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校风建设:扶植创新型人才追求真理的奋发精神
校风是大学的文化核心和办学灵魂。建设良好的校风,可以形成教书育人的优良环境,营造教师执教治学的浓郁氛围,凝聚学生茁壮成长的精神力量。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迪尔米德教授说:“一所大学的质量并不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教学大楼,也不取决于它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决定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人。一般来说,即使有风景如画的校园、汗牛充栋的图书馆、装备精良的实验室,但要是不能将最优秀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吸引到这些建筑物中来,那只能是金玉其表。”[1]宁波诺丁汉大学并不追求校园校舍的豪华气派,而倾心致力于校风、文化、大学精神的内涵建设。恰如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所讲的那样:“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物质存在很简单,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2]这种认识观念早已成为学校办学和教书育人的“定海神针”。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重视人的因素,发展人的智慧。大学就是拓展人的智慧之学术圣地,是经济社会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动机。秉承这样的理念,我们确立了“一流学术成就,一流国际人才”的校训。其中,一流国际人才当然是创新型人才。校长杨福家曾经将“成就”二字解释为:不是“刻意塑造”甚或“强行改造”,而是“引导完成”。也就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源头拉丁文educare“引出或发挥”的意思[3]。组织一流学术、成就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将中国最急需、国际最前沿,又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最具优势的学科专业移植过来,保证教学院所设置的适恰性、前沿性和高起点,增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学术意义。譬如,国际文化传播学专业,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文化认同、传播学、新闻学、艺术理论、电影文化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理解上的国际视角;国际学专业,利用经典的与新兴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历史学成果,指导学生全面、客观、批判地回顾过去数十年全球走过的发展道路,评价与分析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低碳零排放、能源再生可利用专业,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探讨学术发展前沿,运用工业化加快给人类地球带来严峻挑战的大量事实,揭示可持续发展原理,阐释应对性策略。总之,目前设置的教学院所与学科专业,都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历次全英大学专业评估中的五星级专业。
其次,坚持从英国诺丁汉大学选派高水平的管理和教学骨干,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中青年教学人员,优先录用中国在海外留学的优秀博士。学校的历任执行校长与各教学院所负责人,均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管理高层和著名专家学者。如首任执行校长高岩教授原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亚洲文化研究著名专家;继任执行校长彼得巴特利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动物学会会长;前任执行校长罗杰•伍兹教授曾任英国现代语言大学委员会主席,2006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协会(FRSA)高级会员;现任执行校长尼克迈尔斯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曾经是该校比较年轻的教授之一。他们坚实的专业功底、成熟的教学经验、卓越的学术成就、丰富的领导阅历和颇高的国际知名度,确保了教育家办学的专业水准和“教授治教”的大学传统,体现出“内行领导”的学术凝聚力和“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视野。还有,就是依托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学术优势,聘请国内外学术大师讲学。旨在介绍不同领域的学术前沿,揭示相关课题的发展态势,展现知识创新的非凡人生。从2006年开始,学校设立“诺贝尔奖大讲堂”,先后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教授、李政道教授莅临讲演。设立“中国院士讲坛”,相继邀请中国科学院韩启德、中国工程院徐匡迪、国家再制造重点实验室徐冰士等院士亲临讲学。设立“全球名人讲座”、“诺丁汉大学教授讲座”等,其中英国诺丁汉大学知名教授讲座36场,国外专家学者讲座127场。
相沐染濡,玉汝于成。短短几年,形成了好学上进的校风环境与真做学问的浓厚氛围。这里的师生严谨刻苦,努力认真,自由讨论,平等对话,追求本真的科学精神油然而生。总理2007年5月14日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4]。这就是校风、文化、精神的巨大凝集力量。狠抓校风建设,旨在扶植创新型人才追求真理的奋发精神。
2教学中心:夯实创新型人才学术积累的牢固根基
创新型人才需要知识,而且必须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专业兴趣,洞悉学术前沿,了解发展趋势,掌握科学方法,简言之,即要求具备学术积累的牢固根基。学术根基必须在教学中铸造。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教学,关注质量,创建“多元化”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1)坚持各项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以往是、现在是、未来也一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爱默生1838年在哈佛大学美国大学优秀生联谊会上的讲演中指出:“学院有其不可缺少的职责,那就是教授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只有当它们的目的是创造而非训练;当它们在宾至如归的讲堂里聚集起每一朵天才的火花,在熊熊的智慧之火旁点燃起青年人心中火焰的时候,它们才能服务于我们。”[5]正是这种教学,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与学,学校才能够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把知识结构变革成他们的内在素质。围绕教学中心,学校建立了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原则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即理事会讨论发展规划,制定经费预算,筹措办学资金,提供后勤保障;校务委员会执行理事会决议,制定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活动,做好质量评估与管理工作;党委会负责“沟通”、“交流”、“监督”、“引导”,维护国家主权,保证办学方向,传播中华文化,协调合作关系。这个分工明确、机构简约的高效率管理团队,确保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质量标准。#p#分页标题#e#
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这是学校的教学原则。从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习惯,开创了“多元化”课堂、“多渠道”学习、“多办法”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教学新局面。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课堂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根据需要随机安排。譬如有讨论课、对话课、演示课、实验课、作业课、情境课、演剧课、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网络联合授课等等。即使是以讲授新知识为主的讲授课,教师也不是口若悬河、一讲到底,他们或者提纲挈领,勾勒知识意境;或者画龙点睛,揭示科学奥妙;或者要语不烦,点缀问题真谛;或者妙语挑逗,启发学习兴致。教师尽量腾出时力让学生感知、省悟、讨论、争辩。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的认知灵感迅捷通畅,想像空间自由驰骋,逻辑思维严密深邃,发现学习几度酿成。
3)做到“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有教有学,“教学合一”;教学的内涵应该是“以学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的能力。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告别教师,走上社会,独立地从事创业与创新活动。我们将师生关系比喻成“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教练很了解运动员,指导时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一丝不苟,示范认真;而运动员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教师只有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找到最为适合的方法,进行最为有效的教学。知识学习的对像、内容、性质、特点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资质、智商、思维方式、个性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医学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教学不可能有解决所有疑难困惑的“统一方法”。每个学生须经不断地摸索、探究,找到那种最适合自己的进学诀窍,才能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会学习,教师只起辅助作用。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是学校教学特色之一。
3导师引路:开启创新型人才刨根究底的特殊资质
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对问题有浓郁兴趣,善于质疑问难、探微揭秘,对常人不大经意的问题能够刨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可以说是他们共有的一种特殊资质。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穷根究底罢了。”[6]运用导师制,通过导师引路的办法,开启学生刨根究底的特质,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校长杨福家非常熟悉英国大学的导师制,他多次指出:“英国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它们很早实行了导师制,像牛津、剑桥,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关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牛津大学也有句妙语:‘导师对学生喷烟,直到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苗。’每个人的火种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同学的力量、靠家长的力量、靠教师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种点燃。”[7]导师制(Tutorial/seminar),就是每门课程在讲授的时候分成若干个小班,每班一般不超过16名学生,由1—2名教师担任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授课与指导。导师经常与学生见面,了解学习情况,询问疑难困惑,指导方法思路,拓展认知视野。尤其注重于引导他们“深入就里找问题”,“转换视角提问题”,“联横合纵追问题”,“穷极八方解问题”,直至疑虑洞开,前嫌尽释。刚入学时,某些学生习惯于“排排坐”、“吃果果”,不大喜欢提问题、问老师,有的甚至怯于口语晦涩,害怕提问。针对这种状况,教师的有效措施就是直接向不开口的学生发问,鼓励他们扫除学习的拦路虎,接通思维的联系点,拓展知识的创新链,进入到明察切问、笃学深思的自主学习状态。开始,有的家长对于我们的学习方式不大理解,认为课时太少,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太短,孩子们可能学不到多少知识。后来发现导师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望,问答法点燃了他们的潜在资质,校内外和节假日都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家长们放心了,纷纷写信赞扬导师制的成功。哈佛大学“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多少总统,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8]。进入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每位学生也是金子,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他们都能闪闪发光。
4课外活动:促进创新型人才非智力因素的迅速增长
创新型人才不是蛀书虫,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身心健全的完整的人。他们不仅应该功底扎实、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富于智慧,即具有非凡的智力因素;而且应该兴趣广泛、意志顽强、善于合作、人生态度积极,即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相当优异,堪称一流。恰如爱因斯坦所言:“青年人离开学校的时候,应该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9]。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诸如已经讲到的校风建设、教学过程、导师制度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单就课外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增长而言,主要有:
1)以教学延伸为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百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命题。一百多年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诘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关注比较价值,倡言实用主义,尊重人的生命,从而奠定了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二课堂”是对大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学校条件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必要形式,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一个有效举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第二课堂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例如有项目教学、研究性学习、专题探寻计划、热点追踪调查、学科兴趣小组等,其中尤以项目教学成效显著,硕果喜人。项目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将学生分成不同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诸如“绿色校园建设的挑战与策略”、“杭州湾大桥新区湿地保护”、“金融危机在宁波”、“民营企业的未来”、“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现状”等,都是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的。这种教学鼓励团队合作,重视培养个人的责任感、时间管理能力和主动与社会接触采集信息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分工,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善待他人,学会了协同攻关,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p#分页标题#e#
2)以服务社会为特色的志愿者活动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功能之一,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外时间组织他们积极投身服务社会的种种活动,不仅有益于他们的知识学习和才艺展示,而且更有利于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人类,促进思想进步。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形式多样,例如有“养老院志愿者”、“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聋哑学校志愿者”、“艾滋病宣传志愿者”等;还有河南、甘肃农村支教活动,展销会外语翻译志愿者活动,农民工子弟学校帮扶活动等等。上海世界博览会对于我们的志愿者更具吸引力。不仅由于该盛会发端于1851年的英国,而且因为本届有190多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报名参展,需要大量翻译与服务人员。学校共有460名学生报名应聘,其中,100多人组成的学生艺术团签约参加世界名校大联欢演出活动,以一种特有的中西合璧形式,同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近百所世界顶尖学府以及清华、北大、复旦等中国名校大学生一起,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增进各国青年友谊。这些各式各样的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心灵经受了一场场洗礼。他们在为社会和人类作出奉献的同时,心理和精神上得到了丰厚回报,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地充实起来,种种非智力因素渐渐走向成熟,并不断增长。
3)以文化交流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
我们学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师生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肤色各异,民族不同,传统习俗异彩纷呈,思想观念莫衷一是,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全校有学生5000余名,学生社团有50多个。其中以文化交流为特色的社团有“商英社”、“游戏商学院”、“演艺社”、“文化交流社”、“开拓者协会”、“思辨协会”、“公共关系协会”、“心理协会”、“书友会”、“口才与演讲协会”、“时尚俱乐部”、“武术社”、“跆拳道社”、“模拟联合国协会”等等。社团活动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发展了他们的认知需要,促进了交流理解,增强了不同国度、民族、种族的相互尊重和认同。大爱由此而生,师生感情、同学友谊弥足珍惜,彼此关心、互相学习蔚然成风。
5考评把关:检阅创新型人才进步成长的发展结果
考试评价是现行大学教学管理的通行办法,是衡量学习成绩、检验教育目标达成状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当然也成为我们检阅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结果的一种必要措施。美国当代教育评价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评价乃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以确定学习者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确定学习个体变化的数量或程度。”[10]由是,考试评价应该分为形成性、诊断性、终结性数种,涵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诸个方面。由于对毕业生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故考评制度亦与之接轨。基本做法是:
1)测验检查侧重于衡量学生具备的情感与态度
平时的课堂教学、讨论发言、小组学习、阶段小结中,我们随机穿插一些少而多的测验检查,形式有口试、笔试、纸质、网络等。每次教学活动对于课程学习都很重要,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同样重要,我们比较注重短、频、快的诊断性评价,很少有算总账的终结性评价。平时的测验检查当然要涉及课程学习的智力因素,诸如学生的认知、记忆、思维、想像、分析、判断等等,甚至需要考评学生对于课程概念、专业知识、理解水平、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然而,检测的重点则是侧重于衡量学生形成的情感与态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劳动,除了需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还必须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譬如学习需要刻苦,需要努力,需要意志,需要毅力,需要合作,需要集中注意。概言之,即需要人的动力机制为其支撑,需要价值判断为其抉择,需要人生态度为其领航。某种程度可以说,在学习个体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多时,决定学习成败乃至人生命运的是他们所具备的非智力因素。侧重于衡量学生形成情感与态度的测验检查,其实也是在考量教师的观察水平与辨别能力。要求教师必须于学生讨论发言的细微处、测试答案的差异点、认知信心的区分度等方面,捕捉到学生种种非智力因素的成熟状态,辨别出学习付出的劳动量。不打“印像分”、“关系分”与“感情分”,则是教师职业的公平性、责任心与人格尊严赋予他们的特别要求。
2)闭卷考试侧重于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如果说,测验检查侧重于衡量学生形成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即使某个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学习落后了,他们也会奋起拼搏,在下一个阶段努力赶上去;那么,闭卷考试侧重于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则是能够让学生看到收获和回报,看出本人在整体中的区间位置,知道目标的达成程度。
3)专业论文侧重于测试学生发展的水平与状态
我们视论文为学生学以致用的主要生成物,是衡量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因而每门课程的论文比较多,如课堂讨论、平时测验、阶段测验要写论文,大多数课程考试也是写论文,有些专业还须提交1万字左右的原创性毕业论文。论文无论长短,都要求广泛查阅资料,追寻研究论题怎么样;精心推敲构架,考问逻辑思路是什么;确凿论证观点,揭示知识创新在哪里;注明引用出处,明白学人品质有哪些。为了引起学生重视,各专业课开设了相应的论文讲座。教师强调论文不是课堂笔记的整理,不是其他作者观点的总结,不是一连串冗长定义的描述,不是许多概念、数据的集合,不是没有中心论点或者和主题无关的讨论,而是基于事理依据与事实证据的论点阐述。批改论文时,教师格外关注其中的研究含量和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论文绝不是信手捻来或者依葫画瓢的泛泛之作,而是独自潜心探寻真理的结论逻辑展开或者发现过程论证的论说性文体。我们的学生就是这样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探求真理,渐渐习得严谨缜密、追求本真的科学精神。
我们从来不做一次考试定胜负的事情,而是将测试检查、闭卷考试、专业论文的多次分数,按照一定比例换算成标准分,累加的总分作为某门课程的学业成绩。考卷通常由任课教师草拟,提交英国诺丁汉大学统一送相关高校任职的外审专家评审,再由任课教师根据他们的意见修定。教师打分的试卷也要寄给英国同行抽样检查,送呈统一聘请的校外同行(Externalexaminer)审核,最后确定分数等次,存入学生成绩档案,作为厘定毕业学位证书的唯一依据。考试评价制度是相当严格的,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学生就打消了混文凭念头,很少有缺课、逃课现像,极少发生抄袭、嫖窃行为。2008、2009、2010届本科生毕业,经英国诺丁汉大学评估专家组检查验收,证明教师执教认真,学生治学严谨,质量水平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不相上下。由上可知,宁波诺丁汉大学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涵盖了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包括了情、意、才、学等诸项内容。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校长杨福家院士曾经指出:“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好的公民”,“大学教育中‘大爱’是不可或缺的”,“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观、做人方式和社会工作能力”,“大学教育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培养高学历人才不应是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11]。这可以说是对于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大学教育本质的综合概括。#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