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人才培养思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子人才培养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子人才培养思路

本文作者:申海燕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必须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但一所高校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必须要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结合自身的办学实力来确定,这是指导学校发展与办学模式定位的基础。

培养模式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短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难以和企业实际需求挂钩;二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调整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知识框架,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对平台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减少重复,增加有机和统一的联系,使其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理顺主干课程,加强主要专业基础课,突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贯彻主干课一条龙的思想,体现专业特色。

根据服务地方经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师资、教学实验条件和原有相关专业情况,我们确立以嵌入式系统应用、信息处理和传输作为两个主要专业方向,使学生能够掌握在这两个领域的基本应用。同时还设置了多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方向选修,便于学生拓宽就业面和以后继续深造。淡化专业界限:应用性人才培养必须摒弃传统单一学科体系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来重新架构人才培养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涉及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和传输、自动化等领域,因而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立足于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向,重点加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教学,并兼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教学,建立系统和控制概念,为将来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调试、应用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对于实验课程的设置,要求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整合相近性质课程的实验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并由此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院鼓励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手段,突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利用EDA技术手段,增强EDA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例如,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PLD/FPGA、单片机等多门课程可进行仿真实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和质量。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实师资队伍数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一方面学院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政策,调动现有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具备工程师和讲师(教授“)双师型”资格和水平。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育运行机制。通过加强合作教育,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主动接轨社会。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形成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和企业之间联合申报省市级课题,并使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接触企业的生产,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好的学生也被企业接收,解决了不少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我们也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既宣传了企业也把工程意识带到了校园,实现了双赢,形成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教育。

结语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专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目标定位、培养体系及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结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阐述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并对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育运行机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