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何建平 单位:西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一、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外部环境向好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收官之年。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上升到24%,逐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主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2010年国家在教育方面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家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对教育的投入会有明显增加,高等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在7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次会议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的里程碑。《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是教育外部环境向好的重要标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等,既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近两年西华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回顾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有工作到位。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神圣的社会责任;教育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深化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教学制度、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探索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先后成立后备军官学院、西华学院和凤凰学院。2010年教育厅批准学校《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试验区》项目立项建设。(2)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模式。现有美国“1+2+1”项目,“3+1”、“3.5+0.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与南京工业大学每年互派学习一年的交换生项目。(3)鼓励学科交叉,鼓励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学校为学生提供双学位、主辅修制、第二专业等选择学习的内容。
2.实施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改革。学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改革。“一体”即以修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主体,“两翼”,一个是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有关宏大主题、重要文本、重要基础方面的讲座式课程和素质类课程的准备和开设;另一个是加强专业建设,特别是办好西华学院、后备军官学院、凤凰学院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各专业全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已在2010级学生中开始实施。这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减少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设定了各专业核心课程,增加了实践环节学分和素质类课程、研讨与探究类的课程。较好地实现了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原则,即反映专业本质特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环节,发展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行业认证相关教育,帮助学生获取行业准入资格。
3.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近年来,学校投入较大的资金,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我校共有23个校院两级实验中心分布于16个学科型学院。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均有较大增加。工程训练中心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仪器设备台件数有所增加,购置了先进的数控机床设备。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验、力学实验、物理实验、机械基础实验等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均实现了学分制管理,可开出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学校建立了机械、电气、汽车等一批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4.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校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含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9门,校级精品课程104门;2008年获得第六届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6项;获得四川省教学名师称号4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获得省级教改项目68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开设双语课程46门,数字化网络课程67门。
(三)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近两年,学校修订完善了近百余项教学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可操作性强,涵盖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教学质量与监控、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工作。学校建立了以教学评价、督导为主导,以调控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为关键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了教学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与调控;完善了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单位及责任人的职责,为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
(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英语竞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奖50余项。学校近几年招生调档线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社会声誉得到极大提高。2009年,我校毕业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90.5%,毕业生去向合理,就业质量上升,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和好评,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五)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些年,学校共投资1142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4名教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6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现有1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6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有23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1200余名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6%。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p#分页标题#e#
三、当前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看到,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1.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的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的特色和品牌还需进一步打造;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效还有待提高。2.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有的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走马观花,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有待进一步增加。3.考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考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它不仅影响学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进一步推进西华大学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措施
今后几年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特色,以此全面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基。没有教师,就没有专业,没有团队,就不能形成活力,就办不好专业。因此,专业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同时注重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相结合来促进专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团队(而不是个人)的智慧,用更加开放的视野来思考本专业怎样建设,为什么要这样建设,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不会游离于该专业发展的主流之外,有效防止专业学术边沿化(即未进入该专业领域的学术范围),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以系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也可以是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还可以吸收部分基础课的教师参加。每个专业团队必须有负责人,每年有明确的专业建设工作目标,年终要有阶段性总结报告。每个专业用发展的眼光,选定2~3名教学名师后备人选,既要培养,又要有明确的要求,还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成长。学校在条件成熟时,会选拔教学名师后备人才。
2.注重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内涵。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也是专业存在的价值所在。教育的本质,是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百年树人,说明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基础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大学办学的主题,专业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好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实施多样化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培养过程和重点环节,是提高质量的保证。
3.搞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基础。学生能力提升源于课程的有效学习。因此,专业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课程建设没有质量,专业建设就必然没有质量。然而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不仅局限于本门课程局部改革作表面文章。课程建设重点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基于课程群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力度优化课程体系。一是注重基础知识衔接。有的知识在各个课程群中都会出现,团队(个人无能为力)就应当确定在哪门课中讲深讲透,其余课程一带而过。这样既减少总的学时,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二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整合。将关联度高的课程合二为一,合几为一,突出讲授重要知识,其余部分可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同一门课程,可以一个教师讲授,也可以两个教师分段讲授。三是鼓励教师创新课程知识构建。有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复合性的课程知识,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学院的教师,学校鼓励不同学院的教师合作,编写复合性课程的讲义或教材,满足学生需求。———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当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更不能照本宣科。要用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讲解,有分析,有思考,有指导,形成课程教学的互动。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把知识“学会”,而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会学”。———改变考试方式,探究多元化和多维化的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课程学习不仅是考试分数。教务处和各学院应当积极思考、探索、试验考试方法的改革。原则上2学分以上的课程都应当进行半期和期末考试,基础课程进行闭卷考试,可以在有些课程进行随堂考试的试点,成绩计入总成绩的一部分。专业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与教学相关的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可获得相关课程的奖励分数。
4.抓好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专业建设的依托。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基地。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力度改善基础教学的实验条件,尽可能地改善专业教学实验条件,应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技术应用性的实验。扩大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引进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公司联合建立实验室。增加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探索高校与行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新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短期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满足学生培养的要求。
5.打造专业特色。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区别于其它学校同类专业的重要标志。专业特色既是办学历史的长期积淀,又要与时俱进地持续发展。专业特色可以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但最终表现于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和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同程度。因此,专业特色打造应重点放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争取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扩大“3+1”、“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中的受益面,对个体选择“3+1”、“3.5+0.5”培养方案的学生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学校支持各学院建设创新实验室,办出专业特色。专业特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在社会的影响力。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应当以主动服务社会为己任,发挥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真正为企业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各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样,教学和科研团队就不会人为分离,科研及工程中的成果就会进书本、进课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专业特色建设。#p#分页标题#e#
6.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应当高度重视在各专业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群策群力思考和谋划专业建设工作,开展教学改革与研讨,打造本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可以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既要有讲课好的教师的示范讲授,又要有青年教师的实战演练。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都应当有教学环节的训练,有教学法、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指定去听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的课。这样使教研活动充满活力,有计划,有内容,有检查,有落实,有效果。学校要求校领导每年1~2次参加所联系学院的教研活动。
7.加大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1)专业实施分类建设。学校将全校专业分为校级特色专业、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和院级特色建设专业。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均为校级特色专业,从2011年起分别每年给予10万元(国家级)和6万元(省级)建设经费资助。学校按照办学有一定基础,有一定特色,有较好的招生就业需求的原则,遴选了22个校级特色建设专业,每年资助建设经费3万元。这些专业根据建设情况,设立进出机制。其余专业为院级特色建设专业。这样,学校特色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共有36个,占总专业数(61个)的53%,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总经费和专业数量还会随着财力好转而增加。必须明确的是专业建设经费是专项专用,学校已有文件规定其用途、范围和报账方式。(2)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在专业建设经费增加的同时,学校对课程建设经费也有增加。一次性投入省级精品课程(现有29门)4万元/门,校级精品课程(现有104门)1万元/门。学校从今年启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今年初定每个专业建设1-2门,总数为122门课程),校级重点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经费也是1万元/门。为配合课程建设,今年学校专项建设课程网络平台。为鼓励教师讲好课,学校从2011年开始设立优秀教学奖,奖励课堂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5千元,具体选拔方式和各奖项名额专门出台文件规定。同时,学校决定,对讲课极不负责任,甚至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一经查实,停止其教学工作。
8.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狠抓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学校为更好地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出台了《西华大学201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以此使其新方案的实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专门出台了《西华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规定》,明确了学校和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及要求。在文件中,接受各个学院的意见,将教学管理的部分权限下放到了学院,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希望各学院按照文件中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特别是按规定用好学校下放的管理权限。教务处要在全校组织相关培训,并加强对各学院教学管理的指导与检查,及时解决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应会同各学院狠抓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教风建设中应重点抓教师敬业精神和课程讲授质量;学风建设中应重点抓上课准时到课率等遵守纪律的情况,倡导热爱学习、勤于实践的良好学风;考风建设中重点抓考试纪律和诚信教育,在半期和期末考试中,应当安排专门考试教室,同时加强监考教师的责任心和考场巡视工作。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专业建设工作。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转变,在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真抓实干,提出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多做工作,做好工作,加快推进学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