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笔者根据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人才需求分析和高职人才定位两方面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进行专业定位,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对信管人才的培养情况、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分析、企业对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和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分析,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新的思路与想法,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培养目标,教学成果显著。
关键词:专业定位 实训基地建设 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 样本数据库
引言
信息管理作为一门覆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横向新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我国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制订了专业培养方案,并逐年进行修改和完善。但还存在诸多问题【1】,如:教学过程中培养重点不突出,专业方向不明确;教学方法落后,不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过于固定化,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相得益彰,实践教学太少,造成信管专业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速度缓慢。
笔者根据本学院发展规划,依托“信息服务专业群”建设,结合企业实践成果,重新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改革方案。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专业定位
(一)人才需求分析
1.金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量大。
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一直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最适合承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家之一。以苏州地区为例,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指出,要以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中国金融BPO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培育壮大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塑造“苏州服务”品牌。然而,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深入发展及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人才瓶颈已经阻碍了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步伐。
2.ERP系统人才的需求量大。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与信息化高度普及的环境下,高素质信息化应用型人才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关键性人才队伍,其中具备ERP设计、咨询、实施、服务及运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更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而高校及职业类院校担负着培养此类人才的主要职责。我国目前有30多万家大中小型企业,其中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ERP系统引入自身经营管理系统的将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对ERP系统人才的需求。
基于以上的政策环境及企业需求背景,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为两个方向:金融数据处理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二)高职人才定位
1.培养金融服务外包“技术人才”。
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由高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所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根据高职院校的定位,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人才。金融后台服务功能模块,如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等,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大专生经过实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可以胜任。
培养具有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并能熟练应用SQL语言、SPSS等工具,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组织和沟通能力。熟悉信用卡或相关金融业务,能胜任金融行业的数据处理、数据库维护管理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培养ERP“普通应用人才”。
ERP系统人才分为三个层次:ERP高级人才、ERP实施顾问和ERP普通应用人才。根据高职院校的定位,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ERP普通应用人才。
培养具有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包括ERP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对信管人才的培养情况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内涵的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2】。
(一)高职院校对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情况
金融服务外包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学校和社会对其认知度并不高。商务部启动“千百十”工程以来,许多高校只是在形式上把传统的软件学院当作服务外包学院,但是其实质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学校不了解金融服务外包市场需要什么能力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大部分授课老师并没有金融服务外包的从业经历,难以培养出符合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要求的毕业生。
(二)高职院校对ERP系统人才的培养情况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到位,学校开设的实践课大部分是计算机软件编程或数据库管理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企业中的各种信息十分陌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及企业中的信息流不清楚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信息的管理。
三、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分析
金融数据处理方向属于BPO(业务流程外包),应届毕业生可选择的首岗有:数据分析人员和Junior QA(助理品保)等;后期的发展岗位有:数据分析师和数据库维护等。苏州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方向需求日益扩大,应届毕业生可选择的首岗有:ERP实施人员、MIS助理工程师和Junior QA(助理品保)等;后期的发展岗位有:ERP维护人员和MIS工程师等。具体如表1所示。#p#分页标题#e#
表 1 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
专业方向 就业方向 首 岗 发展岗
金融数据处理 大型信息服务外包企业,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 数据处理员 数据分析师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ERP软件企业,制造业信息化部门等 ERP普通应用
ERP实施助理 ERP实施工程师
ERP实施顾问
四、企业对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
(一)“金融数据处理”方向
一个合格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不但要掌握金融、保险等相关业务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应该具有计算机相关知识,对于从事金融服务业务的离岸外包企业来说,从业人员还要有至少一门外语的沟通能力。
(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方向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领悟实施要点,能够熟练使用标准实施方法、工具等,从事项目实施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编制、项目调研、蓝图设计、产品培训等)。
精通本专业的软件功能,并熟悉其他相关功能模块;能够作为项目组的成员独立完成相应工作,能够根据项目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运用方法和工具,提出解决方案并具体实现。
五、岗位专项能力分析
根据企业对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归纳和细化出的专业方向岗位专项能力如表2所示。
表 2 岗位专项能力分析表
对应岗位 岗位专项能力要求
数据处理员
数据分析师 1. 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熟悉数据库相关知识
3. 熟悉银行产品和术语
4. 数据挖掘、分析
5. 金融英语
6. 服务意识强,沟通能力强
7. 团队合作意识强
8. 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ERP普通应用
ERP实施助理 1. 计算机应用能力
2. 熟悉数据库相关知识
3. 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
4. 基础的ERP原理与理论知识
5. 基础的ERP财务模块应用能力
6. ERP系统的实施流程
7. 客户关系管理
8. 基本的沟通能力
9. 基本的表达与写作能力
六、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开设计算机组装实践、网站美工实务、Linux系统管理等课程。第二个方面是:小型MIS开发能力。可以开设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应用、C#.NET程序设计、ASP.NET动态网页编程等课程,主要是培养数据库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的基本能力。第三个方面是:ERP应用实施能力或数据处理能力,从第四学期开始分方向培养,具体如图1所示。
图 1 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需要增强学生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数据库也应适当以拓展课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拓展课程里应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向深度进行发展。极早地确定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环节
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一般,基础不够扎实,主要是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致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差。建议学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校需要把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面向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课程的设计,使学生既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又学会与人合作、不断创新,能实现迅速上岗,同时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高职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奠定基础【4】。
(三)专家讲座
如何在校期间,就将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资讯。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就成为了必然。通过讲座及走访企业的方式,来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行业知识,提升自身的“软技能”。
七、实训基地建设
不管是ERP方向还是BPO方向,其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需要依托企业、进行实战性的演练。如ERP方向,需要建立仿真企业运作的ERP实验环境,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软件操作方法。BPO方向,需要校企共同建立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针对金融业务涉及到的银行、保险、基金、股票等业务流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加强学生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技能和及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室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践基地都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次调研及本专业的建议方向,实训基地可设为两大类:校内(ERP实训基地)和校外(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建设
目前校内实训场地及设备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主要是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求,配置相关实训软件。另外,还需增加:ERP沙盘实训中心和ERP软件会议室导航实训中心。#p#分页标题#e#
ERP沙盘实训室主要是满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ERP管理、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等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沙盘模拟可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及业务操作过程。实训室的规模建议可同时满足50个学生实训。每5-6名学生组成一个公司,共形成10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可连续从事6-7期的经营活动。
ERP软件会议室导航实训中心主要是满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ERP管理、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实训室的规模建议可满足50个学生实训,每10名学生组成一个公司,每位学生充当一个不同的角色,包括CEO、管理员、财务、销售、采购、生产等。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重要桥梁,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提高校内实训室和实训中心的利用率,完成企业工作校园化。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质量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议可与方天科技、用友或金蝶进行课程植入,互聘访问工程师;与微软或Oracle合作开展相关的证书课程及考证,让学生的学习与国际化的标准挂钩。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开拓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八、课程改革方面
课程的内容要紧扣企业实际,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此外,需制定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考核机制,必要时,可让企业参与进来,行成多维多角度的考核方案。下面分别以两个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改革思路。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方案
为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适应新时期企业对本课程的具体能力需求。同时使学生重视平时的操作训练和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全程过程化的考核方式,最终的课程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作品考核,期末测验和打字测试。课程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20分)+作品考核(60分)+期末测验(10分)+打字测试(10分)。
(二)《网站美工实务》教学内容
对《网站美工实务》的教学:内容整合,以简单例子,到复杂的例子,螺旋式上升来融入HTML和CSS代码,对于JavaScript部分可使用jQuery框架来完成一些常用的网页动画效果,具体内容安排如表3所示。
表 3 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
1 个人网站首页 PS切片、站点的建立、HTML基本结构、段落、图片和换行标签、背景色的设置等 6
2 个人日志页面制作 超链接、列表、样式的建立及使用 8
3 企业网站首页 表格、表单(文本框、单选、复选框、下拉) 12
4 页面动态效果 JavaScript基础及应用 12
5 应用系统页面制作 jQuery基础及应用 10
(三)有关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完全过程考核在实际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平时成绩由课代表负责,制作Excel来记录平时的5S、出勤及提交作业等情况,并定期公布。二是提交的电子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提交作业,开辟上传作业的空间,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文件比对。发现拷派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避免类似情况第二次发生。三是对于迟交作业的情况,了解迟交原因,适当扣分,以激励下次按时完成。
2.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一是提供完整的本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安装软件及相关安装帮助文档(图文详解的形式)。二是每个机房公示本机房安装的所有软件及所在目录,以提供给掌握较好的同学拓展学习使用。三是开辟学生上传电子作业的空间,以避免大量使用U盘带来的安全隐患。四是进一步完善院级精品课程网站的资源,疑难问题采用视频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专业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的各类的信息人才,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出现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通过我们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葛怀东,构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 基础理论研讨。
[2]姜 华,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民民办办高高等等教教育育研研究 2006年6月第三卷第2期。
[3]面向21世纪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罗辉.陈雅.2001年《图书情报工作》
[4]方德英.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办学思路 机 械 工 业 高 教 研 究2002年第4期(总第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