校系统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30.8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4.9万人。2004年计划转移培训80万人,占阳光工程总量的1/3。其中对首期开发的家政服务、餐厅服务、宾馆服务、保安服务、物业服务、电动缝纫、电子操作和计算机操作等8个岗位,按照“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个岗位、一个基地、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本证书”的模式,力争培训转移巧万人。四川、陕西、重庆、湖北、河南、山东等省都加大了培训转移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止2004年9月底,全国阳光工程已培训巧0万人,转移120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覆盖面广,培训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发挥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机构的作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走订单培训之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营造重视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制定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有关激励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扶持。   加强师资、教材以及基地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努力打造培训品牌,积极创建具有培训特色的基地。通过选聘经验丰富的技工、技师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形式,建立一支适应农民教育培训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培训管理,落实培训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3、开展基层干部教育,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近两年,中央提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中央农广校在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后选送并播放了一大批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节目,同时,积极参与搭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传输平台,利用现有远程教育网等传媒开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远程课堂。支持贵州、山东、湖南、安徽试点地区相继建设了一批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农业科教音像资料库”和“农民科技书屋”。特别是把现有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分别制作成VCD光盘和录音带,发送到贵州、山东等省400个“致富早班车”栏目下乡试点村,利用“大喇叭”直接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关键环节。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农广校应重点在农村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实用技术三个专业模块开发建设教学节目,进一步提高资源的针对性。积极争取在县级农广校,乡(镇)村教学班(点)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提高其远程教育能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基层农广校在提高和补充现有教师队伍的同时,将注重配备现代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的教学辅导人才,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在有条件的县级农广校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辅导中心,深人乡、村、站、点,开展学习辅导。   4、加大实用人才培养,不断提供智力支撑。农业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仍然比较匾乏的现状,加大其培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吸引各类人才干农业、鼓励农业人才干事业、支持农业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农业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增强致富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积极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10”计划。利用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每个村培养10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加速提高骨干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所、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积极指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三)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我国农村地域复杂,农民量大面广,居住分散,情况各异,利用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手段,具有覆盖面广、容量大、快捷便利的优势。目前,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p#分页标题#e#   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媒体资源,以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与网络传播系统建设发展为核心,把信息、知识和技术及时转化为文字、声像和数字化的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教育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快捷传播和广泛共享,解决农民科技培训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困扰。   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建设主要由数字化农业资源采集加工系统、存储系统和资源传播服务系统组成,以中央农业教育资源建设与传播中心为核心,与省级教育资源服务中心相配合,以地、县、乡农民远程培训中心(站)为基础的,集媒体制作、数字化储存、服务管理、资源传播、远程教学培训应用为一体的远程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共享和传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教育资源,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教育的同时,应继续大力发展和开发制作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教学节目和VCD教学光盘。依托农业部农民科教培训中心现有的媒体采集、制作、存储和播出资源,制作农民科教培训教材。到2010年,争取开发培训课程(文字)巧0门,录制广播节目1000小时,制作电视节目2200小时,制作计算机教学培训课件50个,编译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400小时。加强对选题、制作、声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管理。选题内容针对性、实用性要强,形式要生动活泼,直观性强。加强制作队伍的建设,增强自身节目的制作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媒体节目制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