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教对地区高教的影响和启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高教对地区高教的影响和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外高教对地区高教的影响和启示

一、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两个重要因素分不开:

(1)市场竞争;

(2)国家干预。

1.美国高等学校的竞争机制

美国社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因而崇尚自由竞争。“大学出售教学服务,学生购买,出售科研服务、政府和企业购买[1]。”高等学校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学术服务的销售和在销售市场上的自由竞争。通过竞争,优胜劣汰。美国的高等学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竞争:

①竞争消费市场:美国高等学校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学生。私立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学生学费。州立大学从政府得到的教育拨款额取决于其招收到的学生数。为了争取更多的学生,各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从而全面提高了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②人才竞争:要想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学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高等学校都竞相招聘能干的青年教师,并且努力从世界各地挖掘最优秀的教授。高校除了与高校本身互相竞争外,还要与企业竞争优秀人才。

③经费竞争:学校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拨款,为企业、个人和基金会的资助竞争。

2.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干预

美国高等教育在自由竞争机制下得到了大发展,但国家干预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杠杆作用。国家要通过一定的制约手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干预,把高等教育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干预:

①在国家处于“危机”时进行干预: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在国际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一种危机感中激发出来的[2]。”美国的国家发展是一个“争霸”的过程。美国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与欧洲竞争,在二战后与苏联竞争,而现在要与日本、德国等竞争。

“这种求生存、竞争发展、争霸世界的历史传统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美国联邦政府总是把教育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如20世纪80年代就直接提出《国家处在危机之中》,使公众产生危机感,从而支持联邦政府拿出更多的钱支持教育。而事实上美国每一次大的教育改革都是和国家的直接干预分不开的。

②通过立法拨款和科研拨款实现联邦干预的目标: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自由经济基础上的国家,一切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大学的招生规模、专业课程设置等的确定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如果听任市场来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则有可能危及国家利益。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和创新,联邦政府终于确定了“通过立法拨款和科研拨款”来干预高等教育的发展。《赠地法》、《国防教育法》、《卫生教育专业资助法》等法令,有效地干预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等得到了发展。

3.其他因素

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借鉴经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发展本国高等教育(如借鉴德国的经验发展了研究型大学);②实施完全学分制,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与资源;③无论在二战前还是二战后,大力发展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来完善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④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发展经费。

二、美国经验对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借鉴

经济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提出了“打造适应经济发展的教育强省”的口号。《广东省教育“十五”规划》提出了广东教育发展的多项目标。未来五到十年,广东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省,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逐步居全国前列,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高等教育成为社会的轴心组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到2005年,广东省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6%,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15万人,其中研究生达到3至4万人。“十五”规划还指出,全省将新建十多所万人以上本科院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建设多功能并形成各自发展重点的大学园区。发展高等教育必须立足本省情况,同时也必须借鉴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其他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革。

1.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机制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建设将更进一步市场化,中国高等教育要有大发展并与世界水平看齐,则要借鉴市场化道路。过去几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都是按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的。与此相一致,高等学校的招生、毕业生的分配、学科专业的布置等是靠组织手段和行政措施来实现的。实践证明,这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结历史经验,我省应鼓励高等教育市场体系的建立,让市场调节学校发展的规模、人才培养的方向。激发高校的主动性,主动根据人才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自主地调节招生计划,调节本校的专业系科设置,从而使市场成为高等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中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杠杆。

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利,专业的设置、学位方向的授予权应直接下放到学校,这样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开设新的符合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课程。市场与竞争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下拨的高等教育发展经费,应采取竞争方式,而不应该只以算人头的方式分配到各校。在竞争机制下,应该允许“优胜劣汰”,办得不好的学校及时淘汰。竞争机制在高等学校的内部,也会使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创造出一种竞争向上的环境。高等学校内部的用人机制也应随着学校竞争机制的建立而逐步完善。

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学校,能在高等学校内部建立起主动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机制,使高等学校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同时又能使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走上正确的轨道。

2.合理的政府干预

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通过立法、拨款等对其进行合理干预。为什么需要政府对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干预呢?我们不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下。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商品的外部性。外部性分两种,一个是正外部性,就是说该商品除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外,还能带来有益的社会效应,但商品生产的成本却高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另一种是负外部性,就是说它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还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产生负效应,而商品生产的成本却低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举例说明,如果把教育看作一种消费商品的话,那么,教育除了满足商品制造者(学校)和商品消费者(学生)本人之外,无疑还对他人和社会有利,这种溢出的好处就是正外部性。但是,它的成本过高,所以才供不应求。#p#分页标题#e#

企业排污则有典型的负外部性。它满足了排污者的同时污染了环境,排污者却不负担污染成本。

因此,如果一味地依靠市场来调节,就会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排污的积极性显然高于办学的积极性,这就是“市场失灵”。这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应该让位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正像政府要惩罚排污企业,让其交纳排污费也即本应承担的成本,消除其负的外部性一样,政府也应该鼓励办教育和接受教育,为其正的外部性进行补偿。

3.建立社区学院、发展专科教育

我省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我省的专科院校(包括职业学院)无论在学校数目或学生总量上都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速度不相称,我省依然缺少大量掌握专门技术知识的专科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对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有以下两个目标:(1)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2)为高一级的大学输送优秀人才。社区学制应该定为两年,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有些学校的学制定为三年。

学习的内容应该为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社区学院毕业的学生若成绩优秀可以继续选择有关大学攻读学士学位;成绩一般,不适合进行更高一级学习的学生可以选择就业。增加社区学院、专科院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两年制社区学院毕业的学生除了颁发毕业证书外,应考虑颁发副学士学位(AssociateBachelor’sDegree)。专科教育在我国是一种与本科教育并行、侧重实用、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因此在这一层次颁发副学士学位也是符合逻辑的选择。笔者认为,副学士学位,不能看作是终结学位,获得副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继续进入大学的三、四年级完成学士学位课程的学习。

②对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本科院校可以考虑减少新生的录取量,扩大高年级的招生量,在三年级阶段接受一批由专科院校申请(或考)进来的优秀毕业生。本科院校在不需要改变投入的情况下,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高等学校应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这样才有利于校际之间的交流,使学校在竞争中发展。

③以地方发展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方针发展社区学院。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表明,社区学院的活力就在于它的地方性,以地方经费为主要来源,有地方管理,主要招收本地学生,为本地发展培养人才,为本地提供综合服务,所以办好和发展社区学院的基本战略就是坚持地方办学。国家和省一级政府采取立法、拨款的手段来促进和引导社区学院的发展。

④鼓励私立社区学院的建立。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扶持私立社区学院的建立。充分利用民间的经济力量、学术力量发展高等教育。私立社区学院还包括由大学建立的独立社区学院。大学通过与社会或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建立独立于大学之外的独立学院,缓解大学本身的招生压力,同时又为自己的“高级学院”储备了优质生源。

4.大学的科研与成果转化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21世纪,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该肩负起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4]。”在任何时候,大学都应该具备至少以下几个功能:①培养人才的功能;②科学研究的功能;③服务社会的功能。美国经验也告诉我们,大学的科研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因此,我省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信息灵敏的优势,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使大学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在科学研究中,大学要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举,努力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学术环境,针对我省和社会急需的应用研究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根基。改造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建立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科管理机制。

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是21世纪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要强化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动培植高新技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我们应该学习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在知识密集型的大学(如现在的广州大学城)周围建立科学(工业)园,设立高新技术孵化器。

5.鼓励大学企业联合计划

所谓大学企业联合计划是指大学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吸引企业作为大学的合作成员,合作成员按年度交纳一定的“会费”作为对大学科学研究的支持。作为回报,企业则获得对大学科研成果的优先知情权及产品优先开发权。通过这样的“大学企业联合计划”,大学因为收取会费得到了大笔的科研经费,而企业也及时了解大学的科研状况并及时把课题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为广东的经济建设服务。

另外参加该计划的企业可以提供课题要求大学为其企业的发展进行定向的“科学研究”,为企业开发新的产品。“大学企业联合计划”还应该包括通过协商,大学与企业共同管理某一学院或系科、研究中心,大学利用企业的管理、发展经验及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来培养本校的学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参与计划的企业对所毕业的优秀学生可以有优先选择权。

6.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在发展本省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高等教育也日益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如何一方面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一方面又防止中国高等教育被同化或完全西化,即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或民族化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广东省的高等教育想取得大发展,就一定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上做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