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当然也影响着转型时期的人们心理。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自己的未来感觉渺茫,没有一个很好的目标,虽然高校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信仰坚定性出现了一定的危机。教育部设立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任务项目中还特意设置了“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 一、信仰的定义和价值 做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信仰,特别是能人、伟人,即使不相信任何宗教,也得有自己崇尚的事物(真实的自然又或者是无边的宇宙科学)。人类的信仰指的是对某种事物或者思想,理论等高度的尊崇或者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信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一个人失去了信仰,心灵就失去了寄托,他的生活就会感到空虚迷茫、无所适从;一个民族失去了信仰,就失去了民族精神,失去了凝聚力。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一)信仰缺失,对社会漠视,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信仰缺失指不知道该信仰什么,不懂得究竟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正确的、科学的,也无法确定所谓信仰为何物,在部分大学生中突出表现为生活和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激情。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对一切采取无所谓的虚无主义态度,家庭、集体、社会在他们眼里也无足轻重。或者把社会和别人都看得过于灰暗,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二)信仰混沌甚至是完全错误部分大学生拥有信仰,但他们的信仰往往与金钱、地位挂钩,信仰混沌甚至是完全错误。比如信仰金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这些学生个体意识强,价值主体向个人本位倾斜,盲目自我选择、自我设计。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一)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粗浅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存在许多误解,以致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很多弯路,犯了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是取得了巨大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其内在各个要素(原理、形态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任何肢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做法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本来要求的。因此,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向广大群众进行传授和教育。如果只让他们获得一些有时自己很难统一起来的支离破碎的个别理论,就会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无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群众,这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和内在要求。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应时展,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有效的 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也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等,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正确思考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决不局限于单纯的精神活动。信仰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它必须通过 主体行为去实践其理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理念,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发展。所以在高校中,正确的理论宣传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在2009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任务项目中还专设了“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所以高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载体,可以通过组织校园活动策划,“信仰问题调查问卷”、“马克思主义信仰讨论会”等等一些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开拓大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能使大学生在心目中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