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德育状况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德育状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教育德育状况分析

本文作者:林艳 单位:通辽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职业技术学校在读学生心理剖析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心理上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同龄人,他们似乎被迫过早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不得不屈从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偏见带给他们的压力,这在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灵上会造成或多或少的阴影,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造成负面影响,这对学生将来能否健康成长,掌握一技之长,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成就,最终服务与贡献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德育工作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接近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处于青春萌动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是多变的,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更是变幻莫测,它既趋向于成熟,却又摆脱不了有些幼稚;他们的心情也是矛盾的,它既喜欢标新立异、特例独行,又害怕孤独,渴望友情和初恋。有人说青春是一本难懂的书,有人说青春是一个迷惘忧伤的季节,其实,这一切都是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表现。让我们尝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愿望、体会和诉求吧。

(一)关于学业方面

就职业学校的学习而言,其实压力并不大,只要所学内容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加之学生个人动手能力强的,只要肯用功肯付出都可以学到一技之长。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孩子中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高中辍学,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相应补贴和减免学费的政策而重新走入校园,这样的孩子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相对而言其学习成绩突出;有些孩子是因为在初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思维能力,致使来到技校后学习兴趣仍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还有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原来毕业学校学习基础较薄弱,思想上存有不思进取的通病,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就是读不好书,甚至认为读书太辛苦而不想读。从而导致平时对学习生活无所谓,比如上课来不来无所谓,课上听与不听无所谓,作业做不做无所谓,成绩好与差无所谓。由此而产生一系列令学校和教师头痛的问题,如为消磨时间打扑克、赌博、集体逃学去网吧,打架斗殴时常发生,不尊重任课老师,故意刁难管理人员;理论学习不用心,技能操作不刻苦,一年下来,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

(二)关于青春期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同学们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还都未成熟,在心理上常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不确定性。如,思维敏捷但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蛮干;勇于创新,但缺乏持久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对家长和教师表现出比较普遍的逆反心理。而且很多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生活上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还有的学生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花钱大手大脚,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些现象折射出社会与家庭在教育投入上的缺失。

(三)关于自尊的迷失

一个人有强烈的自尊心,才会懂得自爱,拥有自信,进而自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不自暴自弃呢?现状是,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就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不受到重视,遭到的批评、冷眼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觉得总是事事不如人。其次,大部分学生经历中考的失利,感到底气不足,又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即便不说丧失了信心,也至少是信心不足。其三,当今社会学生等级观念非常严重,学生心里也明白得很,求学依次是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后两者中的一部分学生走出校们连校徽都不敢戴,平时不敢说在职业学校读书,怕人笑话。

(四)关于社会和家庭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在毕业以后的就业中,有些单位也不能正确对待职业学校的学生,把他们与高中生放在同一档次,其待遇均低于其他中专生,更不用说大专生了。原有的陈旧观念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有偏见,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企业对职业技术人员重视不足,人们对职业教育认知不足,让希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止步于校门之外,他们认为职业教育出来的将来就是卖苦力的,是蓝领和灰领,还没步入社会就被划出阶层,低人一等。就是因为这些因素使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认为来职业学校读书就是为了现在混时间,将来混饭吃。还有一部分的家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导致孩子性格上发生变化。有的是家庭遭遇不幸,有的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的是单亲家庭,这样的学生,思想波动更剧烈,情绪更易失控,如遇到挫折或打击,会产生暴力倾向和悲观厌世的想法,如不加以引导,后果将极其严重。

二、用心灵感化心灵,针对实际,制定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面对当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偏差的现状,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正面加强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身作则,心平气和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对这句话有了较深的体会。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教师,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主任,你的举手投足,都能彰显出你的综合素质。就说保持卫生这件小事吧,打扫卫生做的特别好,可是坚持不了一会儿,有同学就把食品包装袋随手扔在地上,我说了几次都不奏效。后来我进班级时,看到地上有纸屑,便不声不响的把它捡起来,我发现在我捡起的一刹那,同学们都在看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垃圾。慢慢地我发现同学们的凳子上都挂着一个小塑料袋装垃圾,谁也不再乱扔垃圾了。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给学生以无声的点拨,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学生的灵魂。刚接班任工作时,在没有一分钱班费的情况下,我自己掏腰包为班级安装了玻璃、添置了毛巾和做板报等的一切用品。看着布置好的整洁的教室,看着可爱的学生,我的心里很踏实、快乐,因为我为这个“大家庭”做了一个“家长”应该做的事。我以无声的行动,给同学们做着榜样,事实上,学生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班级买石英钟、标语等的好多行动就是为我的工作作出的肯定的评语。

(二)贴近他们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贴近需要信任,而“尊重”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尊重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地改正缺点,逐渐地完善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应该贯穿于管理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倾向和问题要处处留心,“理解万岁”,成人需要理解,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处于新时代的学生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与做法。对于这些,笔者认为,管理教育工作者要能理解,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引导,要经常教育。另外,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错误。而对他们的错误,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而要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样做,容易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交融,确保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p#分页标题#e#

(三)“一视同仁”,建立学生的公平感是让他们日后勇于踏足社会的基石后进学生最缺乏爱,最难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只有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和爱戴之情时,教育才会变为现实的力量。作为班主任,在人格上应该尊重差生,应处处给他体贴和温暖,心胸坦荡,在思想和言行上慎重对待他们,切不可因为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不可因为表现欠佳而鄙视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做错了一件事情就认为他们是无可救药的。其实,这些孩子也未尝不想使自己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未尝不想使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因此,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寻找突破口,做有针对性的工作。

(四)赞扬、鼓励、培养加耐心,细节决定成败职业学校的学生虽尚未成年,但也不像初中生和小学生,他们已有较强的认识判断能力,自我意识较强,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得先信任他们,这样才能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赞扬是最美丽的语言,任何人都有其思想或行为上的“闪光点”,适当的赞扬对他们不失为一种鞭策和鼓励,特别是当他们有了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儿,也要给予最充分地肯定,使其增强必胜的信心。鼓励他们,减轻其心理压力。对于自尊心极强的这些不大不小的学生们,他们的生活中缺少鼓励,要不时地给他们打气,鼓起他们的勇气,让他们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同时要使他们明白,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要他们多参加实践,培养动手能力,这无疑对他们的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其兴趣。在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照顾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初期可复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进度也可以放慢一些,同时在课堂上也要注意照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努力改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努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一门课程的前提。

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是需要更多耐心的,因为常常有部分学生因多次思想教育工作后还会出现一些反复现象,比如纪律差,迟到、早退、旷课。鉴于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教育既要反复抓,又要抓反复,不能急躁。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一定要有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去做细致的工作。由于他们已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并形成了心理定势,要想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脱胎换骨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再工作中不厌其烦,鉴定信心,永不放弃,用我们最大的耐心和关怀,教育和感染他们,用无私和不厌倦的工作感化他们。山,用屹立印证高度,水,用深远承载内涵,我想教育也是一样,轻柔、舒缓、深厚而又不露痕迹,这种不露痕迹的感动和激励,才是那双化顽石为美玉的无形妙手,才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