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学结合教育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流工学结合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物流工学结合教育探析

本文作者:陈静 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目前高职“工学结合”存在问题

物流学科和课程体系落后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不足,表现在: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并没有现有成熟的物流理论,没有与我国的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开设的课程不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我国不少院校都设置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相关的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培养适合什么样的岗位群人才从没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过,人才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缺乏国家有效的政策保障、老师的主动参与物流操作性强的特点,物流专业需要配备多功能的物流模拟实验室,需要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资料,这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而且近几年,“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全国上下推广,并提出鼓励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政策,但这些政策都不具体、不明确,缺乏强制性和可操作性,以至企业不愿接收我们的学生实习,“工学结合”难实现。而在我们学校有自己的企业天歌电子,我们专业课老师却没有主动走进这个企业,将企业和理论结合起来。

缺乏有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我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参照普通高等专科院校的,理论教学多,职业技能教学少,偏重学术性的教学,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相背离,对当今物流产业完全不了解。这个专业的教师应以企业运作作为教学背景,熟悉教学规律,清楚学生学习能力,与企业人员共同参编教材,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是围绕企业运作而展开的,针对性的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缺乏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大多数的老师接受的都是普通高校的教育,并没有真正的在物流企业工作过,课堂上纸上谈兵,完全不熟悉企业运作。而且由于物流产业及物流教育业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等原因,造成了双师型物流人才目前短缺的现状。实践条件也相对欠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个普遍问题,因学校或专业成立不久,或资金有限,很难将物流实训室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硬件的缺失导致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不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还是校外顶岗实习的开展都面临尴尬境地。

盲目合作,工学结合深度不够高职院校联系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大多是依靠个人关系,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合作关系可能随时发生变化。一方面企业在用人上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一些非常基层的一线操作岗位;另一方面工学结合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学生安全管理等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作岗位、工作安排、工作待遇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不满,学生到企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工学结合的效果及顺利进行,部分学校的工学结合甚至以失败而告终。另外还有种情况就是高职院校只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学校教学计划和目标,使学生抵制实习。

学生对于“工学结合”认识不够通常物流专业每门课的理论授课时间为15周左右,然后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设置实训的时间周,一般每门课程开展的实训课有1周时间。很多授课老师直接告知学生实训流程,而不是在实训开始前详细告知我们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强化他们实训的意识。前不久我校有个专业老师把学生带到某家乐福超市实训,主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下订单订购商品,货物如何入库,货物如何上架,如何补货一系列流程,但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做“管理”,而是在做“苦工”,都很不满,这样的实训,老师辛辛苦苦的联系企业,安排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却不佳。

高职“工学结合”相应对策

要深入开展我校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应由领导牵头,为学校和企业双方联系,分析企业需要人员信息和需求趋势,是教学工作贴近工学结合的第一步。将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设置为不同的情境模式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我校现有教学条件,做到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并懂得专业基本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参与”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考虑到知识更新性,企业问题突然性,我们的教材应不限于书本文字教材,还应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教材和网络信息等学习资源。编写教材时,应先跟企业沟通好,找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懂较深的理论知识的专家共同编写。

既然要“工学结合”,必须要求我们老师是“双师型”的,学校应创造条件让老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例如天歌电子是我们专业的合作企业,就必须要求老师先到企业学习了解运作情况;鼓励老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任我专业兼职指导老师。不仅对老师要有要求,还要对本专业学生有所要求。实践经验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除了对毕业证书、英语及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外,也非常关注毕业生是否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不仅容易得到工作,而且起薪标准也相对会高于无证书的毕业生。我校企业物流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校时必须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物流师、物流采购管理师、物流配送管理师、物流仓储管理师、国际贸易货运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

我校物流专业“工学结合”的思考

既然我们以企业作为教学背景,设置情境教学,为的是学生在毕业后就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将知识、任务和企业运作相互衔接在一起的时候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才能说该学生具备了职业能力。工学结合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采用学分制,按实习期长短以学分形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的实践成绩主要以企业的鉴定为主,校内指导导师参与完成。为更好地推行工学结合,成立实习管理小组,企业应结合岗位需要,制定岗位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鉴定和评价。我们物流专业的老师可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前提下,考虑到企业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不能完全为我们教学服务,我们是否可以以我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实现项目教学呢?例如,针对我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可以设置以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货代公司、流通企业等不同环节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识,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通过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p#分页标题#e#

长江职业学院的旅游专业在校内开办了个旅行社,湖北交通职业学院的物流专业与顺丰快递合作办了个校内快递投放点,这些是不是应该引起我校领导及物流专业老师的深思呢?总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是好处是无穷的,从教学来说,通过校企结合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让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让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方案与企业人员需求目标相一致;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结合,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招到合适的员工,企业员工的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从而节省成本;从学生来说,通过工学结合,可更早的让他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涉及方方面面,想彻底做到工学结合,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