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有效教育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市场营销有效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市场营销有效教育探析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一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核心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有没有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认真、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而就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来说,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在多年的中职教学中感受到市场营销是一门非常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的课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一堂市场营销课上得有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营销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从事营销职业所必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当然,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根据具体学校、具体班级和学生的不同条件来衡量。环境不同、办学条件不同,有效性的标准也不同。但不管环境、条件如何,教学都应从实际出发,按照教育目的,在各自起点上,力求做到高效低耗,事半功倍。二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要想达到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的传授,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因此,从师生相互影响这个角度出发,优化教学过程有赖于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统一。   1.教师的教授过程   第一,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展开工作,教学过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就目前中职生的现状来看,一方面,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下降,突出表现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差距拉大,基础不好的学生较多,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由于屡次考试失败,较长时间的体验使其对自己能力估计偏低,从而灰心丧志,得过且过,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鼓励非常重要。因此,在我的营销课中,在给学生提问时,在与学生互动时,我特别注意多给予他们微笑、激励和赞扬,使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足。尤其是在理论学习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营销理论知识时,常常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如购物的经历、应聘的遭遇等,同时不断地穿插一些营销小故事,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体会营销的乐趣。   第二,优选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在全面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育目的和任务,选择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实行区别教学。市场营销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口述法(讲述、讲演、谈话等)、直观法(图解、演示等)、实践法、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认识性游戏、教学讨论、情感激发等)。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从最优化的角度讲,教师要能够认识各种方法的性能,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选择各种方法的最优组合方式,从而为学生的顺利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教学方法过于多样化,分散了学生对教材本质内容的注意。所以教师不能机械照搬,而应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来加以选择,并合理运用。比如,在教学市场营销的第一章“市场营销基础概述”时,考虑到学生对这门课程还很陌生,我就用了传统的讲述法。通过一些浅显的营销案例分析,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结合一些营销小故事,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这门课程深入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后,我试着在讲述法的基础上结合讨论法,采用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营销案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例如,在教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这一章时,我引用了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洋快餐‘卖茶售饭’”,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肯德基、星巴克等西式餐饮企业要在中国售卖米饭、茶这样的典型中式餐饮?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与争辩后,得出结论:洋快餐这种做法是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和餐饮文化。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这一理论知识,达到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虽然市场营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可适时地运用其中。比如,在教学“市场细分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时就用了图解法。学生通过“市场细分图”“产品生命周期图”能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当然,市场营销中运用最多的还是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课堂游戏、营销方案设计等。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是适合教材的内容,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我们都可以灵活、合理地加以运用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否则这堂课就是不完整的。而且这种参与应是全体参与,人人参与,更重要的是有效参与,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学才能说是有效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所谓活动,是指由外部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意识能动性和个性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活动的本质是个体的主动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活动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积极与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并获得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可通过设计营销情景,模拟营销现实情况,让学生模拟扮演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营销、接近营销,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兴趣盎然地、不知不觉地掌握营销知识和技能。在讲授“价格策略”这一章时,我设计了一个“价格游戏”,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厂家,一部分学生扮演消费者。先由“厂家”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价格,再与“消费者”展开讨价还价。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非常认真投入。而通过这个游戏,他们也从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体验到厂家在制定价格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这种“活动化”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去领悟知识。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其效果自然要比单纯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好得多。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活动的本质出发,构建多样式的活动教学,让课堂教学无时无刻不充满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活动化”。#p#分页标题#e#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合作就包括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思维、情感的交流。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也可在学生遇到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进行或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比如,我在结合营销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时,就让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在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时,如“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地调查”,也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甚至是一些课堂练习,也可通过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感到在这种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很大:第一,合作时的小组成员分工,让每个人的责任心都有所加强,减少了相互依赖,避免了重复工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二,以前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或发言机会较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第三,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小组间竞争,激发了学生为小组荣誉而战的斗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统一   教学任务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虽然因教学活动而组织在一起,彼此间也发生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是低效的。很多时候,教师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却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得不到关注。当教师和学生各自抱着不同的“教”与“学”的心理,朝着不同的目标行进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无法实现的。要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努力实现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统一。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享、平等对话和交流的过程。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学问的舞台。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少讲、精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导”为主要任务,自如地控制、协调好教学进程,巧妙地引导学生共同进入教学世界,达成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和谐统一。