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贷款风险亦即信用风险,指获得贷款支持的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偿还本息的可能性。所谓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消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由于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体系尚不完善,风险的识别、评价、管理和控制、风险预警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是讲求信贷资金安全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客观要求,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业风险是银行贷款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企业在进行独立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企业的风险通过贷款又转移给银行。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依赖于企业生产资金运动过程,这一运动过程充满着风险,贷款风险由此而生。   2.行政干预是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优先发展项目并不一定符合贷款标准,尤其是在政府不承担项目风险责任情况下,银行贷款往往没有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银行对资金配置的主动性和自主权的发挥。   (二)内部原因   1.风险意识淡薄。受传统经营体制的影响,银行的粗放经营惯性依旧,在业务指导思想上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风险管理。在贷款管理上表现为“重贷轻管”,从而使新发放贷款还是在原有的轨道上运转,不良贷款的增加就在所难免。缺乏风险意识是产生不良贷款最主要的内在原因,也是制约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最大隐患。   2.信贷队伍素质不高。信贷人员对贷款风险的识别能力不强,不重视对客户风险的评价,对借款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对信贷资金运用中不确定因素的控制能力差,不能正确分析借款单位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信贷管理工作中,表现为贷款调查流于形式,多以客户自述的情况和报表作评估依据,导致贷前信息失真,评估失准;贷时审查把关不严,没有认真核实担保人资格及抵押物是否办理登记手续,形成无效保证或抵押;贷后检查无人落实,忽视对借款人贷后情况变化的跟踪了解,贷款质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   3.掩盖贷款质量的本来面目。在正常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追偿贷款本息,而通常会反复采取“以贷收息”、“借新还旧”、“转贷”等手段,保持贷款的“正常”状态,掩盖了不良贷款的实质,淡化了企业的还贷意识,累积了信贷风险。这样既使原来的贷款责任人逃避了责任追究,也会造成“新官不理旧账”的不利局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贷款损失。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贷款风险管理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   在价值规律、市场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制约下,使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且越来越复杂,给银行信贷分配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即贷款面临损失的概率增加。而坚持稳健经营是商业银行的本质要求,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利益和风险主体,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经营目标上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业务拓展中,既要注重信贷资产数量的增加,也要注重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贷款风险管理,通过贷款风险管理,将贷款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界限内,即保证了信贷资产的安全,又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二)贷款风险管理是科学量化和防范贷款风险的要求   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的客观环境,深入分析影响贷款安全的各种因素,科学界定贷款风险的量化系数,综合测算贷款风险程度,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减少和避免贷款风险,强化贷款约束的内在要求。贷款管理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一种风险管理制度。它通过综合分析影响贷款安全的各种因素,设置一系列客观评价贷款风险的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方法,经过严格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将贷前、贷中、贷后不同阶段的贷款风险程度加以量化,为贷款决策和贷款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三、贷款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措施   (一)贷款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贷款风险预测。它包括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估算,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贷款风险管理中,应当根据经济金融活动情况,通过对各种可靠有关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存在着哪类风险,引起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为下一步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贷款风险管理对策选择。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规模的贷款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贷款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为保证贷款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做到使风险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还必须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这是贷款风险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   1.把好贷款的投向关。研究制定科学的信贷政策,选择优质客户,控制风险源头。银行信贷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商业银行应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按照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制定科学的信贷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质客户为服务营销对象,提高贷款质量。   2.做好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切实做好贷款风险的分类工作。贷款风险分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合理分类;二是建立能体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和系统科学的信贷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p#分页标题#e#

  3.加强贷款“三查”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贷前调查,强化贷款项目的调查评估工作。银行在对项目进行调查评估时,应对其发展前景、产品附加值、建设的必要性做出严肃、科学的评估论证和预测。同时提高项目评估人员素质,切实落实项目资金来源和担保,认真分析项目潜在风险,为信贷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二是贷中审查,提高贷款的审批质量。提高贷款审批的科学性,筛选增配优秀的专职审批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审批贷款。三是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要定期走访借款单位,对贷款使用情况及借款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4.建立商业银行贷款安全预警系统。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应善于发现那些真正能影响客户实际还款能力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现客户出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加以核实,并查明原因。对于确认已出现对信贷资产产生较为严重影响的预警信号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信贷资产检查和催收力度,消除各种可能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隐患。   5.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审贷分离是将贷款的审查与贷款的具体发放与管理分开的管理方式。目的是要减少贷款过程中人情与关系贷款问题,增加贷款过程的客观性,形成相互制衡的信贷监督机制,从而提高贷款质量,减少信贷风险。   6.切实加大考核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风险量化管理制度,促进落实资产质量责任制,对每一笔贷款相应确定责任人,对违反规定发放贷款的,无论贷款有无损失,都应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建立权力监督机制,着重防范道德风险。有效防范信贷工作的道德风险是一个长期工作目标,目前必须在逐步优化各项治理结构的过程中牢牢抓住信贷风险最主要的源泉--人的因素,建立权力行使辅以合理监督的机制,通过内部考核透明化来抵制暗箱操作。   8.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提高贷款管理人员素质。锻炼出一支政治、业务过硬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信贷管理队伍,是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关键。商业银行应适当增加信贷人员的数量,将那些责任心强、业务过硬、作风正派、坚持原则、知识结构合理的业务骨干选调到信贷风险管理岗位,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加速培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双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最大风险,贷款风险的存在是商业银行在改革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强化贷款风险管理是确保银行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治理贷款风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思想意识上自觉地构筑防范信贷风险的长城,并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操作上不断完善和加固,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保证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有一个安全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