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课法制教育问题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充分认识“基础”课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阐述了法治的含义:“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由此可见,实现法治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硬件的即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实际对立法提出了要求;其二是软件的,就是大家都愿意服从制定好的法律,这对人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素养提出了要求。一个社会人的总体法律素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法治化”进程的水平。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其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治进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校的法制教育。其次,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社会作为整体都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法律作为主要的社会规范,通过规定权利义务来指引人们的行为,使人民对于自己行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让我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让我们能够预先估计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大学生毕业后必然会走向走上工作岗位担当责任,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麻烦,良好的法律素养能帮助他们较好的解决问题和纠纷,合法地从事社会实践,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正视“基础”课中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有的学校认为“基础”课只是将以前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二为一而已,专业性不强只要是政治教师都能上,导致任课教师专业不一、良莠不齐,在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定位上出现了以下两种误区:一是将法律部分的学习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受思想观念的支配。道德作为观2012/07/54教育研究念形态的内容,必然影响和制约法治,所以只要道德教育搞好了法治教育就没有问题,出现重道德而轻法律的现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将法制教育按照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侧重于传达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认为只要把依法治国的方略、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简单介绍就可以了,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只能停留于教材表面不能联系实际。二是将法律部分的学习等同于法律学科研究。有些教师以前从事“法律基础”的教学,对法制教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对法律素质培养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他们认为法律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对法律的钻和精,把法律基础课上成了法律专业课。由于课时有限往往难成体系,要么忽视了与前面道德部分的整体结合,要么忽视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好多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并没有树立起对于法律的信仰。
“基础”课中的法律部分主要涉及第七、八章和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等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占本门课的1/3,但是由于教师能力素质的限制导致了教学内容安排十分不合理。一种现象是不注重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许多教师由于受自己专业的限制对法律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对法律原理缺乏一定的认识,对法律部分理论吃不透,于是就压缩了法律部分的课时和教学内容,将大部分课时放在了道德部分的学习,出现了重道德轻法律的现象。另外一种现象是教师过于强调对于实体和程序法等具体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一些从事法学研究的教师将法律部分的教学主要放在具体法律规范的学习,忽视了对于法本身的认识,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基础”课的法制教育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整体把握,仍然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罗列和堆砌,忽视了教与学的互动、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渐渐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增强“基础”课中法制教育效果的具体对策
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搞好法制教育的前提。“基础”课虽然是政治理论课,但是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应转变那种认为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同与政治教育的错误观念。道德是自律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是他律强调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德育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做什么”的问题,法制教育主要解决的则是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同时还要改变那种认为法制教育是法学研究的错误观点。“基础”课不是也不可能把大学生培养成法律专业人才,而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适应现代法治生活。因此要搞好法制教育必须全面认识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这就要求院校领导充分重视法制教育,在教学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加强该门课的学科建设。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克服自身的弱点正确理解法制教育的目和任务。
“基础”课中的法制教育主要着眼于培育学员认同和接受法律观念,塑造学员遵循民主、公平、正义、人权等现代法治精神的信仰,是一项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一支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现阶段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专门学习过法律的并不多,有些虽然讲过法律但是往往也是半道出家。试想一个不具备法律知识、没有法律素养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法律素养的学生呢?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是首要任务。首先我们可以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其次,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现代大学生受实用主义和人治思想的影响,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法治,只要我不犯法学不学法不重要,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必要的是具有一定的专业和技能。学好本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就行,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因此法制教育应先先让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提高自觉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选准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从与学生最密切联系、最关心的内容入手。比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劳动法》、《刑法》等等,这些部门法都与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内容的重要性。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法律本身比较枯燥,必须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选取有典型案例采用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高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因此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公平、正义校园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尤其是学校进行班干、团干、学生会主席的选举,在入党的问题上,在评先进、奖学金等敏感问题上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在管理上学校应该严格依照法规、校规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在处理问题上程序要合法证据要充分。这样才能让民主、公平、正义、人权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学生才能知法信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本文作者:单洪涛 单位:西安通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