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制教育强化问题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生法制教育强化问题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生法制教育强化问题思索

加强医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一部分医疗工作者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和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出现了医疗失误、索取红包、变相收费、过度医疗等异化行为,成为了与医疗卫生行业“救死扶伤”的根本宗旨不协调的群体。因此,医疗卫生事业一定要走向法制化道路,做到卫生事业管理法制化、医务人员执业规范法制化、医患关系处理法制化。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只有不断开展医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懂法、守法、用法的综合型医学人才,才能符合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香港大学法学系陈弘毅教授说过:“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从医学伦理学的层面来看,“依法治医观”是医生职业道德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医疗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关系,对自己负责、对患者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使工作关系契约化和合法化,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发展。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使医疗人员对依法治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医生职业抱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尊重患者的权利。使自己对职业规范的要求从法律制度的“他律”走向道德内省的“自律”。

当前医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困境

医学教育专业性强,专业课程课时多、难度大,专业知识和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性命安危。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视医学专业教育、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现象。一是法制教育还是以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36课时的《法律基础》为主,课时少,针对性不强。二是《卫生法学》和《医疗纠纷的概述与处理》等卫生法学都是选修课,不参与奖学金的评定,对就业没有太大影响。三是医学生专业学习课程多、内容多、压力大,客观上造成学生无暇顾及选修学科,对卫生法律等人文课程只能简单应付,无法深入理解。四是法律课程的教学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教材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院校的法律师资薄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课程的授课老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医学院校的大部分法律课程不是必修课,在学校整体教育系统中不是主要地位,所以学校在引进法律教学人才方面明显力度不够,法律课程的教师在医学领域的实践知识不足,不能在课堂中联系实际,使法律课程失去了对培养医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作用。

一方面是临床带教老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许多临床带教老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方面的教学,对执业医师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医患矛盾和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在临床带教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习生。另一方面是法制教育的硬件建设短缺,没有与新时期医学生法制教育相适应的教材素材和实践基地,使医学生法制教育始终停留在课堂上和校园内,学生们不能直观地认识和学习卫生法律知识。法律基础和卫生法学的重要性,法制知识与医学专业的联系,如何加强自己的人文法制素养,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在医疗工作中帮助和保护自己,这些问题都是医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和不断探索的。但是,近年来对医学生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超过半数的医学生不能充分认识上述问题,造成了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效不理想的现象。例如,许多学生不能认识到现代医患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医生与患者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在医疗工作中应该把尊重和维护患者享有的权益放在首位,还保持着“以医务人员为中心”和“自己是权威”的传统观念。还有些学生不懂得规范执业和依法行医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医生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和风险性的职业,应该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否则他们在实习和行医时就会因为工作疏忽或非规范化操作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在医疗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

加强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加强医学生法制教育,就是为了让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规范行医、依法行医,尽可能地避免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关系和谐健康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一个“通”字一是法学课程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全面审视法律与道德、心理、社会等多个学科的关联,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二是法学课程与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实践内容交叉,根据卫生行业的实践经验来决定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重点开展举证责任倒置、医疗纠纷处理、医疗文书的书写与管理、医疗事故的处理等案例的分析,增强法学教学的现实性和全面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把法学、医学伦理学和医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安乐死、克隆人、试管婴儿等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充分理解从法律层面制约这些行为的重要意义,把医生这一职业与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德法兼修”的良好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改变以往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和情景教学法等,通过案例的再现和重组,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例如把“佛山弃婴”作为PBL教学案例,以“弃婴”案涉及哪些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作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理念上要体现一个“新”字一是要善于吸取国外医学人文法律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科学设置国内医学生人文法律教育体系。二是要善于关注伦理学界和医疗界的理论发展和社会焦点,把新鲜内容及时加入教学内容。三是要善于培养“双轨”卫生法律教师,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法学专业,培养跨医学法学学科专业人才,弥补我国这方面人才的空缺,选拔既精通法律又有医学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担任医学院校的法学课程教师,增强教师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驾驭能力。

加强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把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作为法制教育基地来建设,明确临床教学的法制化意图,为医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病人、了解社会的机会,把医院作为学校和社会连接的桥梁,使医学生在“学校-医院-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中将法律知识、医患关系的各种现象和法律实践实例结合在一起,提高医学生法律信仰,做到“知行合一”。规范医疗文书的写作医疗文书是医学鉴定、司法举证的重要依据,临床带教教师必须使医学生正确审视病例的作用和社会价值,从法律的高度来看待它,严格病例书写的规范性、系统性,做到细节填写准确完整、记录内容全面真实,通过考核、训练提高医学生业务能力和法律素质,培养他们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导医学生在接诊时如何运用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人文气息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如何尊重患者的就医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等,如何用成熟有效的交流方式解答患者的疑惑,增进医患双方的信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例如,在得到患者的同意后,鼓励医学生在查房现场亲自询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体会患者的身心痛苦,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以后的医疗工作。#p#分页标题#e#

开展丰富的法制活动一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法制漫画、动漫和普法征文的创作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法律意识的熏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学校先后投入20多万元建立模拟法庭实验室,进行模拟审判,对提高法学实践教学水平与提高全体学生的法律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促进医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社会化,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发展模式,组织学生参加法庭观摩和社区医疗法律咨询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深刻地体验当前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的严峻程度,以及法律素质之于医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学生法律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医学法制的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使医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和论文撰写等科研工作,增强医学院校法制教育的创新性和深入性。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发挥报纸、广播、橱窗、网络等宣传阵地在法制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打造立体、灵活、快捷的法律宣传平台,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把关于禁毒、国家安全、医疗纠纷等相关的法制教育剧目引进校园,邀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资深医学专家以及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本文作者:魏星 单位:广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