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等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等教育本质探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如“重数量规模轻内涵质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大而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回归高等教育本质,也重新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教育的定义及本质
广义上讲,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知识、提升人们技能、影响人们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道德品质培养、技能培训和体力素质锻炼的一系列活动。以此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在不断地对教育本质进行探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即交往,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下一代的沟通接触,达到灵魂的觉醒;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美国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即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育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功能;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则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与提升生命的价值。
2高等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根据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的本质也一直在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只是有的学者把高等教育的特征归结为本质,如上层建筑、生产力;有的学者把高等教育的功能归结为本质,如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有的学者把高等教育的目的归结为本质,如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研究又出现了非本质主义的倾向,持非本质主义态度的学者在本质问题上持建构主义立场,认为本质都是人们在思想建构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既定的、不变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3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探究
高等教育计算思维探索
摘要:
计算思维几十年来在学术界中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06年,JeaneteeWing描述计算思维是能够使学生在所有领域可以获得成功而需要的一项思维技能。Wing有关计算思维的理论和著作有着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研究计算思维的学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的主要参考材料,用于将计算思维贯穿于12年的义务教育之中。尽管着手点在义务教育之中,然而,除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之外很少涉及计算思维,但是计算思维在高等教育中的潜力亟待人们去发掘。文章的目的是审视当前计算思维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状态,并讨论计算思维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
关键词:
计算思维;高等教育;STEM
一、介绍
计算思维是人类在思维过程中参与制订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一种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快速地、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1]。计算思维几十年来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定义。1962年由AlanPerlis最早提出,同时阐述了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编程入门课程[2]。基于他的研究SeymourPapert在1980年使用编程语言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正如所望,程序性的思维(即“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被认为是构成整体思维技能的一部分[3]。直到2006年,JeanetteWing在ACM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发表了“计算思维”这篇文章,从此,计算思维得到了新的定义。Wing的文章提出计算思维不只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专家有用的一种技能,而是任何人在解决问题和发现计算解决方案时都能使用的心理过程。在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被视为逻辑思维的一部分,计算思维可视为一项与所有学科有关的技能,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因此,Wing认为:“像对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我们应将计算思维加到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中去”[4]。
二、计算思维在高等教育中的缺失
高等教育改革启示
摘要:
美国一直以其优质的高等教育吸引着全世界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大学的学制、教学及其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中国可以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之处,认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加快调整教育结构,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育制度;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教育改革
美国一直以其优质的高等教育吸引着全世界的学生。在2014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前10的学校中美国占7所。美国的高等教育世界闻名,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大学拥有开放包容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学团队、严格的教学管理,研究美国的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美国的高等教育区别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GS计划高等教育启示
【摘要】
目前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就业压力增加、工作变动频繁等现象已成为常态。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通用技能。本文介绍了欧洲GS计划的概念、GS计划中影响较大的项目,以及GS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大学生通用技能培训体系的创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启示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分工日趋细化,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就业压力增加、工作变动频繁已成为常态,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其他技能(通用技能)训练,以提高自身满足多种职业需求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实行了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旨在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宽口径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即所谓的“通识教育(或称通才教育)”。2002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专业以“工商管理类”的名义首次在国内进行“大类招生”,揭开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序幕[1]。随后被国内大学普遍接受和推广,成为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模式。然而,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重通识轻专业等问题[2],影响了通识教育的效果。本文,拟介绍欧洲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
1何谓GS计划
GS(Genericskills)是指可转让的,跨部门的、横向的、关键的、核心的、基础甚至“软”的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应用在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沟通、解决问题和管理能力等。欧洲从1990年开始调查,发现现行的高等教育培养体制和培养措施与社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越来越不匹配。因此,为提高高等教育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自2000年开始欧洲的一些大学开始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职业教育改革计划,其中包括了GS计划。GS计划又包括了很多具体的项目(表1),其中近十年来很多项目都达到了欧洲联盟的层面,本文就欧洲探讨的GS计划做一简要介绍。
高等教育现状初探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以及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场全新的革命。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打破了常规教育的空间以及时间限制,在优化教学资源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有助于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但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教师团队的信息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高校要着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转型;对策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新型教育手段,如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纷纷进入高等学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与教育产业的结合,并不是单纯的“1+1”,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互联网与教育产业的深度结合,在不取代传统高等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补充与创新。[1]基于此,为了避免互联网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综合考量“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在过去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教育规模以及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来看,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2]其中,积极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取得以下作用。
(一)缩小各地区、各国之间的教育差距
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想要缩短这一差距,不仅要切实提高我国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该转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接触并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知识与技术,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前景
本文作者:陈君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民办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悄然兴起的一支新生的最具活力的高等教育力量,它对于弥补政府教育财政不足、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加速和规模的扩张,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如何防范和化解办学风险,实现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界和办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执行校长李钊博士对这一领域作了系统地探索和研究。作为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已于2009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在著作中,李钊教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大量翔实而权威的资料,主要运用了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对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做出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对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研究和办学风险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书构思新颖、论述全面、客观真实、见解独到,是一部全面研究民办高校风险问题的创新之作。综观全书,该书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征。
一、研究思路的新颖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该书以分析现状、阐发理论、服务现实为运思方向,以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现状——风险成因——风险防范对策这一逻辑关系为明线,以民办高校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博弈为暗线,借鉴公共管理理论,在全面剖析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类型、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民办高等学校防范自身风险的应对之策,深入探讨了政府在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扮演角色及其履责路径,从而形成了研究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问题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表现风格。基于这种思路,该书安排六部分内容:第一章作者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在分别阐述一般意义上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本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定义、特征。第三章透过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五大主要风险,即市场风险、管理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教育质量风险与政策风险。第四章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了我国民办高校风险形成的原因,深刻指出: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及社会歧视与偏见是我国民办高等学校风险产生的外部成因;融资机制不通畅、办学理念不科学及内部管理不规范是我国民办高等学校风险的内部成因。第五章从办学理念、财务管理、教育质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学校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为防范办学风险、实现学校健康发展所应采取的对策。第六章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深入探讨了政府责任的内涵,分析了政府在民办高校风险防范中履责路径,深刻指出:引导观念转变、实施科学规划、完善法规政策、建立财政资助、强化宏观监管、提供运营服务,正是现阶段政府责任中最为核心和最迫切的内容。
清晰的研究思路,充分彰显出作者深刻的理论思维素养和探索力度。该书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而且研究方法有突破,风格表现有特色。李钊博士在撰写过程中,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式,对20多所知名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归纳总结了这些民办高校在防范办学风险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又将美日等国私立大学成功经验贯穿于对我国民办高校风险防范机制的主题研究之中,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校为防范办学风险所实施的发展策略,以及政府在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相应责任与履责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该书运用了10余个案例、20多个图表以及大量的数据来论证其观点。通过这些数据与案例,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的实况,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他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个案,阐述了文化建设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指出:如果仅仅从风险防范本身来谈论民办高校的建设,那是浅层次的,是很不够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民办院校的风险来自它文化的贫弱”,因此,民办高校强大起来、昌盛起来,根本在于它逐步且迅速积厚的文化,“厚重的文化是学校化险为夷、走向稳定繁荣的磐石”。正是作者坚持了纵横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该书给人以通达、信服之感。
二、研究视角的开拓性和理论观点的创新性
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该书又一特点就是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的创新。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在日益深入,当前主要集中在民办高等教育组织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意义、现状、趋势及对策等方面研究,以及民办高校产权、政策等专题性研究,而对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日渐积聚的风险问题,学术界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该书将风险防范管理理论引入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管理领域,并运用风险防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发生、性质、特征、成因及其防范策略。这种研究无疑有利于弥补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丰富和拓展了民办教育的研究领域。
影视传媒高等教育现状
摘要:越南影视传媒教育在东盟十一国内具有一定的自身发展特色,相较于其他国家,其传媒类学位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目前,越南国内综合类大学相关教育尚处于空白状态,但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但受越南社会各方面影响,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宏观发展环境一般,受重视程度较其他学科而言明显不足。
关键词:东盟;越南;影视传媒;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中国教育部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行动》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持续推进我国与各国的教育合作。越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对越南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加快相互间的教育合作,助力“四个推进”计划的实施。根据越南政府第14/2005/NQ-CP号决定《越南大学教育2006年至2020年基本与全面的革新》以及第711/Q-TTg号决定《2011年至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越南的高等教育建设要与国家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匹配,要以使越南逐步融入全球化国际关系以及越南人民日常学习需求为导向。
二、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现状
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导向下,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的高等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能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提并论。因此,就目前而言,以河内国家大学、河内理工大学和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在影视传媒类专业建设上,尚无建树。相反,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虽有不足,但已经较为完整。
(一)高等学位教育:影视叙事技能为主导
高等教育慕课研究
1.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1.1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化
慕课的开放性,创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平等的大学。慕课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不光提供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本土一流大学的在线课程,还为世界其他名校提供在线课程平台。另一方面,慕课对学习者没有限制,无论你是什么国际、什么学历、什么年龄、都可以注册免费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网络课程,真正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共享。
1.2颠覆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希望改变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实现在学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但一直没有落到实处。慕课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高校任何教授的任何课程,这就促使教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网络课程,不但要增加知识的点和面,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慕课这一平台,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教师之间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3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由于慕课平台本身的特点,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不再像传统教育时那样,一个班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同一门课程同样的课时。学生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对于不易理解没有掌握的反复学习,对于已熟练掌握的甚至可以跳过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