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晰
一方面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的项目多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很好地顾及企业的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把合作当成选人的途径,只选不育,不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没有把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2.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首先,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多数是拉关系、靠面子,多为无偿性的,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其次,目前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学校在没有支付实习费用的情况下,应该以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作为对合作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补偿;第三,企业没有把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当成一种社会责任,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订单教育,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因此,双方合作的兴奋点均没有放在共赢和互相帮助、促进发展上,尚未形成良性合作机制,不能实现共赢。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进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在已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成立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统筹、学院主导、区域内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有秘书处、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校企合作工作组、校企合作工作站、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等机构,负责校企合作的日常工作。校企合作理事会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双向互动、互惠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联合政府、行业协会、典型企业而建立起来的机构。建立起理事会的运行机制,深化学校和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对接,推动校企的密切交流协作。
2.构建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学院在组织上建立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学院级设置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执行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决议和决策以及学院有关校企合作工作在全校层面的实施;系部级设置校企合作工作组,负责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在系部的实施;专业级设置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分会,负责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在本专业群的实施。同时,明确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校企合作工作组、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三级管理之间的关系和主要职责,建立理事分会工作机制,保证在办学与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技术研发与服务、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涉及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因素进行全程性合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利用校友在各地所形成的优势,成立柳州校企合作工作站、桂林校企合作工作站、玉林校企合作工作站、北部湾校企合作工作站等。发挥校友优势,为学院开展技术服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校企合作提供机会,发挥校友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校企合作工作站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直接联系点,负责协调当地企业与学院之间的合作,为学院对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生源、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协助学生在当地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协调学院在当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协调学院校企合作的其他相关工作。
4.建立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契约式合作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校企双方以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在共同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工作内容及标准、薪酬标准及支付方式、合作费用,包括校企双方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以合作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一种基于义务共担、利益共享的商业性合作模式,形成学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向互动的长效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将人事聘任权、资金分配权、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权利下放到各系部,发挥系部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角度制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的核算标准,将其作为教师应完成的标准工作量的组成部分之一,纳入薪酬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优势技术创新团队,强化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形成了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推广、调整优化工艺结构等技术服务方式,建立以服务促发展的联动机制。
5.构建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
通过可操作的措施来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即在学院理事会体制下,建立四个双———双专业带头人、双教学团队、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体系。通过专业理事分会设立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主要指导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在教学中,形成理论教学主要由校内教师担任,实习、实训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担任的双教学团队格局;在企业认知、企业生产、顶岗实习等其他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监控,即双教学监控。在安排学生进行企业认知、企业生产、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中,企业参与进来,与学院一起进行评价与考核,形成双评价考核。每通过一届学生的教学实施,要进一步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持续改进、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6.构建利益共同体工程,促进共赢的校企合作
以双方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在综合考虑相关合作主体利益诉求以及愿景、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选择合作企业的原则:首先,无论是为了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还是承担社会责任,相关企业要有较强的合作意愿,能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愿意在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其次,相关企业的产业或产品生产工艺与学校的专业对接或匹配;第三,相关企业最好是行业中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多元化企业,并且有较好的成长性、用工需求大;第四,校企双方前期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彼此的价值追求、文化等有一定的共融性,双方的领导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宽广视野,之前的合作比较顺利并初步达到双赢的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共建集生产与教学的利益共同体。
1.组建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由广西物业协会负责人、行业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龙头企业及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或骨干、系领导和物业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主要职能是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推广物业管理先进技术、先进运营管理方式,引导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向,指导制定物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出谋献策,参与专业的课题项目研究及社会服务活动。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专业建设规划组、教学实施监控组、实训实习管理组、师资队伍建设组、社会服务组,具体指导各项工作。
2.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运行机制
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校企各方责权利,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章程》《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工作方案》《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各机构工作职责》,明确理事会成员在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享。如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项目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改进、管理改善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专业建设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得到的挑选毕业生的优先权,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等。
3.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建立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分析校企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找准合作切入点。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业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对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弹性教学计划,校企共同根据市场管理节奏制定柔性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课程,这些模块化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生产节奏进行灵活重组,解决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生产计划柔性与课程教学计划刚性之间矛盾,合作企业经营旺季时,师生进入企业参加生产运营,在真实的作业过程中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合作企业经营淡季时,其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一是建设“校中企”,由校方提供场地,把企业的设备、师资、业务引进来。企业按协议承担专业课程体系中柔性课程的教学以及职业训导,开放岗位让学生轮岗实践,接受专业教师实践锻炼。通过这些合作,受训学生毕业时可以向公司提交申请,经考评合格后正式入职成为公司员工。二是建设“企中校”,与广西规模较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开设教学课堂,校企双方分担项目化教学任务,同时进行流程操作与综合技能实训,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企业季节性用工,由企业向学生付费。同时,接受专业教师实践锻炼。三是实行“订单培养”,与地方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订单人才培养。企业承担订单课程的教学以及职业训导,接收并安排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与校方共同承担订单培养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加强与物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保持本专业职业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提升本专业在广西物业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实行可视化教学,与若干家物业管理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签订协议,使这些企业的实时物业管理场景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供学生可视化学习,为学生免费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由企业人员指导在相应岗位进行顶岗的学生。
四、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1.有效推进校企长效合作机制运行
在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下,建设“校中企”,引进企业进驻,共建物业管理管理实训基地,兼具管理、教学功能;建设“企中校”,选择两三家物业企业共建学院驻企业教学部,在企业设立教学课堂;通过协议和制度与企业明确培养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
2.形成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化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开设订单班,以职业化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订单企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素质、技能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满足物业行业企业共性需求的物业平台课程以及有助于学生适应职业迁移需求的课程,开设直接针对订单企业或拟就业企业岗位专门化能力素质要求的方向性课程,提升学生对就业岗位的直接适岗力。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
3.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从企业引进教师担任专任教师,充实专业教学团队力量;从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使来自物流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理论学习进修培训、下企业兼职或轮岗实践、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及管理工作改进等方式,实质性地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化水平。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
4.建成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进一步增加投入,改扩建或新建物业实训室;校企共建广西机电驻企业教学部,新建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打造集教学、培训考证、生产经营、职业素质训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5.主动服务社会,以贡献求支持、谋发展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面向物业、房地产企业及其他职业院校,开展物业管理方面的管理技能培训,依托区域物业管理企业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面向物业企业或社会人员开展物业管理人员培训、职业资格考证认证。
6.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
以物业管理专业为龙头,充分利用本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推动房地产等专业,进一步完善其人才培养方案,共享专业公共课程教改成果,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各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训导;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培养的路径,提升各专业的师资水平,同时,实现专业群师资共享。
本文作者:韦柳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