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韩历史教育德育实效性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沈海燕 单位:闽江学院思政教研部
德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历史教育则可以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视历史教育在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历史教育在德育建设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1.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的发展脉络。
(1)中国大陆。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有开设历史课。小学历史教科书前有过4次修订,1980-1990年代对教材进行了3次修改,从1993年秋开始,小学取消历史课,一些历史知识安排在社会课里讲授。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前进行过3次修改,主要讲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1977年后,重新开始编写初中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1990年秋开始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因材施教,得到广泛好评,1992年秋季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采用。1990年初,国家教委规定高中开设历史课,2000年教材作修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历史教学内容,共有9次修改,先后开设过“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
(2)台湾。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开始使用国民政府编写的历史教材,1950年后编撰历史教材。1945年后台湾的小学历史教科书共历经6次修订,历史课程有时并入社会科,有时单独设置。初中历史教科书至今共7次修订,1948年为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编辑的教科书,正式在台湾编写的有6次,而以1994年版《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在历史课程方面的变动最大,其中关键是加入台湾史内容。高中历史课程前后有5次主要的修订,最后一次修订是1995年,增加台湾史的内容。
(3)韩国。无论小学、初高中,还是大学,韩国学生都要接受历史知识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科的其他知识是完全融合的,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才有了独立的历史课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历史课程先后进行了6次课程改革。1954年,韩国进行第一次历史课程改革,历史课被并人社会生活科。初中高中学生在生活课中学习韩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第二次课程改革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突出产业发展的各项要求,以效率和实用为原则。197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将韩国历史课定为小学五六年级至高中和大学必修的独立课程。第四次课程改革加大了国史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次课程改革使历史教育观念更加现代化,并突出民族精神。第六次课程改革方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指出从国际视野审视韩国历史。[1]
2.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历史教育的特点。
(1)重视历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韩国十分重视历史教育,二战后,韩国先后进行了6次历史课程改革。国家从课程设置和编写体制等方面保证对历史教科书的管理,教材内容上韩国本国历史部分内容逐渐增多,教学方式上更加重视历史教育的实践教学,历史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大陆历史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也是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材编写的主管部门层级在不断提高,大学的历史教育也是如此,“我国高校思政课的设置经历了一个由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规范性要求、到由教育部制定规范性要求、再到由和教育部联合制定规范性要求的过程。”[2]同时课程设置改革和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配套整体推进。
(2)强调历史知识的完整性。韩国历史教育强调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完整性指从古到今时序完整性和历史发展的逻辑完整性,这些由国家统一安排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来保障。如韩国初中《国史》简洁地叙述了从史前时代、国家的建立、三国时代、高丽的建立、朝鲜王朝的出现、日本殖民时代一直到当代的韩国,给学生展示韩国历史的全貌,同时也为高中历史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国大陆历史教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完整编写各部分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编的初中中国历史4册,从远古直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初中世界历史两册,上册为古代史,下册为近现代史。高中1956年比较完整的一套历史教科书中国史下限至新中国成立,世界史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讲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进行的几次课程改革,体系的完整性并无变化,下限不断延伸。台湾历史教材的中国史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使学生明了中华民族的演进和历代疆域的变迁,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但1994年后设立单独的台湾史。
(3)围绕各时期主要任务开展历史教育。韩国历史课程改革随着国内国外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第二次课程改革正值韩国经济起飞时期,历史教学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以效率和实用为原则。至70年代,南北朝鲜政治对峙加剧,要求每个人都要具有反共精神和民族精神。随着韩国国力逐渐强大,在历史教学中突出韩国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的情况下,提出以国际视野认识韩国历史,以使国民成为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公民。韩国的历史教育使民众具有团结自信向上的民族精神。因此,韩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社会公德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韩国人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中国大陆历史课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设置或改变。过渡时期、“”和化运动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课程都进行相应调整。台湾方面课程的改革主要基于学术研究成果或政治考量,“光复初期以‘去殖民化’为核心;中期以‘台湾本土化’为核心;1993年后以‘台湾主体论’为核心。”[3]中国大陆历史教育保证了各时期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教育起到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保证全民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重大作用。
二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启示
1.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韩国历史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上,从韩国形成发展史、韩民族遭受侵略的苦难史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不屈抗争史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大量教育,渗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除了系统讲授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旧址,韩国很多公共场所都矗立着抗日英雄的雕像供人景仰。韩国学校还规定,每逢奏国歌升国旗不论是谁在何处均必须肃立,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感情。中国历史教学中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学目的要使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了解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了解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但中国大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些脱离实际,应更多地与现实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更符合现时代,同时注意爱国主义应该不是狭隘的,而是对祖国、人民和世界和平热爱的爱国主义。#p#分页标题#e#
(2)增进政治认同感。韩国历史教材经过多次调整,始终都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其中。从突出民族抗争意识以增强民族精神到倡导现代自由民主精神,爱国统一观念,韩国政府通过调整历史教学目标等多种途径将政治意识渗透其中。通过历史教育,韩国人崇尚人权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对于韩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充满信心。当然,韩国历史教育并不“唯政治化”,在具体实施上是相当程度地依赖多元教化来完成的,韩国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多元化渠道将历史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各类学校在历史教育中发挥中心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担当社会历史教育的职责。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政府对历史教育也愈发重视。在现当代青年学生因受西方多种思想影响,政治信仰减弱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包括加强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在大学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这门课着重强调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和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突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史、国情,明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通过学习,大学生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念和立场体系,最终确定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信仰。但中国大陆的政治信仰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社会、媒体等依然各行其是,政府应以政治的权威和统领性地位来逐渐使社会、家庭、媒体等等也担负起历史教育培养政治认同的职责。
(3)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韩国学校在开展历史教育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国民精神,强调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学生不是被当作只承担‘聆听教诲’任务的单向度的静态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会承担‘爱家、建国、服务社会’使命的具有特定发展目标的活生生的人。”[4]因而,在学校的历史教学中,历史结合现实,突出韩国发展的现实目标,让学生成为符合韩国发展需要的能积极服从社会规则,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合格人才。通过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培养出的国民,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担负了神圣的使命的实践者。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时,当韩元兑美元汇率大跌时,韩国人提出“一人一元救国家”的口号。人们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卖给国家,只收欠条,民间团体和群众还自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购买国货,减少出国旅游,正是韩国人这样齐心合力,使韩国成为亚洲摆脱经济危机最快的国家。中国历史教育中介绍了大量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身上展现的不同风姿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奋进的巨大动力。如忧国忧民,以死殉国,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通过这些动人的事迹使学生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产生承担历史重任的神圣使命感。但中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过于理想化,理论超越现实,历史教育应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同样使学生可以报效国家。
(1)中国应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支柱。一个民族,如果缺乏振奋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就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般来讲,只有对历史和传统了解很深的人,才会对自己民族、国家、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同时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担。韩国在历史教育中特别突出民族精神教育。韩国过去是一个受压迫很深的国家,历史教育强调民族意识、国民精神,使人们形成“殖民地抗争意识”,尤其增强了学生对家园、祖国和民族等身份符号的情感接受和理性认同,韩国民众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由于过度强调民族精神,使韩国民族形成民族主义和以本国为中心的地方历史主义。在具体行动上,韩国政府甚至提倡“经济爱国主义”,拒买外国车,以坐本国生产的汽车为荣。这样的民族精神就有些盲目和自高自大了。中国大陆历史课程虽然也有涉及民族意识,但其教学内容并未将培育民族精神放在突出地位,加上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使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部分的时效性被削弱。中国大陆的历史教育应该进一步做到:国家教育部应该组织历史学家修改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在历史教育目标和历史功能的定位上,应着重强调对青年人民族认同感的培养和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思索人我、群我的关系,以培养年轻人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责任感;同时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历史教育在台湾对于台湾民众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起着独特的作用。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台湾人民心系祖国、认同中华、不断抗击日寇,终于使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教育以失败告终。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之后的50余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各级学校推行历史教育,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历史教科书特别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而不仅仅是他们生长之地的台湾,这对塑造年青一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爱国情感,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然而,最近一些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台独”路线,主张各级学校国史教育只讲授台湾史,而废除中国史,甚至主张把中国史当作外国史。台湾史开始专门设立并且内容占相当的比重,这对于台湾青年一代产生不良影响,使台湾人尤其年轻人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减弱。如2005年针对在沪台湾大学生的调查,在向外籍人士介绍自己的身份时,“选择‘中国人’的比例为15.6%,选择‘中国台湾人’的比例仅12.3%,有74.6%的学生选择了‘台湾人’。”[5]
(2)中国大陆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避免重复性,注重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中韩两国都强调体系的完整性。韩国初中高中的韩国史和世界史都以时间为序来编写教材,但初中、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编写方法,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国史》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给学生展示了韩国历史的概貌,高中《国史》依然是按照历史先后顺序,不过是以模块的形式展开,主题有“史前时代的文化和国家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统治结构和政治运动”“经济结构和经济生活”“近、现代史的潮流”等,这样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韩国历史的发展。这种模块的编写方法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散乱,但韩国的高中历史教材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大陆中学大学的历史教科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有一定重复,不利于学生认真投入地学习历史。#p#分页标题#e#
国家应组织历史专家统一设立各级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应按照受教育者的人格成长规律,特别是思维发展规律来设置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依次侧重历史故事的了解,历史过程的熟悉,历史问题的分析,提升和巩固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应用的能力,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目前,中国大陆初中历史课程的课程改革开始以学习主题形式构建初中历史课程体系,这是一次重大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的突出体系完整和知识专业的单一模式,降低课程难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能力培养,尽量使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很大进步。国家还应该有效地促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合理、科学、系统、明确的历史教学分工,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并合理安排学生的课时,这样历史教育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上,中韩两国都注重历史的实践性,韩国的历史实践教学值得中国借鉴。韩国除了在常规课程中普遍地开设历史课外,还在各门课程的组织教学中尽可能地渗透韩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等教育元素。教育的途径除了知识灌输,更多的是自然熏陶、参观访问和实践教育。
学校在校园的宿舍、走廊、教室和办公场所悬挂人物、书法、绘画等历史文化艺术作品,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故居、遗迹。通过这种名实结合的历史文化教育,学校着力唤醒学生对韩国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培育学生的文化情怀和历史意识。中国大陆历史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不足,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法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实践教学方面,中国历史资源十分丰富,国家应从资金、场所开放等多个环节保证从事历史学习的师生自由参观,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机构做统一的筹划,并保证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各地的特色做灵活的调整、安排。综上所述,中国和韩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历史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于历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历史教育对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也都在不断增强。通过历史教育,韩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公民有极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历史教育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展望未来,历史教育将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它对国家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