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市场经济机制改革与统计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乐粉贵 单位:大丰市统计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我国深入地进行,作为反映客观实际的统计工作必将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的发生原因,一是在统计信息的需求方面,由于经济管理方式不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在统计信息采集上,由于企业性质发生变化,传统的方法不再适应,必须寻求新的方法。我们认为,比较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计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给统计带来的变化,将显著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统计信息的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
市场经济体制是利用市场来配置各种资源,让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宏观层次看,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将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采用货币、财政等手段调控市场进而引导企业的间接管理。其操作的难度更大,科学性要求更高,稍有差错,问题便会显现。譬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保持了几十年物价稳定,并引为自豪,其实那时各种产品一直供给不足,旺盛的社会需求量在靠行政手段发票证的方法限制着,隐性的通货膨胀一直存在,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是由市场决定的,一种商品供给不足价格就会立即上升,大量商品供给不足,便会发生通货膨胀,马上就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就促使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密切关注统计数字,不断分析市场供求关系,随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宏观调控决策,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再从微观层次看,过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及其价格全由政府决定,它们基本上就不需要了解市场;现在就不行了,市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它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多少等等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状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企业对市场总体情况以及相关产品的供求状况的信息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各项决策的科学性要求提高,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情况作出,作为反映客观实际的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必将大幅度增长。
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决策科学性要求提高,社会对统计信息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质量首先体现在准确性上。人们自然不能容忍虚假的统计信息,虚假的信息比没有信息更坏,它引导人们“误入歧途”。人们对统计信息准确性要求还不能停留在“趋势不错”上,而要精确到每个百分点。这好比医生看病,不仅要说明病人体温偏高,还要知道高到何种程度,是38°还是40°。只有这样,才会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当然,不同的指标,准确性会有所不同,象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质量要求会低一些;但象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等,必须有较高的准确性。质量要求还体现在及时性上。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决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权,保证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统计信息不及时,时过境迂才提供信息,那就等于没有信息了。
三、统计指标体系趋于科学化
过去计划经济搞的是产品实物平衡,因此统计大量搞的是物量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重要产品如粮食产量等当然仍要十分注意,但更多注意的是价值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为满足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统计指标将集中在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就业状况以及进出口统计上。如搞好就业统计,分析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能否保证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也关系到社会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一部分人失业,这说明是人力资源浪费,经济未达到潜在生产力的边际,社会就应作出相应的宏观政策调整。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及时性的需要,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景气统计指标会得到逐步加强和完善。这些反映经济运行波动的超前、一致、滞后指标的统计,能够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景气状况,进而形成国民经济预测预报系统,这将有效地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
四、抽样调查方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是各级政府直接管理的,是各级政府的附属物,一方面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调查,以便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安排各类产品产、供、销,另一方面企业也将上报数字作为向上报告情况,参与企业之间的供销循环,保证本企业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的重要工作,一般能够积极地进行统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调查是适当的方法。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是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法人经济实体。这些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在这种状况下,全面统计一是没有必要,它不要政府安排产供销,政府也不需要逐个企业进行统计考核,企业出资人自然会对企业负责;二是企业对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下降,全面统计难以实施,企业往往认为上报数字对本企业不产生效益,故作为额外负担来对待。因此,抽样调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今后,除了几年一次的普查仍实行全面调查外,其他年定报均将实行抽样调查。不仅在农业、城乡人民生活、物价等方面,其他各专业如商业、工业、建筑业等均会采取抽样调查方法。
五、统计管理体制趋于垂直管理
管理体制的本质是物质利益关系。统计管理体制是人们为了做好统计工作对其组织机构所作的制度安排。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准确及时的宏观数据。它首先满足高层决策的需要,而且越到高层越显得重要。企业需要统计数字,它往往注重的也是宏观数据,以此分析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几乎全部是由国家作出的。因此,为了排除干扰,保证数据准确,国家有必要对统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以便实行统一的指标,采取统一的方法,按照统一的时间,取得较为准确的资料。目前主要归地方管理的统计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求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已显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由于统计数字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工作和分配某种资源的依据,各地区之间便形成了攀比之风,人为拔高或压低统计数字。这不单纯是某个领导者思想认识的问题,因为在数字普遍不实的情况下,某一地区数字准确,就会导致这一地区及其领导人丧失某种利益。而统计管理体制主要归地方管理,正好使各级行政干预得以实现。由于统计部门的人、财、物主要归地方管理,使得统计机构对来自各级政府的干扰无法排除,由此形成了不实数字,而且越是重要数字,不实的程度会越大。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亟待改变。实行抽样调查,较全面统计人力、物力的节约,也使国家有可能实行统计管理体制的垂直管理。垂直管理的内容应包括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确定、经费的供给及统计人员及其负责人的录用考核等。这样做会从根本上改变统计部门“任人摆布”的局面。#p#分页标题#e#
六、统计法制逐步得到强化
这种必要性首先来自统计填报单位的配合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行政手段支持统计的效果会越来越差。而统计工作虽然实行了抽样调查,但仍需要一部分单位积极配合,如实上报各种资料,同时国家还将进行几年一次的全面普查。这就必须采取法律手段,规范基层统计行为,强制填报单位履行统计义务,承担统计责任。
其次,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行为也要以法律加以规范。统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统一性,即各地必须采取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方法来进行,才能使来自各地区的数据具有加总和比较的可能。法律要强制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消除各种自行其是的行为。统计人员还必须为调查对象提供的资料予以保密,未经调查对象同意不得公布。只有这样才能使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使他们配合统计调查工作。法律在这方面也要严加规范。
再次,法律也应当制止来自统计系统外的干扰。只要统计数字涉及到某地区、某些人的利益,统计数字的准确上报就会受到干扰。统计管理体制的垂直管理,虽然为排除这方面干扰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干扰者仍会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法律应当制裁那些为了某种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干扰统计数字的行为,保障统计机构和人员独立上报数据的权力不受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来说,是一场全新的改革。统计工作必然随之而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统计改革超前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滞后。作为统计部门,我们要及早地全面分析市场经济改革对经济的影响,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使我们的统计始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中的信息、监督和咨询作用,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快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